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生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1951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态建筑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建筑生态系统,包括恒温系统和调温系统;所述恒温系统包括地热交换管、地热泵和设置在每户内部的地热交换器;所述地热交换管的出口与所述地热泵的进口连接;所述地热泵的出口与所述每户内部的地热交换器的进口连接;所述每户内部的地热交换器的出口与所述地热交换管的进口连接;所述调温系统包括升温系统和降温系统。首先通过设置恒温系统,将地下恒温层的热量搬运到建筑室内,保持室内有恒定的温度,极大降低了因使用空调产生的电能消耗和使用制冷剂对空气的污染;然后通过设置调温系统,就能对室内的温度进行调节,操作方便,节约能源,保证了室内温度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生态系统
本技术涉及生态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生态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舒适的生活居住条件一直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在城市高层及建筑中,夏天,人们通常是在室内配备空调对住宅内的温度进行调节,以达到改善居住舒适度的目的。然而空调耗电量非常大,而且为强化温度调节的效果,一般要求室内处于封闭状态,对空气质量会造成影响。冬天,人们通常采用集体供暖方式进行室内温度的调节,但是现有的供暖系统都是采用以热电联产和燃煤为热源的集体供暖方式,煤炭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而且在燃烧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严重的污染了大气环境,同时这种方式在运输、排放处理等环节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极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约资源的建筑生态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建筑生态系统,包括恒温系统和调温系统;所述恒温系统包括地热交换管、地热泵和设置在每户内部的地热交换器;所述地热交换管的出口与所述地热泵的进口连接;所述地热泵的出口与所述每户内部的地热交换器的进口连接;所述每户内部的地热交换器的出口与所述地热交换管的进口连接;所述调温系统包括升温系统和降温系统;所述升温系统包括加热装置、第一循环泵、第一阀门和设置在每户内部的温度交换器;所述每户内部的温度交换器的进口与所述第一阀门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的进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泵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泵的进口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口连接;所述每户内部的温度交换器的出口与所述加热装置的进口连接;所述降温系统包括第二循环泵、第二阀门、吸收式制冷机、第三循环泵和设置在每户内部的冷气支管;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具有冷气出口、热水进口和冷水出口;所述冷气出口与所述第三循环泵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三循环泵的出口与所述每户内部的冷气支管的进口连接;所述热水进口与所述第二阀门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阀门的进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泵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循环泵的进口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口连接;所述冷水出口与所述加热装置的进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为太阳能热水器和/或沼气锅炉。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交换器的进口处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冷气支管的出口处设置有第四阀门。进一步的,所述建筑生态系统还包括新风系统;所述新风系统包括新风总管、设置在每户内部的新风支管;所述新风总管上设置有与所述新风支管数量相同的出口,所述每户内部的新风支管的进口与所述新风总管的出口一一连接;所述新风总管的进口连接有第一送风装置;所述第一送风装置包括第一调节阀、第一风机、第一过滤装置;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与所述第一风机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风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调节阀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的出口与所述新风总管的进口连接;所述建筑体的顶部设置有植被层;所述第一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植被层处。进一步的,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第二送风装置;所述第二送风装置包括第二调节阀、第二风机、第二过滤装置;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与所述第二风机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二风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调节阀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阀的出口与所述新风总管的进口连接;所述建筑体的周围设置有地面绿化带;所述第二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地面绿化带处。进一步的,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新风支管出口处的流量调节阀。进一步的,所述建筑生态系统还包括户内消防系统;所述户内消防系统包括自来水管、高压水泵、切断阀、消防水管、火源检测器、细水雾喷头、控制盒;所述自来水管的出口与所述高压水泵的进口连接;所述高压水泵的出口与所述切断阀的进口连接;所述切断阀的出口与所述消防水管的进口连接;所述消防水管上设置有多个出口;所述消防水管的每个出口处连接有所述细水雾喷头;所述细水雾喷头设置在户内天花板上;所述细水雾喷头的出口向下设置;所述细水雾喷头上设置有火源检测器;所述火源检测器、切断阀、高压水泵分别与所述控制盒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建筑生态系统还包括种植系统;所述种植系统包括设置在建筑物顶部的楼顶种植系统和设置在地下室的地下弱光种植系统;所述楼顶种植系统包括设置在建筑物楼顶的楼顶土壤层;所述楼顶土壤层上设置有楼顶植被层;所述地下弱光种植系统包括设置在地下室的弱光土壤层;所述弱光土壤层上设置有弱光植被层。进一步的,所述种植系统还包括灌溉系统;所述灌溉系统包括设置在建筑物上的中水排水管,与中水排水管出口依次连接的过滤消毒池、中水收集池;所述中水收集池的出口连接有第一增压泵;所述第一增压泵的出口分别连接有楼顶灌溉管道和地下灌溉管道;所述楼顶灌溉管道的出口设置在所述楼顶土壤层的上方;所述地下灌溉管道的出口设置在所述弱光土壤层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种植系统还包括施肥系统;所述施肥系统包括设置在建筑物上的下水排污管,与下水排污管出口连接的沼气池;所述沼气池的沼液出口连接有第二增压泵;所述第二增压泵的出口分别连接有楼顶沼液管道和地下沼液管道;所述楼顶沼液管道设置在所述楼顶土壤层的上方;所述地下沼液管道设置在所述弱光土壤层的上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建筑生态系统,首先通过设置恒温系统,将地下恒温层的热量搬运到建筑室内,时刻保持室内有恒定的温度,极大降低了因使用空调产生的电能消耗和使用制冷剂对空气的污染;然后通过设置调温系统,就能对室内的温度进行调节,操作方便,节约能源,保证了室内温度的舒适度;通过设置新风系统,在保证室内温度的前提下,对室内空气进行更换,保证了室内空气的洁净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建筑生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建筑生态系统中消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建筑生态系统中种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地热交换管,2-地热泵,3-地热交换器,4-加热装置,5-第一循环泵,6-第一阀门,7-温度减缓器,8-第二循环泵,9-第二阀门,10-吸收式制冷机,11-第三循环泵,12-冷气支管,13-第三阀门,14-第四阀门,15-新风总管,16-新风支管,17-第一送风装置,18-植被层,19-第二送风装置,20-流量调节阀,101-冷气出口,102-热水进口,103-冷水出口,171-第一调节阀,172-第一风机,173-第一过滤装置,191-第二调节阀,192-第二风机,193-第二过滤装置,20-流量调节阀,21-自来水管,22-高压水泵,23-切断阀,24-消防水管,25-火源检测器,26-细水雾喷头,27-控制盒,28-地下灌溉管道,29-第二增压泵,30-楼顶土壤层,31-楼顶植被层,32-弱光土壤层,33-弱光植被层,34-中水排水管,35-过滤消毒池,36-中水收集池,37-第一增压泵,38-楼顶灌溉管道,39-下水排污管,40-沼气池,41-楼顶沼液管道,42-地下沼液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建筑生态系统,包括恒温系统和调温系统;所述恒温系统包括地热交换管1、地热泵2和设置在每户内部的地热交换器3;所述地热交换管1的出口与所述地热泵2的进口连接;所述地热泵2的出口与所述每户内部的地热交换器3的进口连接;所述每户内部的地热交换器3的出口与所述地热交换管1的进口连接;所述调温系统包括升温系统和降温系统;所述升温系统包括加热装置4、第一循环泵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建筑生态系统

【技术保护点】
建筑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温系统和调温系统;所述恒温系统包括地热交换管(1)、地热泵(2)和设置在每户内部的地热交换器(3);所述地热交换管(1)的出口与所述地热泵(2)的进口连接;所述地热泵(2)的出口与所述每户内部的地热交换器(3)的进口连接;所述每户内部的地热交换器(3)的出口与所述地热交换管(1)的进口连接;所述调温系统包括升温系统和降温系统;所述升温系统包括加热装置(4)、第一循环泵(5)、第一阀门(6)和设置在每户内部的温度交换器(7);所述每户内部的温度交换器(7)的进口与所述第一阀门(6)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阀门(6)的进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泵(5)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泵(5)的进口与所述加热装置(4)的出口连接;所述每户内部的温度交换器(7)的出口与所述加热装置(4)的进口连接;所述降温系统包括第二循环泵(8)、第二阀门(9)、吸收式制冷机(10)、第三循环泵(11)和设置在每户内部的冷气支管(12);所述吸收式制冷机(10)具有冷气出口(101)、热水进口(102)和冷水出口(103);所述冷气出口(101)与所述第三循环泵(11)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三循环泵(11)的出口与所述每户内部的冷气支管(12)的进口连接;所述热水进口(102)与所述第二阀门(9)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阀门(9)的进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泵(8)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循环泵(8)的进口与所述加热装置(4)的出口连接;所述冷水出口(103)与所述加热装置(4)的进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温系统和调温系统;所述恒温系统包括地热交换管(1)、地热泵(2)和设置在每户内部的地热交换器(3);所述地热交换管(1)的出口与所述地热泵(2)的进口连接;所述地热泵(2)的出口与所述每户内部的地热交换器(3)的进口连接;所述每户内部的地热交换器(3)的出口与所述地热交换管(1)的进口连接;所述调温系统包括升温系统和降温系统;所述升温系统包括加热装置(4)、第一循环泵(5)、第一阀门(6)和设置在每户内部的温度交换器(7);所述每户内部的温度交换器(7)的进口与所述第一阀门(6)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阀门(6)的进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泵(5)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泵(5)的进口与所述加热装置(4)的出口连接;所述每户内部的温度交换器(7)的出口与所述加热装置(4)的进口连接;所述降温系统包括第二循环泵(8)、第二阀门(9)、吸收式制冷机(10)、第三循环泵(11)和设置在每户内部的冷气支管(12);所述吸收式制冷机(10)具有冷气出口(101)、热水进口(102)和冷水出口(103);所述冷气出口(101)与所述第三循环泵(11)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三循环泵(11)的出口与所述每户内部的冷气支管(12)的进口连接;所述热水进口(102)与所述第二阀门(9)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阀门(9)的进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泵(8)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循环泵(8)的进口与所述加热装置(4)的出口连接;所述冷水出口(103)与所述加热装置(4)的进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4)为太阳能热水器和/或沼气锅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交换器(7)的进口处设置有第三阀门(13);所述冷气支管(12)的出口处设置有第四阀门(14)。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建筑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新风系统;所述新风系统包括新风总管(15)、设置在每户内部的新风支管(16);所述新风总管(15)上设置有与所述新风支管(16)数量相同的出口,所述每户内部的新风支管(16)的进口与所述新风总管(15)的出口一一连接;所述新风总管(15)的进口连接有第一送风装置(17);所述第一送风装置(17)包括第一调节阀(171)、第一风机(172)、第一过滤装置(173);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73)与所述第一风机(172)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风机(172)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调节阀(171)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171)的出口与所述新风总管(15)的进口连接;所述建筑体的顶部设置有植被层(18);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73)设置在所述植被层(18)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第二送风装置(19);所述第二送风装置(19)包括第二调节阀(191)、第二风机(19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党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大家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