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落差倒渣渣包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086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7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落差倒渣渣包车,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后车架上设置有渣包,所述后车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工作臂,工作臂的一端铰接在后车架上,另一端铰接在渣包的左右两侧;还包括两个油缸和两个辅助连杆,两个油缸位于工作臂的前方,两个油缸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后车架的左右两侧,另一端与同一侧的工作臂相铰接,所述两个辅助连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后车架的左右两侧,另一端分别铰接在渣包的左右两侧,所述辅助连杆与渣包的铰接点高于工作臂与渣包的铰接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工作臂和辅助连杆对渣包的位置实现双连杆控制,从而让渣包在翻转一定角度时可以直接倒渣,同时不会让渣包的料口与地面碰撞,实现高落差位倒渣的功能。

A high drop slag slag vehicl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high drop down the slag car,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frame and a rear frame, wherein the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slag bag, the back frame on both side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working arm, one end of a working arm is hinged on the rear frame, the other end is hing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slag ladle; including two a cylinder and two auxiliary rods, two cylinder is located in the arm in front of the end of the two oil cylinders are respectively hi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rear frame, the working arm and the other end is hinged with the side of the end of two, the auxiliary connecting rod are respectively hinged on the rear frame of the two side, the other end is respectively hinged in the slag bag on both sides of the hinge point, the auxiliary connecting rod and the hinge poin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lag and the slag ladle working arm.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two link control to the position of the slag bag through the working arm and the auxiliary connecting rod, so that the slag bag can be directly poured into the slag bag when it is turned to a certain angle,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not collide with the ground of the slag bag and collide with the ground, so as to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the high drop position sl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落差倒渣渣包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重载车辆,尤其涉及一种高落差倒渣渣包车。
技术介绍
渣包车是为冶金工程生产线出渣系统热态渣物流运输而开发的机械产品。热态渣是冶金时产生的铁渣、钢渣,可统称为废渣。渣包车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工作机构、支腿机构、驾驶室、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及工作系统,其具有卸渣包、翻渣包倒渣和载废渣运输等功能。渣包车在倒渣时需要将渣包翻转,然后将废渣导入基坑中,基坑是在地面上挖掘出的深坑。现有的渣包车如附图1所示,其包括前车架91、后车架92、渣包93和驾驶室94,在倒渣时,渣包93的料口需要与地面平齐,甚至低于地面才能让废渣全部倒入基坑中,渣包93的翻转角度大约为120度。如果渣包车的停放位置不恰当,或者倒渣位置没有基坑,则渣包93的料口很容易与地面发生碰撞而造成损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作人员尝试将渣包的倒渣位置提高,但是渣包位置提高后会导致因为翻转角度不够而不能将废渣顺利倒出,往往在渣包中会有残留废渣,这就需要工作人员用铁铲等工具辅助倒渣,同时将残留的废渣进行清理,这会导致增加额外的人力输出,提高生产成本。此外,因为废渣具有高温,容易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综合以上,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落差倒渣渣包车,通过机械结构让渣包在不同情况下有效倒渣,不会在渣包中产生残留废渣。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落差倒渣渣包车,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后车架上设置有渣包,所述后车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工作臂,工作臂的一端铰接在后车架上,另一端铰接在渣包的左右两侧;还包括两个油缸和两个辅助连杆,两个油缸位于工作臂的前方,两个油缸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后车架的左右两侧,另一端与同一侧的工作臂相铰接,所述两个辅助连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后车架的左右两侧,另一端分别铰接在渣包的左右两侧,所述辅助连杆与渣包的铰接点高于工作臂与渣包的铰接点。优选地,所述油缸与工作臂的中间位置铰接。优选地,所述渣包的左右两侧设有卡槽,所述卡槽配合有可拆卸的连接部,所述工作臂和辅助连杆均铰接在所述连接部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上设有挂钩,所述渣包的左右两侧设有耳轴,所述挂钩能够钩挂在所述耳轴上。优选地,所述后车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支腿。优选地,所述前车架上设有驾驶室。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一种高落差倒渣渣包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工作臂和辅助连杆对渣包的位置实现双连杆控制,在倒渣时渣包随工作臂顺时针转动,同时还会因为辅助连杆的作用而自身顺时针转动,从而让渣包在翻转一定角度时可以直接倒渣,同时不会让渣包的料口与地面碰撞,实现高落差位倒渣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渣包车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倒渣时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后车架的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渣包的结构图。图中:11、前车架12、后车架13、支腿14、驾驶室2、渣包21、卡槽22、耳轴3、工作臂4、油缸5、辅助连杆6、连接部61、挂钩91、前车架92、后车架93、渣包94、驾驶室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左”、“右”、“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2-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高落差倒渣渣包车,其包括前车架11和后车架12,前车架11上设有驾驶室14,所述后车架12上设置有渣包2,常态下渣包2的料口朝上放置。结合图2和图4,所述后车架12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工作臂3,工作臂3的一端铰接在后车架12上,另一端铰接在渣包2的左右两侧。后车架12上还设有两个油缸4和两个辅助连杆5,两个油缸4位于工作臂3的前方,即靠近前车架11一侧。两个油缸4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后车架12的左右两侧,另一端与同一侧的工作臂3相铰接,所述两个辅助连杆5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后车架12的左右两侧,另一端分别铰接在渣包2的左右两侧,所述辅助连杆5与渣包2的铰接点高于工作臂3与渣包2的铰接点。本专利技术中的工作臂3、油缸4和辅助连杆5均对称设置。所述油缸4通过驾驶室14中的设备进行控制。参考图2-图5,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动作过称为:(1)当渣包2中装满废渣时,将本渣包车行驶到规定地点附近准备倒渣,此时渣包2料口朝上。(2)渣包车停稳后油缸4开始工作,油缸4的活塞杆伸出将工作臂3顶起,如图3所示,工作臂3带着渣包2顺时针转动,同时辅助连杆5也顺时针转动。(3)当渣包2转动一定角度时,因为所述辅助连杆5与渣包2的铰接点高于工作臂3与渣包2的铰接点,因此辅助连杆5对渣包2料口一侧会产生拉力作用,在运动过程中通过两连杆(工作臂3和辅助连杆5)的作用使得渣包2实现空间翻转,即渣包2整体随着工作臂3转动,同时通过辅助连杆5的拉力作用渣包2自身顺时针转动,进而使得渣包2的料口从朝上逐渐朝下,进而将废渣从渣包2中倒出。在倒渣过程中,因为油缸4对工作臂3有拉力作用,工作臂3仅能转动一定角度,因此渣包2的位置始终位于底面以上,即使没有用于倒放废渣的基坑,也能够有效将废渣倒出,不会让渣包2与地面发生碰撞到而导致损坏渣包2,实现高落差倒渣。本专利技术中的辅助连杆5在对渣包2产生拉力的同时也起到了对渣包2的支撑作用,也就不会让渣包2自由转动,保证渣包2的倒渣过程安全稳定。(4)完成倒渣后,油缸4的活塞杆回缩,渣包2逆时针转动进行复位。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工作臂3的转动角度,同时防止工作臂3在转动时出现卡死的问题,所述油缸4与工作臂3的中间位置铰接。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图5,所述渣包2的左右两侧设有卡槽21,所述卡槽21配合有可拆卸的连接部6,所述工作臂3和辅助连杆5均铰接在所述连接部6上,具体的,所述连接部6插入卡槽21,可以用销轴进行固定。通过连接部6将渣包2和后车架12配合连接,已完成倒渣等动作。而且通过连接部6也便于渣包2的拆卸,方便工作人员操作。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6上设有挂钩62,所述渣包2的左右两侧设有耳轴22,所述挂钩62能够钩挂在所述耳轴22上。通过挂钩62和耳轴22的配合作用可以进一步对渣包2的位置进行限制,保证倒渣时的动作稳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车架1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支腿13,以确保工作时渣包车位置稳定。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一种高落差倒渣渣包车,能够让渣包在倒渣时一直在地面以上,没有基坑也能确保渣包不会与地面发生碰撞而损坏渣包。所以,本专利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意义。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在不违背总体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改进,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高落差倒渣渣包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落差倒渣渣包车,包括前车架(11)和后车架(12),所述后车架(12)上设置有渣包(2),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12)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工作臂(3),工作臂(3)的一端铰接在后车架(12)上,另一端铰接在渣包(2)的左右两侧;还包括两个油缸(4)和两个辅助连杆(5),两个油缸(4)位于工作臂(3)的前方,两个油缸(4)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后车架(12)的左右两侧,另一端与同一侧的工作臂(3)相铰接,所述两个辅助连杆(5)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后车架(12)的左右两侧,另一端分别铰接在渣包(2)的左右两侧,所述辅助连杆(5)与渣包(2)的铰接点高于工作臂(3)与渣包(2)的铰接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落差倒渣渣包车,包括前车架(11)和后车架(12),所述后车架(12)上设置有渣包(2),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12)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工作臂(3),工作臂(3)的一端铰接在后车架(12)上,另一端铰接在渣包(2)的左右两侧;还包括两个油缸(4)和两个辅助连杆(5),两个油缸(4)位于工作臂(3)的前方,两个油缸(4)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后车架(12)的左右两侧,另一端与同一侧的工作臂(3)相铰接,所述两个辅助连杆(5)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后车架(12)的左右两侧,另一端分别铰接在渣包(2)的左右两侧,所述辅助连杆(5)与渣包(2)的铰接点高于工作臂(3)与渣包(2)的铰接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落差倒渣渣包车,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利民耿会良张吉胜邹瑞陈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