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双向无线充电的收发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9984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4 0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双向无线充电的收发电路,不采用传统的反相器连接的class‑D功率放大器结构,而是将反相器的连接改进为两P型MOS管的交叉耦合连接,并能达到基本相同的功率放大器功能。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交叉耦合连接结构的两P型MOS管,使得无论在本电路处于发射模式还是接收模式,都不需要对两P型MOS管的连接结构进行调整,也即两P型MOS管能够在发射模式时用作功率放大器,也能够在接收模式时用作整流器的二极管;由此实现在进行工作模式的切换时,没必要利用选通器改变两P型MOS管之间的连接结构,两P型MOS管也能够直接与输入/输出连接,从而减少了选通器和驱动电路的数量,简化了电路结构,并提升了无线充电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双向无线充电的收发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双向无线充电的收发电路。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设备是指不用传统的充电电源线连接到需要充电的终端设备上的充电器,主要采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线圈之间产生的磁场,进行能量耦合实现电能传输。但是,目前无线充电设备的应用并不是很普遍,则在户外环境中,当无线充电型的移动设备的电量耗尽时,极有可能找不到相应的无线充电设备。因此,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双向充电的技术,即一个移动设备既能接受外部无线设备的充电,又能为别的移动设备充电,这样可以通过利用电量充足的移动设备为电量耗尽的移动设备进行充电。也即,一个移动设备同时具有接收机和发射机的功能。而考虑到移动设备对成本、体积和方案紧凑性的要求,在移动设备上增加一套无线充电的发射电路并不太现实。为了不增加移动设备的成本和体积,现有唯一解决的方法是将已有的接收机电路进行可重构复用,使得移动设备同时具备接收和发射的功能,其包括一可双向无线充电收发电路。由于对于无线充电的接收机,其核心是整流器;而对于发射机,其核心是功率放大器(PowerAmplifier,以下简称PA)。但是,无线充电电路通常需要收发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双向无线充电的收发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双向无线充电的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两选通器、信号输入电路、两驱动电路、两N型MOS管、两比较器、两P型MOS管、及LC谐振电路;所述两选通器的控制端接入控制信号,两选通器的一输入端分别接入所述信号输入电路的两输出端,两选通器的另一输入端分别接入所述两比较器的输出端,且两选通器的输出端分别接入两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信号输入电路的输入端接入一方波信号;所述两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分别接入所述两N型MOS管的栅极;所述两N型MOS管的源极共地或分别接地;所述两比较器的正输入端共地或分别接地;且两比较器的负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两N型MOS管的漏极电连接,并分别与所述两P型MOS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双向无线充电的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两选通器、信号输入电路、两驱动电路、两N型MOS管、两比较器、两P型MOS管、及LC谐振电路;所述两选通器的控制端接入控制信号,两选通器的一输入端分别接入所述信号输入电路的两输出端,两选通器的另一输入端分别接入所述两比较器的输出端,且两选通器的输出端分别接入两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信号输入电路的输入端接入一方波信号;所述两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分别接入所述两N型MOS管的栅极;所述两N型MOS管的源极共地或分别接地;所述两比较器的正输入端共地或分别接地;且两比较器的负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两N型MOS管的漏极电连接,并分别与所述两P型MOS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两P型MOS管的漏极分别接入两比较器的负输入端,源极相互电连接;任一P型MOS管的栅极电连接于另一P型MOS管的漏极;所述LC谐振电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P型MOS管的漏极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双向无线充电的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收发电路处于发射模式时,两选通器接通信号输入电路,及,所述两P型MOS管的源极共同接入一工作电源;所述两N型MOS管和所述两P型MOS管共同构成一功率放大电路,且所述两P型MOS管构成一交叉耦合功率放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沫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