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落水消声装置
本技术涉及冷却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落水消声装置。
技术介绍
自然通风冷却塔塔体底部设有若干支撑冷却塔塔体的人字柱,塔体内部从高至低依次设有配水系统、填料、相互垂直的两列隔风板和承接落水的水池;两列隔风板沿塔体截面径向布设,并与人字柱对应。冷却塔工作时,配水系统将待冷却水配流向填料,冷风穿过人字柱进入塔体,并通过隔风板导向,向上穿过填料与待冷却水发生热交换,冷却后的水自填料向下落入水池。落水会击打水池水面产生落水噪声,冷却塔工作中会产生多种型式的噪声,对自然通风冷却塔而言,落水噪声为其主要噪声。冷却塔噪声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对冷却塔进行消声降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针对自然通风冷却塔落水噪声,主要有两种消声降噪装置。一种消声降噪装置是安装于冷却塔进风口的消声器,由于落水噪声主要经过进风口传出到冷却塔外,在进风口安装消声器后,落水噪声的传播受到消声器的阻滞,使传播至冷却塔外的落水噪声减小,但是,安装于进风口的消声器也同样会阻滞冷风进入冷却塔塔体,使冷却塔的进风量减少,从而影响冷却塔的冷却效果。另一种消声降噪装置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落水消声装置,冷却塔底部设有承接落水的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层消声网(1)以及支撑所述消声网(1)的支撑固定部(2);每层所述消声网(1)通过所述支撑固定部(2)固定于所述水池上方不同高度位置,使落水水滴先落于所述消声网(1),之后穿过所述消声网(1)落入所述水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落水消声装置,冷却塔底部设有承接落水的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层消声网(1)以及支撑所述消声网(1)的支撑固定部(2);每层所述消声网(1)通过所述支撑固定部(2)固定于所述水池上方不同高度位置,使落水水滴先落于所述消声网(1),之后穿过所述消声网(1)落入所述水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通风冷却塔落水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固定部(2)包括沿所述冷却塔周缘固定设置的第一支撑固定部(21),以及沿所述冷却塔径向固定设置的第二支撑固定部(22);所述冷却塔底部沿其径向设置隔风板(3),所述第二支撑固定部(22)位于所述隔风板(3)两侧;所述支撑固定部(2)还包括若干钢丝绳(23),每根所述钢丝绳(23)包括两端绳头和位于两端绳头之间的主绳,两端所述绳头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支撑固定部(21)和所述第二支撑固定部(22)固定,使所述主绳被拉紧形成钢丝绳层;每层所述消声网(1)铺设固定于一层所述钢丝绳层的顶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然通风冷却塔落水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底部设有若干支撑冷却塔的人字柱(4),所述第一支撑固定部(21)固定于所述人字柱(4)外侧;所述第一支撑固定部(21)包括限位架(211),每根所述钢丝绳(23)的一端所述绳头位于所述限位架(211)之上,并环绕所述人字柱(4)的一个柱体与所述主绳固定,所述限位架(211)限定所述钢丝绳层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然通风冷却塔落水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通风冷却塔落水消声装置包括两层所述钢丝绳层,所述限位架(211)为周向桁架,所述周向桁架包括水平设置于不同高度的上弦杆(A)和下弦杆(B);一层所述钢丝绳层对应的钢丝绳的一端绳头位于所述上弦杆(A)之上,另一层所述钢丝绳层对应的钢丝绳的一端绳头位于所述下弦杆(B)之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雅楠,黄福安,余平覆,王奇,任玉凤,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