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雷燕梅专利>正文

一种茶树菇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22458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0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茶树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栽培季节选取;(2)培养料制备;(3)配料、装袋;采用15cm×30cm的栽培袋,每袋装干料300g;(4)灭菌:用高温高压灭菌器进行灭菌;(5)消毒接种;(6)菌丝培养:将接好种的菌袋,搬入培养室进行排场堆叠,一般6~8层,覆膜,发菌15~20d后,接种口菌丝向四周蔓延,封锁料面,此时应进行翻堆检查,在发菌过程中要翻堆散热,互换位置,使发菌均匀;(7)出菇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茶树菇的种植方法,可以获得较为高产高质量的规模化种植茶树菇,其种植成本可控,给种植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A method of planting the mushroom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growing mushrooms, characterized by comprising the following steps: (1) cultivation season selection; (2) preparation of training materials; (3) mixing, bagging cultivation bags; using 15cm * 30cm, each containing dry 300g; (4) sterilization: sterilization with high temperature high pressure sterilizer; (5) disinfection inoculation; (6) Mycelium Culture: the bacteria species are connected, for stack moved into the culture chamber, 6~8 layer film, strain 15 ~ 20d after inoculation and mycelium to spread around, blocking the surface, at this time should be turning to check in the process of bacteria, turning the heat exchange location, strain and uniform; (7) the mushroom management. A mushroom planting method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an obtain high yield and high quality of the large-scale cultivation of Agrocybe aegirit, its planting cost is controllable, bring greater economic benefits to farm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树菇的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树菇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茶树菇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茶树菇又叫茶薪菇、茶菇、杨树菇、柳松菇、柱状田头菇,是一种食药用菌,菌盖细嫩、柄脆、昧纯香、鲜美可口,因野生于油茶树的枯干上也得名茶树菇。柱状田头菇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并且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柱状田头菇具有清热、平肝、明目、利尿、健脾之功效。柱状田头菇是当前可开发的十种珍稀菇之一。茶树菇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特别是含有人体所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葡聚糖、菌蛋白、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其菇柄脆嫩爽口,味道清香。还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元素,如铁、钾、锌、硒等元素都高于其它菌类。经检验,每100克干品中含蛋白质28.9克,氨基酸含量高达25.56克。中医认为该菇具有补肾、利尿、治腰酸痛、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是高血压、心血管和肥胖症患者的理想食品。其味道鲜美,脆嫩可口,又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是美味珍稀的食用菌之一。但由于茶树菇栽培历史不长,在栽培中仍存在污染率高、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茶树菇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栽培季节选取;(2)培养料制备;(3)配料、装袋;采用15cm×30cm的栽培袋,每袋装干料300g;(4)灭菌:用高温高压灭菌器进行灭菌;(5)消毒接种:(5a)母种制作,按照母种培养基配方分装灭菌,在无菌条件下将菌柄剪短,在菌柄与菌带连接处,切取组织一小块,移接到斜面培养基上,然后置于25±2℃恒温箱中培养,待菌丝长满斜面即为母种,母种在26℃恒温下培养7d左右即可;(5b)原种制作,采用木屑培养基制作的原种,置25℃左右恒温下培养7d左右即可;(5c)栽培种制作,采用木屑或者棉籽壳培养基制作的菌种置于24-28℃下培养30d左右即可;(6)菌丝培养:将接好种的菌袋,搬入培养室进行排场堆叠,一般6~8层,覆膜,发菌15~20d后,接种口菌丝向四周蔓延,封锁料面,此时应进行翻堆检查,在发菌过程中要翻堆散热,互换位置,使发菌均匀;(7)出菇管理:待菌丝长满菌袋时,将菌袋移至人工气候室中进行出菇管理;将菌袋移入人工气候室10天~15天进行采收第一批菇;第一批菇采收后13天~17天进行采收第二批菇;第二批菇采收后10天~12天进行采收第三批菇。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具体操作包括:春季温度达到20℃或者秋季温度降至25℃出菇较为适宜。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具体操作包括:闽东地区栽培时期为,1月20日左右制袋,4月20-5月10之间出菇;或者9月10日左右制袋,11月18日-12月15日之间出菇。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培养料制备具体包括:培养料配方按照质量百分比为:稻草10%,桑枝屑60%,麸皮15%,玉米粉5%,茶籽壳粉4%,过磷酸钙1%,石灰5%。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培养料制备具体包括:上述配方的含水量为60%,自然PH的值,秋季栽培应加入0.1-0.2%的多菌灵。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培养料制备具体包括:培养料配方按照质量百分比为:棉籽壳62%,杂木屑15%,麸皮20%,碳酸钙1.5%,石灰1.5%,掌握培养料含水量63%~65%。优选地,所述步骤(2)与步骤(3)之间还包括步骤(21):选场和消毒,茶树菇采用室内外栽的方法,自发菌至出菇均在统一菇房内完成,菇房要求干净卫生,远离作坊、仓库及家禽家畜兰舍,容易控制温度并且透光性能良好。优选地,所述步骤(2)与步骤(3)之间还包括步骤(21):栽培前,需要进行全面杀虫和消毒,首先人工打扫,将菇房清洗干净,然后用500-800倍的敌敌畏溶液喷洒杀虫,隔3-5d之后,再用硫磺或者甲醛溶液熏蒸消毒。优选地,所述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自然PH值。优选地,所述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5g,蔗糖5g,琼脂20g,麸皮50g,硫酸镁0.15g,水1000ml,自然PH值。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茶树菇的种植方法,可以获得较为高产高质量的规模化种植茶树菇,其种植成本可控,给种植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茶树菇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栽培季节选取;(2)培养料制备;(3)配料、装袋;采用15cm×30cm的栽培袋,每袋装干料300g;(4)灭菌:用高温高压灭菌器进行灭菌;(5)消毒接种:(5a)母种制作,按照母种培养基配方分装灭菌,在无菌条件下将菌柄剪短,在菌柄与菌带连接处,切取组织一小块,移接到斜面培养基上,然后置于25±2℃恒温箱中培养,待菌丝长满斜面即为母种,母种在26℃恒温下培养7d左右即可;(5b)原种制作,采用木屑培养基制作的原种,置25℃左右恒温下培养7d左右即可;(5c)栽培种制作,采用木屑或者棉籽壳培养基制作的菌种置于24-28℃下培养30d左右即可;(6)菌丝培养:将接好种的菌袋,搬入培养室进行排场堆叠,一般6~8层,覆膜,发菌15~20d后,接种口菌丝向四周蔓延,封锁料面,此时应进行翻堆检查,在发菌过程中要翻堆散热,互换位置,使发菌均匀;(7)出菇管理:待菌丝长满菌袋时,将菌袋移至人工气候室中进行出菇管理;将菌袋移入人工气候室10天~15天进行采收第一批菇;第一批菇采收后13天~17天进行采收第二批菇;第二批菇采收后10天~12天进行采收第三批菇。进一步地,人工气候室不需要光照,并设置为黑暗;所述人工气候室的温度设置为20℃~30℃;所述人工气候室的湿度设置为80%~90%;所述人工气候室的二氧化碳浓度设置为8000ppm~15000ppm。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具体操作包括:春季温度达到20℃或者秋季温度降至25℃出菇较为适宜。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具体操作包括:闽东地区栽培时期为,1月20日左右制袋,4月20-5月10之间出菇;或者9月10日左右制袋,11月18日-12月15日之间出菇。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培养料制备具体包括:培养料配方按照质量百分比为:稻草10%,桑枝屑60%,麸皮15%,玉米粉5%,茶籽壳粉4%,过磷酸钙1%,石灰5%。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培养料制备具体包括:上述配方的含水量为60%,自然PH的值,秋季栽培应加入0.1-0.2%的多菌灵。进一步地,桑枝屑粉碎成1.5-2.5cm,稻草切段为1-3cm,将有蜡质的材料用1%-2%的石灰水浸泡软化,为提高培养料的利用率及有效杀灭病菌和害虫,必须进行3-7d的堆制发酵处理。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培养料制备具体包括:培养料配方按照质量百分比为:棉籽壳62%,杂木屑15%,麸皮20%,碳酸钙1.5%,石灰1.5%,掌握培养料含水量63%~65%。优选地,所述步骤(2)与步骤(3)之间还包括步骤(21):选场和消毒,茶树菇采用室内外栽的方法,自发菌至出菇均在统一菇房内完成,菇房要求干净卫生,远离作坊、仓库及家禽家畜兰舍,容易控制温度并且透光性能良好。优选地,所述步骤(2)与步骤(3)之间还包括步骤(21):栽培前,需要进行全面杀虫和消毒,首先人工打扫,将菇房清洗干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树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栽培季节选取;(2)培养料制备;(3)配料、装袋;采用15cm×30cm的栽培袋,每袋装干料300g;(4)灭菌:用高温高压灭菌器进行灭菌;(5)消毒接种:(5a)母种制作,按照母种培养基配方分装灭菌,在无菌条件下将菌柄剪短,在菌柄与菌带连接处,切取组织一小块,移接到斜面培养基上,然后置于25±2℃恒温箱中培养,待菌丝长满斜面即为母种,母种在26℃恒温下培养7d左右即可;(5b)原种制作,采用木屑培养基制作的原种,置25℃左右恒温下培养7d左右即可;(5c)栽培种制作,采用木屑或者棉籽壳培养基制作的菌种置于24‑28℃下培养30d左右即可;(6)菌丝培养:将接好种的菌袋,搬入培养室进行排场堆叠,一般6~8层,覆膜,发菌15~20d后,接种口菌丝向四周蔓延,封锁料面,此时应进行翻堆检查,在发菌过程中要翻堆散热,互换位置,使发菌均匀;(7)出菇管理:待菌丝长满菌袋时,将菌袋移至人工气候室中进行出菇管理;将菌袋移入人工气候室10天~15天进行采收第一批菇;第一批菇采收后13天~17天进行采收第二批菇;第二批菇采收后10天~12天进行采收第三批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树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栽培季节选取;(2)培养料制备;(3)配料、装袋;采用15cm×30cm的栽培袋,每袋装干料300g;(4)灭菌:用高温高压灭菌器进行灭菌;(5)消毒接种:(5a)母种制作,按照母种培养基配方分装灭菌,在无菌条件下将菌柄剪短,在菌柄与菌带连接处,切取组织一小块,移接到斜面培养基上,然后置于25±2℃恒温箱中培养,待菌丝长满斜面即为母种,母种在26℃恒温下培养7d左右即可;(5b)原种制作,采用木屑培养基制作的原种,置25℃左右恒温下培养7d左右即可;(5c)栽培种制作,采用木屑或者棉籽壳培养基制作的菌种置于24-28℃下培养30d左右即可;(6)菌丝培养:将接好种的菌袋,搬入培养室进行排场堆叠,一般6~8层,覆膜,发菌15~20d后,接种口菌丝向四周蔓延,封锁料面,此时应进行翻堆检查,在发菌过程中要翻堆散热,互换位置,使发菌均匀;(7)出菇管理:待菌丝长满菌袋时,将菌袋移至人工气候室中进行出菇管理;将菌袋移入人工气候室10天~15天进行采收第一批菇;第一批菇采收后13天~17天进行采收第二批菇;第二批菇采收后10天~12天进行采收第三批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具体操作包括:春季温度达到20℃或者秋季温度降至25℃出菇较为适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具体操作包括:闽东地区栽培时期为,1月20日左右制袋,4月20-5月10之间出菇;或者9月10日左右制袋,11月18日-12月15日之间出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菇的种植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燕梅
申请(专利权)人:雷燕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