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位移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206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8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位移传感器,包括壳体、弹性梁、应变片、电路板、橡胶座、底座,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弹性梁的下端通过橡胶座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上端,所述应变片粘接在所述弹性梁上,所述电路板粘接在所述底座的上端,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应变片连接;所述电路板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可变电阻R4、电阻R5、放大器U1和电压表U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位移传感器,具有结构合理、可靠性高的特点,可实现力敏传感器在施加力不变的情况下单向大位移输出,以解决力敏传感器操控中力大小掌控比较困难的问题,并实现输出的精细控制;还可以替代现有的力敏传感器,市场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位移传感器
本技术涉及传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位移传感器。
技术介绍
位移传感器又称为线性传感器,是一种属于金属感应的线性器件,传感器的作用是把各种被测物理量转换为电量。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人们对位移测量和定位的精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各国工业研究部门和计量测试部门纷纷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致力于更高精度的仪器产品的研究,其中研究大量程、高精度的位移传感器是其主流发展方向之一。现有的力敏传感器单向位移量都在0-1mm,使用过程中操作者对力大小掌控比较困难,精细控制不易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位移传感器,具有结构合理、可靠性高的特点。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弹性梁、应变片、电路板、橡胶座、底座,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弹性梁的下端通过橡胶座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上端,所述应变片粘接在所述弹性梁上,所述电路板粘接在所述底座的上端,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应变片连接;所述电路板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可变电阻R4、电阻R5、放大器U1和电压表U2,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和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应变片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应变片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可变电阻R4的第一端与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可变电阻R4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与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可变电阻R4的动触点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之间连接输入电源,所述应变片的第二端与所述放大器U1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表U2连接。进一步,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用于穿过所述弹性梁的槽孔。进一步,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焊接为一体。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橡胶座的凹槽。进一步,所述橡胶座是通过向所述凹槽中注入液体橡胶形成的。本技术的位移传感器,具有结构合理、可靠性高的特点,可实现力敏传感器在施加力不变的情况下单向大位移输出,以解决力敏传感器操控中力大小掌控比较困难的问题,并实现输出的精细控制;还可以替代现有的力敏传感器,市场前景广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位移传感器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的位移传感器的装配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路板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位移传感器,包括壳体1、弹性梁2、应变片3、电路板4、橡胶座5、底座6,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底座6,所述弹性梁2的下端通过橡胶座5安装在所述底座6的上端,所述应变片3粘接在所述弹性梁2上,所述电路板4粘接在所述底座6的上端,且所述电路板4与所述应变片3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电路板4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可变电阻R4、电阻R5、放大器U1和电压表U2,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和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应变片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应变片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可变电阻R4的第一端与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可变电阻R4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与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可变电阻R4的动触点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之间连接输入电源,所述应变片的第二端与所述放大器U1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表U2连接。其中,可变电阻R4和电阻R5为调平衡网络。本实施例中,所述放大器U1的型号为LM301,电压表U2的型号为99T1。本实施例所述的位移传感器,在使用时,当所述弹性梁2的上端受到外力作用时,会迫使所述弹性梁2产生变形,同时由所述弹性梁2的变形带动所述应变片3变形,将弹性梁2的变形量转换为应变片3的电阻变化量,而应变片、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组成电桥,当应变片的电阻发生变化时,则电桥的输出电压发生变化,进而将此输出电压输入至放大器U1,放大器U1将电压进行放大,再通过电压表U2进行显示,从而达到大位移电压输出的功能。本实施例所述的位移传感器,具有结构合理、可靠性高的特点,可实现力敏传感器在施加力不变的情况下单向大位移输出,以解决力敏传感器操控中力大小掌控比较困难的问题,并实现输出的精细控制;还可以替代现有的力敏传感器,市场前景广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用于穿过所述弹性梁2的槽孔,具体来说,所述槽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弹性梁2的最粗段的直径。为了便于使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6与所述壳体1焊接为一体,提高了使用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为了便于安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6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橡胶座5的凹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橡胶座5是通过向所述凹槽中注入液体橡胶形成的,从而保证了所述橡胶座5与所述凹槽的完美契合,使得安装更为稳定和牢固。本实施例所述的位移传感器,在装配时,首先将所述底座6焊接在所述壳体1的底部,并将所述电路板4粘接在所述底座6的上端,然后将所述应变片3粘接在所述弹性梁2上,将所述弹性梁2的下端从所述壳体1的顶部穿入,并通过工装将其固定在所述底座6内,使得所述应变片3与所述电路板4连接,最后向所述底座6内进行灌胶,形成橡胶座5,将所述弹性梁2与所述底座6固定连接在一起。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位移传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弹性梁、应变片、电路板、橡胶座、底座,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弹性梁的下端通过橡胶座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上端,所述应变片粘接在所述弹性梁上,所述电路板粘接在所述底座的上端,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应变片连接;所述电路板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可变电阻R4、电阻R5、放大器U1和电压表U2,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和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应变片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应变片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可变电阻R4的第一端与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可变电阻R4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与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可变电阻R4的动触点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之间连接输入电源,所述应变片的第二端与所述放大器U1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表U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8.29 CN 20162097203221.一种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弹性梁、应变片、电路板、橡胶座、底座,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弹性梁的下端通过橡胶座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上端,所述应变片粘接在所述弹性梁上,所述电路板粘接在所述底座的上端,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应变片连接;所述电路板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可变电阻R4、电阻R5、放大器U1和电压表U2,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和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应变片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应变片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可变电阻R4的第一端与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可变电阻R4的第二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旭彤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