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19981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4 0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系统,该辊压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辊压机构、测厚机构和缓冲机构;该辊压系统还包括加热机构和分切机构,且所述加热机构设于辊压机构的输入端侧,分切机构设于缓冲机构的输出端侧。该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系统,将辊压机构和分切机构合二为一,避免了分开带来的费时、费力等弊端,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生产。且辊压机构输入端设有对极片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由于加热后的电池极片柔韧性较强,使得该加热后的电池极片在辊压过程中不易打皱、不易断带,还降低了电池极片的反弹率。辊压机构中的上轧辊输出侧的刮刀可以对轧辊进行自动清理,确保轧辊在辊压过程中干净无明显杂质,从而避免对极片的二次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系统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和分切
,具体的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动力电池的需求越来越高。其中,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中以独特的优势(循环性能好、能量密度高、环保等)独占鳌头。锂离子电池,尤其电池极片在加工过程中,辊压、分切是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中十分重要的工序。且辊压和分切两道工序在实际的生产中往往是分开装置的,分开安装不仅占据了较大的厂房空间,而且中间工序切换既费时又费力。如图1所示,现有电池极片辊压系统,功能单一;在实际的生产中,电池极片在辊压的过程中,受压变形易打皱,辊压后的电池极片反弹率也比较高;且辊压过程中,由于上轧辊上携带的残渣、琐屑导致后续辊压操作对极片的再次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系统,有效解决了现有电池极片辊压、分切工序设备分离,且辊压过程中,电池极片易打皱、反弹率也较高等上述存在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系统,该辊压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辊压机构、测厚机构和缓冲机构;该辊压系统还包括加热机构和分切机构,且所述加热机构设于辊压机构的输入端侧,分切机构设于缓冲机构的输出端侧。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热机构包括上加热器和下加热器,且上加热器和下加热器内均设有若干加热管。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分切机构包括竖直方向对应设置的分切刀和分切下过辊及竖直方向对应设置的分向辊一和分向辊二;且所述分向辊一和分向辊二设于分切刀和分切下过辊的输出端。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辊压机构包括上轧辊和下轧辊,且所述上轧辊输出侧设有刮刀。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测厚机构包括第一过辊、测厚仪和第二过辊,所述测厚仪设于第一过辊和第二过辊之间,且第一过辊和第二过辊置于同一水平面上。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浮动过辊一、浮动辊和浮动过辊二,且所述浮动辊设于浮动过辊一和浮动过辊二之间。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浮动过辊一、浮动辊和浮动过辊二的横截面为竖直方向上一平面,且浮动过辊一和浮动过辊二置于同一水平面上。本技术有益效果:该种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系统,将辊压机构和分切机构合二为一,避免了分开带来的费时、费力等弊端,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生产。且辊压机构输入端设有对极片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由于加热后的电池极片柔韧性较强,使得该加热后的电池极片在辊压过程中不易打皱、不易断带,还降低了电池极片的反弹率。辊压机构中的上轧辊输出侧的刮刀可以对轧辊进行自动清理,确保轧辊在辊压过程中干净无明显杂质,从而避免对极片的二次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辊压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110-电池极片,2-测厚机构,210-测厚仪,220-第一过辊,230-第二过辊,3-辊压机构,310-上轧辊,320-下轧辊,330-刮刀,4-缓冲机构,410-浮动过辊一,420-浮动辊,430-浮动过辊二,5-加热机构,510-上加热器,520-下加热器,6-分切机构,610-分切刀,620-分切下过辊,630-分向辊一,640-分向辊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2所示,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系统,该辊压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辊压机构3、测厚机构2和缓冲机构4;该辊压系统还包括加热机构5和分切机构6,且所述加热机构5设于辊压机构3的输入端侧,分切机构6设于缓冲机构4的输出端侧。所述分切机构6包括竖直方向对应设置的分切刀610和分切下过辊620及竖直方向对应设置的分向辊一630和分向辊二640;且所述分向辊一630和分向辊二640设于分切刀610和分切下过辊620的输出端。该辊压系统将辊压机构3和分切机构6合二为一,避免了分开带来的费时、费力等弊端,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生产。该辊压系统于辊压机构3输入端设置对电池极片110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5,其中加热机构5包括上加热器510和下加热器520,且上加热器510和下加热器520内均设有若干加热管;由于加热后的电池极片110柔韧性较强,使得该加热后的电池极片110在辊压过程中不易打皱、不易断带,还降低了电池极片110的反弹率。所述辊压机构3包括上轧辊310和下轧辊320,且所述上轧辊310输出侧设有刮刀330。该刮刀330可以对轧辊进行自动清理,确保轧辊在辊压过程中干净无明显杂质,从而避免对电池极片110的二次损伤。所述测厚机构2包括第一过辊220、测厚仪210和第二过辊230,所述测厚仪210设于第一过辊220和第二过辊230之间,且第一过辊220和第二过辊230置于同一水平面上;通过红外线对辊压后的电池极片110实时进行厚度测量。所述缓冲机构4包括浮动过辊一410、浮动辊420和浮动过辊二430,且所述浮动辊420设于浮动过辊一410和浮动过辊二430之间;所述浮动过辊一410、浮动辊420和浮动过辊二430的横截面为竖直方向上一平面,且浮动过辊一410和浮动过辊二430置于同一水平面上。该缓冲机构4可以稳定而准确的将电池极片110传输至分切机构6进行分切;确保了电池极片110不抖动、不收偏。电池极片110首先通过上加热器510和下加热器520之间,加热后的电池极片110通过上轧辊310和下轧辊320辊压后,输送至测厚机构2;先经第一过辊220,此时测厚仪210会通过红外线对辊压后的电池极片110进行厚度测量,测量后的电池极片110通过第二过辊230和浮动过辊一410,电池极片110在浮动辊420的缓冲作用下稳定的通过浮动过辊二430;最后电池极片110在分切下过辊620的拉力下,通过分切刀610;此时电池极片110会被分切刀610切开,切开后的电池极片110在分向辊一630和分向辊二640的作用下分向,从而达到分开收卷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系统,该辊压系统对电池极片进行滚压前加热,增加了电池极片的柔韧性,使得电池极片在辊压的过程中不易打皱、不易断带、不易反弹;在辊压机构输出侧设置刮刀,实现了辊压过程中清理轧辊的目的;辊压机构与分切机构实现了辊压分切一体,避免了两工序分开带来的费时费力弊端,进一步提高了辊压效率。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系统,该辊压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辊压机构、测厚机构和缓冲机构,所述辊压机构包括上轧辊和下轧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轧辊输出侧设有刮刀;该辊压系统还包括加热机构和分切机构,且所述加热机构设于辊压机构的输入端侧,分切机构设于缓冲机构的输出端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系统,该辊压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辊压机构、测厚机构和缓冲机构,所述辊压机构包括上轧辊和下轧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轧辊输出侧设有刮刀;该辊压系统还包括加热机构和分切机构,且所述加热机构设于辊压机构的输入端侧,分切机构设于缓冲机构的输出端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包括上加热器和下加热器,且上加热器和下加热器内均设有若干加热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切机构包括竖直方向对应设置的分切刀和分切下过辊及竖直方向对应设置的分向辊一和分向辊二;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清真韩明凯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国轩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