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振动台实现多点多向激励的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2092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8 0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震模拟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单振动台实现多点多向激励的转换装置。该转换装置包括方向控制机构,子振动机构和母振动连接机构;方向控制机构包括转动轴,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转轴底座,转轴固定室和两个定位轴承;沿第一转动杆的轴线垂直于转动轴的轴线方向,第一转动杆的一端贯穿于位于转轴固定室外的转动轴,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与子振动机构连接;沿第二转动杆的轴线垂直于转动轴的轴线方向,第二转动杆的一端贯穿于位于转轴固定室外的转动轴,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与母振动连接机构连接。本转换装置构造简单、实用方便、造价低廉,能够有效对空间大跨结构实现多点多向地震激励的转换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振动台实现多点多向激励的转换装置
本技术属于地震模拟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单振动台实现多点多向激励的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空间大跨结构将在我国被修建,但随之而来的是近些年我国地震频发,这些拟建结构在强震作用下是否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振动台试验技术目前是检验结构抗震性能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对于空间大跨结构,运用台振系统进行结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固然可以实现且效果良好,但台振系统造价昂贵,试验、维护费用高。因此,目前国内外台阵系统数量相对较少,导致大部分空间大跨结构由于台振系统数量有限及经费问题并没有进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振动台实现多点多向激励的转换装置,本转换装置构造简单、实用方便、造价低廉,能够有效对空间大跨结构实现多点多向地震激励的转换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优选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单振动台实现多点多向激励的转换装置,包括方向控制机构,子振动机构和母振动连接机构;方向控制机构包括转动轴,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转轴底座,转轴固定室和两个定位轴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单振动台实现多点多向激励的转换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振动台实现多点多向激励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向控制机构(200),子振动机构(300)和母振动连接机构(400);方向控制机构(200)包括转动轴(210),第一转动杆(220),第二转动杆(230),转轴底座(240),转轴固定室(250)和两个定位轴承(260),所述转轴固定室(250)具有连接面(251),所述连接面(251)与所述转轴底座(240)可拆卸连接,所述转轴固定室(250)远离所述转轴底座(240)的一侧开设有定位孔(252),沿所述转动轴(210)的轴线垂直于所述连接面(251)的方向,所述转动轴(210)的一端穿过所述定位孔(252),所述转动轴(210)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振动台实现多点多向激励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向控制机构(200),子振动机构(300)和母振动连接机构(400);方向控制机构(200)包括转动轴(210),第一转动杆(220),第二转动杆(230),转轴底座(240),转轴固定室(250)和两个定位轴承(260),所述转轴固定室(250)具有连接面(251),所述连接面(251)与所述转轴底座(240)可拆卸连接,所述转轴固定室(250)远离所述转轴底座(240)的一侧开设有定位孔(252),沿所述转动轴(210)的轴线垂直于所述连接面(251)的方向,所述转动轴(210)的一端穿过所述定位孔(252),所述转动轴(210)的两端分别位于转轴固定室(250)内和转轴固定室(250)外,所述定位轴承(260)沿所述转动轴(210)自身长度方向套设于所述转动轴(210);沿所述第一转动杆(220)的轴线垂直于所述转动轴(210)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转动杆(220)的一端贯穿于位于转轴固定室(250)外的转动轴(210),所述第一转动杆(220)的另一端与子振动机构(300)连接;沿所述第二转动杆(230)的轴线垂直于所述转动轴(210)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二转动杆(230)的一端贯穿于位于转轴固定室(250)外的转动轴(210),所述第二转动杆(230)的另一端与母振动连接机构(400)连接。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磊李青宁陈敏程龙飞郭远臣刘芳平申纪伟远广要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峡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