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6H‑萘并[2,1,8,7‑klmn]吖啶衍生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0787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7 2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有机材料,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6H‑萘并[2,1,8,7‑klmn]吖啶衍生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6H‑萘并[2,1,8,7‑klmn]吖衍生物,在空间立体上形成一定程度曲扭,增加其成膜性;并且由于分子具有足够大的共轭体系,使得材料的电荷迁移率大幅提升。而器件评测数据也充分证明,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化合物材料具有较高的空穴传输或空穴注入性能,用于空穴注入或空穴传输材料,制得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以有效的降低起亮电压,提高电流效率。

A 6H and [2,1,8,7 klmn] naphthalene acridine derivatives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novel organic material, especially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6H and [2,1,8,7 klmn] naphthalene acridine derivativ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The invention of the 6H and [2,1,8,7 klmn] naphthalene acridine derivatives, a certain degree of twist in three-dimensional space, increase the film; and the molecular conjugated large enough, so the material charge transfer rate increased dramatically. The device evaluation data has proved that the compound material of the invention has high hole transport or hole injection properties for hole injection or hole transport materials, prepare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turn-on voltage, improve current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6H-萘并[2,1,8,7-klmn]吖啶衍生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有机材料,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6H-萘并[2,1,8,7-klmn]吖啶衍生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
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是指发光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受到电流和电场的激发而发光的现象,它是一个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的一种发光过程。能够产生电致发光的固体材料很多,研究较多的而且能达到使用水平的,主要是无机半导体材料。但是无机EL器件的制作成本高、加工困难、效率低下、发光颜色不易条件、比较难实现全色显示,而且很难实现大面积的平板显示,进一步限制了无机EL器件的发展。1963年,Pope和他的同事最早发现了有机电致发光现象,他们发现蒽的单层晶体在100V以上电压的驱动下,可以发出微弱的蓝光。1987年,伊斯曼柯达的邓青云博士等人采用超薄膜技术制备了亮度高、工作电压低、效率高的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从此揭开了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evice)的研究序幕。目前随着OLED技术在照明和显示两大领域的不断推进,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7/201610602533.html" title="一种6H‑萘并[2,1,8,7‑klmn]吖啶衍生物及其应用原文来自X技术">6H‑萘并[2,1,8,7‑klmn]吖啶衍生物及其应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6H‑萘并[2,1,8,7‑klmn]吖啶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M)所示的结构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6H-萘并[2,1,8,7-klmn]吖啶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M)所示的结构式:其中,Ar1和Ar2彼此独立的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C30杂芳基;或者,所述Ar1和Ar2相互连接成芳环或脂肪族环;R1至R8彼此独立的选自H,取代或未取代烷基或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烃基或环芳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稠环芳烃基或稠杂环芳烃基;所述L为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环或芳杂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6H-萘并[2,1,8,7-klmn]吖啶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芳基或者稠杂环芳烃基中的杂原子为N、O、S中的至少一个杂原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6H-萘并[2,1,8,7-klmn]吖啶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芳基包括苯基、联苯基、萘基、蒽基、菲基、芴基及其衍生物、荧蒽基、三亚苯基、芘基、苝基或基;所述杂芳基包括二苯并呋喃基、噻吩基、苯并噻吩基、二苯并噻吩基或咔唑基。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6H-萘并[2,1,8,7-klmn]吖啶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r1和Ar2彼此独立的选自如下基团: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6H-萘并[2,1,8,7-klmn]吖啶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r1和Ar2相互连接成如下结构的芳环或脂肪族环: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6H-萘并[2,1,8,7-k...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洪涛邵爽任雪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固安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