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沟盖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176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8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一种排水沟盖板。包括漏水盖板,箍圈,浮动连杆。在普通的排水沟盖板的侧壁加开了侧排水槽,侧排水孔与顶面排水孔打通,便于雨势大时升起排水,并可冲出顶面孔里的堵塞物,实现排水槽的自动清洁维护,极大提高雨季排水效率;在盖板的两侧各设有一排凸台,用于阻止随雨水一同漂来树叶等杂物堵塞排水槽;在盖板的底部设底孔,连杆一端套在底孔中,一端连接浮力胶囊,在雨水大时连杆可顶起盖板,露出侧排水槽,加快雨水排放。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排水沟盖板维护成本低,适应性强,排水效率高,可应用于道路排水沟施工中。

A drain cover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rain cover plate. It includes the leaking cover plate, the hoop ring and the floating connecting rod. The common drain cover of the side wall of the additional side gutter, side drainage hole and the top surface of the drainage hole is opened, rain rises and drainage, out of the blockage in the top face, realize automatic cleaning of the drainage channel maintenance,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drainage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the two sides of the cover plat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row of the boss, together with the rain to prevent floating leaves and other debris clogging the drain tank; a bottom hole in the bottom of the cover plate,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set in the bottom,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buoyancy capsule, in the rain when the rod from the top cover, exposed side gutter, accelerate drainage. Through the above metho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maintenance cost, strong adaptability and high drainage efficiency, and can be appli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road drainage di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水沟盖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水沟盖板。
技术介绍
排水沟盖板,主要运用于道路两旁雨水排放,施工简单、排水量大、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园林设施、住宅小区、学校、体育场管等不同场所。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排水沟盖板结构简单,多为顶部缝隙式盖板,该型盖板现在广泛应用在道路两旁,但是由于环境的多变,排水时会发生树叶尘土等杂物堵塞排水槽导致排水不畅等情况,且在南方夏季多雨天气中,单面排水的传统排水盖板由于排水孔截面积小的限制,排水量根本无法无法满足道路排水要求,导致路面雨水聚集,影响交通。基于以上原因,需要一种可阻拦随水漂来杂物覆盖排水孔,可进行自动维护,在需要时有更大排水能力的新型排水盖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水沟盖板,保留了传统排水盖板的功能和优点,此外通过侧壁开排水孔,在不改变排水盖板水平截面积的情况下将排水量提高了一倍,通过浮动连杆装置,在地区降雨量大时漏水盖板可自动升高,增大排水截面,保证排水畅通。维护成本低,适应性强,极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排水沟盖板,包括漏水盖板、箍圈、凸台、连杆和浮力胶囊;所述漏水盖板侧截面为平行四边形,除上表面开有排水槽,前后左右四个侧壁均开有排水槽,且侧排水槽与上表面排水槽打通;所述箍圈与漏水盖板外轮廓吻合;在所述漏水盖板上表面宽度方向的两侧,各设有一排等间距的凸台,用于阻拦随雨水漂来的异物,防止阻上表面的塞排水槽;在漏水盖板底部设置底孔,用于连接连杆,连杆末端连接浮力胶囊。进一步地,所述箍圈与漏水盖板外轮廓吻合,高度相等,摩擦阻力小,侧截面为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安装时与漏水盖板四周的路肩路面固定在一起。进一步地,在所述漏水盖板底部设置三个底孔,用于连接三个连杆,其中一个底孔靠近漏水盖板边缘。进一步地,在所述靠近漏水盖板边缘的底孔连接的连杆中间位置还设置有行程挡块,挡块距漏水盖板底部高度小于盖板厚,用于限制连杆顶出漏水盖板的行程,防止连杆将盖板顶出箍圈。进一步地,所述连杆倾斜放置,倾斜方向与排水沟中水流方向相反。进一步地,所述浮力胶囊水平放置在排水槽内,且不接地。进一步地,所述浮力胶囊为密封空心结构,当水势大时,水流对浮力胶囊的推力和浮力共同推动浮力胶囊,力通过连杆传递到漏水盖板,使其沿箍圈顶出。进一步地,所述漏水盖板选用耐腐蚀轻质材料ABS。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涉及的排水沟盖板维护成本低,适应性强,排水效率高,可应用于道路排水沟施工中。雨势大时浮力胶囊升起漏水盖板排水,并可冲出顶面孔里的堵塞物,实现自动清洁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说明示意图。图2是漏水盖板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盖板开启时结构示意图。图中:1-漏水盖板,2-凸台,3-箍圈,4-行程挡块,5-连杆,6-浮力胶囊,7-底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1实施例基本结构如图所示,一种排水沟盖板,包括漏水盖板1(所述漏水盖板选用耐腐蚀轻质材料ABS)、箍圈3、凸台3、连杆5和浮力胶囊6;所述漏水盖板侧截面为平行四边形,除上表面开有排水槽,前后左右四个侧壁均开有排水槽,且侧排水槽与上表面排水槽打通;所述箍圈与漏水盖板外轮廓吻合;在所述漏水盖板上表面宽度方向的两侧,各设有一排等间距的凸台2,用于阻拦随雨水漂来的异物,防止阻上表面的塞排水槽;在漏水盖板底部设置底孔,用于连接连杆,连杆末端连接浮力胶囊。所述箍圈与漏水盖板外轮廓吻合,高度相等,摩擦阻力小,侧截面为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安装时与漏水盖板四周的路肩路面固定在一起。在所述漏水盖板底部设置三个底孔7,用于连接三个连杆,其中一个底孔靠近漏水盖板边缘。在所述靠近漏水盖板边缘的底孔连接的连杆中间位置还设置有行程挡块4,挡块距漏水盖板底部高度小于盖板厚,用于限制连杆顶出漏水盖板的行程,防止连杆将盖板顶出箍圈。所述连杆倾斜放置,倾斜方向与排水沟中水流方向相反。所述浮力胶囊水平放置在排水槽内,且不接地。所述浮力胶囊为密封空心结构,当水势大时,水流对浮力胶囊的推力和浮力共同推动浮力胶囊,力通过连杆传递到漏水盖板,使其沿箍圈顶出。实施例2平时漏水盖板1沉在箍圈3里,随水漂来的杂物被凸台2挡住,防止杂物覆盖在排水盖板上堵塞排水槽,连杆4通过插在底孔7连接着浮力胶囊6和行程挡块4;当雨势大时,浮力胶囊6被水流抬起,力通过连杆5传递顶出漏水盖板2,使侧排水孔“浮出”箍圈,并受到行程挡块4的限制,漏水无法顶出箍圈,从而让排水能力加倍,并且进行自动清洁。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排水沟盖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水沟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水盖板、箍圈、凸台、连杆和浮力胶囊;所述漏水盖板侧截面为平行四边形,除上表面开有排水槽,前后左右四个侧壁均开有排水槽,且侧排水槽与上表面排水槽打通;所述箍圈与漏水盖板外轮廓吻合;在所述漏水盖板上表面宽度方向的两侧,各设有一排等间距的凸台,用于阻拦随雨水漂来的异物,防止阻上表面的塞排水槽;在漏水盖板底部设置底孔,用于连接连杆,连杆末端连接浮力胶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沟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水盖板、箍圈、凸台、连杆和浮力胶囊;所述漏水盖板侧截面为平行四边形,除上表面开有排水槽,前后左右四个侧壁均开有排水槽,且侧排水槽与上表面排水槽打通;所述箍圈与漏水盖板外轮廓吻合;在所述漏水盖板上表面宽度方向的两侧,各设有一排等间距的凸台,用于阻拦随雨水漂来的异物,防止阻上表面的塞排水槽;在漏水盖板底部设置底孔,用于连接连杆,连杆末端连接浮力胶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沟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箍圈与漏水盖板外轮廓吻合,高度相等,摩擦阻力小,侧截面为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安装时与漏水盖板四周的路肩路面固定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沟盖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漏水盖板底部设置三个底孔,用于连接三个连杆,其中一个底孔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坤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