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蚧轮枝菌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721711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蜡蚧轮枝菌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虫效果好的蜡蚧轮枝菌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菌株为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Verle(Bj085-1)CGMCC  №1187,该菌株的培养方法是将菌株接种固体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3-25℃,相对湿度为85%-90%的条件下培养得到蜡蚧轮枝菌产品。所述固体培养基优选为煮半熟的大米。可以将培养所得产品制成以该菌株为活性成分的杀虫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蜡蚧轮枝菌菌株对我国温室白粉虱和蚜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该菌株液体发酵工艺生产中所用原料便宜、来源广、生产工艺较为简单,而且生产过程无污染性废料、废渣和废气产生,可广泛用于防治温室白粉虱和蚜虫等害虫。(*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蜡蚧轮枝菌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特别是涉及蜡蚧轮枝菌及其培养方法与在杀虫剂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既可寄生于白粉虱、蚜虫、蚧、鞘翅目、鳞翅目等害虫,还可以寄生于锈病、立枯病病菌、白粉病等植物病菌,并且遗传稳定性较好,对人、植物、畜、禽均未发现有毒害,对天敌昆虫安全,因此在防治保护地菜虫中具有重要潜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蜡蚧轮枝菌及其培养方法。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Verle(Bj085-1)已于2004年07月1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保藏号为CGMCC № 1187。在光学显微镜(400倍)可以看到在该菌株的菌丝上长着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直立,锥形瓶梗轮生于菌丝体中间或顶部。分生孢子呈椭圆形,大小为2.3-6.4×1.5微米。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菌株的菌落为圆形、白色,菌落中央隆起呈笠状。本专利技术的菌株Bj085-1与现有的已知菌株相比,更耐低温,温度范围在10-15摄氏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lecanii)Verle(Bj085-1)CGMCC№118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闫跃英石旺鹏班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