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城市建筑的绿色生态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60825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9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依托城市建筑的绿色生态墙系统,结构中包括绿色植被的承载墙体,承载墙体内部设置输水管网,输水管网上设置渗流微孔;该系统中还包括设置在城市建筑物高端的集雨池,在其开口部位设置围绕在集雨池周沿并向集雨池外部空间倾斜向上逐渐延伸的集雨飞翅,集雨池下端设置输水口;所述承载墙体内部的输水管网通过输水管路与所述集雨池下端的输水口联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统依城市建筑物而构建,形成了与城市建筑融为一体并对城市降雨进行生态利用的城市绿色景观,将雨水综合利用与城市绿化进行了很好的优化关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城市绿化及雨水综合利用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在我国正在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原始自然的条件下,大部分的雨水由地面吸收并渗入地下,然后由地表和植物表面被蒸发,回到大气中,多余的雨水从地表缓慢地汇集于溪流江河,排入湖泊海洋。但是,城市的开发建设改变了这种自然循环,由于不透水屋面和地面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持续不断地快速增加,能够吸收雨水的地面和水面急剧减少,地下水的渗入更是匮乏,从而导致地表径流的不断增加,加大内涝威胁。无法流入土地的雨水在地面汇集形成径流排入市政排水系统,但地表径流的增加,意味着更多原本清洁的雨水经城市地表的污染物所污染,并且排水管道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同时因为城市排水管道为硬质设施,难以配合多变的降雨而变化排量,所以会出现排水不足而产生内涝的情况。尤其在我国前期建设不够规范的情况下,城市所依赖的管道排水系统其实已不堪重负,因此内涝频繁发生。海绵城市的首要优点是将雨水“变废为宝”进行收集利用。新加坡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211m³,占世界倒数第二位,该国利用蓄水池收集雨水回收利用,对自来水的依赖减少了40%。反观国内许多城市,因水资源缺乏而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量急剧减少,结果是城市地下空间出现大量空洞,地面沉降,危害城市居民生活。海绵城市强调雨水下渗和雨水回用,同时增强了对地下水的补给并减少地下水的需求,保证安全的地下水位,减少地面沉降的风险。在海绵城市的整体构建中,如何将雨水综合利用与城市绿化进行优化关联是一个重要的亟待开发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依托城市建筑的绿色生态墙系统,能够依托海绵城市的整体构建将雨水综合利用与城市绿化进行优化关联。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依托城市建筑的绿色生态墙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城市绿色生态墙系统依城市建筑物而构建,形成与城市建筑融为一体并对城市降雨进行生态利用的城市绿色景观;该系统的结构中包括绿色植被的承载墙体,此承载墙体外部设置栽培坑位,承载墙体内部设置输水管网,在此输水管网上对应每个栽培坑位设置渗流微孔;该系统的结构中还包括设置在城市建筑物高端的集雨池,此集雨池上端开口,在其开口部位设置围绕在集雨池周沿并向集雨池外部空间倾斜向上逐渐延伸的集雨飞翅,集雨池下端设置输水口;所述承载墙体内部的输水管网通过输水管路与所述集雨池下端的输水口联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雨池内部水平设置有一层以自然沙土为主堆积构建的雨水滤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载墙体底部还设置有集雨翼装置,此集雨翼装置包括两片从承载墙体底端向外延伸的集雨翼片,且此集雨翼片由承载墙体底端向外逐渐升高;在每支集雨翼片上方水平设置有落地绿植平台,此落地绿植平台一端搭接在所述集雨翼片的高端,另一端固接在所述承载墙体的侧壁上;所述落地绿植平台上设置栽培坑位和雨水的引流沟及下渗孔;所述承载墙体和落地绿植平台内部弥散设置多组与所述集雨翼片最低端联接的毛细管网。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系统依城市建筑物而构建,形成与城市建筑融为一体并对城市降雨进行生态利用的城市绿色景观,将雨水综合利用与城市绿化进行优化关联。本技术包括设置在城市建筑物高端的集雨池,在集雨池开口部位还设置有集雨飞翅,很好的提升了集雨效果,集雨池下端设置输水口与绿色生态墙系统内部的输水管网联通进行雨水缓释利用。与此同时,本技术还在承载墙体底部还设置有两片从承载墙体底端向外延伸的集雨翼片进行综合集水,进一步提升了雨水收集和利用效果;本技术还在每支集雨翼片上方水平设置有落地绿植平台,施工时使得“落地绿植平台”与地面齐平,一方面集雨翼的入地式设置极大的提高了绿色生态墙系统的落地稳固性,同时还使得绿色生态墙系统形成了“一墙加一带”的景观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集雨池(1)、集雨飞翅(2)、输水口(3)、输水管路(4)、承载墙体(5)、集雨翼片(6)、落地绿植平台(7)。具体实施方式参看附图,本技术的城市绿色生态墙系统依城市建筑物而构建,形成与城市建筑融为一体并对城市降雨进行生态利用的城市绿色景观;本技术的结构中包括绿色植被的承载墙体5,此承载墙体5外部设置栽培坑位,承载墙体5内部设置输水管网,在此输水管网上对应每个栽培坑位设置渗流微孔;本技术的的结构中还包括设置在城市建筑物高端的集雨池1,此集雨池1上端开口,在其开口部位设置围绕在集雨池1周沿并向集雨池1外部空间倾斜向上逐渐延伸的集雨飞翅2,集雨池1下端设置输水口3;承载墙体5内部的输水管网通过输水管路4与集雨池1下端的输水口3联通;与此同时,本技术的承载墙体5底部还设置有集雨翼装置,此集雨翼装置包括两片从承载墙体5底端向外延伸的集雨翼片6,且此集雨翼片6由承载墙体5底端向外逐渐升高;在每支集雨翼片6上方水平设置有落地绿植平台7,此落地绿植平台7一端搭接在集雨翼片6的高端,另一端固接在承载墙体5的侧壁上;落地绿植平台7上设置栽培坑位和雨水的引流沟及下渗孔;承载墙体5和落地绿植平台7内部弥散设置多组与集雨翼片6最低端联接的毛细管网。参看附图,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于:本技术包括设置在城市建筑物高端的集雨池,在集雨池开口部位还设置有集雨飞翅,很好的提升了集雨效果,集雨池下端设置输水口与绿色生态墙系统内部的输水管网联通进行雨水缓释利用。与此同时,本技术还在承载墙体底部还设置有两片从承载墙体底端向外延伸的集雨翼片进行综合集水(对于绿色生态柱,单纯这个集雨翼基本就够植物生长所需,但根据我们的研究和试验单纯的集雨翼往往无法满足绿色生态墙植物的日常需水量),进一步提升了雨水收集和利用效果;本技术还在每支集雨翼片上方水平设置有落地绿植平台,施工时使得“落地绿植平台”与地面齐平,一方面集雨翼的入地式设置极大的提高了绿色生态墙系统的落地稳固性,同时还使得绿色生态墙系统形成了“一墙加一带”的景观效果。本技术系统依城市建筑物而构建,形成了与城市建筑融为一体并对城市降雨进行生态利用的城市绿色景观,很好的对雨水综合利用与城市绿化进行了优化关联。上述描述仅作为本技术可实施的技术方案提出,不作为对其技术方案本身的单一限制条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依托城市建筑的绿色生态墙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城市绿色生态墙系统依城市建筑物而构建,形成与城市建筑融为一体并对城市降雨进行生态利用的城市绿色景观;该系统的结构中包括绿色植被的承载墙体(5),此承载墙体(5)外部设置栽培坑位,承载墙体(5)内部设置输水管网,在此输水管网上对应每个栽培坑位设置渗流微孔;该系统的结构中还包括设置在城市建筑物高端的集雨池(1),此集雨池(1)上端开口,在其开口部位设置围绕在集雨池(1)周沿并向集雨池(1)外部空间倾斜向上逐渐延伸的集雨飞翅(2),集雨池(1)下端设置输水口(3);所述承载墙体(5)内部的输水管网通过输水管路(4)与所述集雨池(1)下端的输水口(3)联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依托城市建筑的绿色生态墙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城市绿色生态墙系统依城市建筑物而构建,形成与城市建筑融为一体并对城市降雨进行生态利用的城市绿色景观;该系统的结构中包括绿色植被的承载墙体(5),此承载墙体(5)外部设置栽培坑位,承载墙体(5)内部设置输水管网,在此输水管网上对应每个栽培坑位设置渗流微孔;该系统的结构中还包括设置在城市建筑物高端的集雨池(1),此集雨池(1)上端开口,在其开口部位设置围绕在集雨池(1)周沿并向集雨池(1)外部空间倾斜向上逐渐延伸的集雨飞翅(2),集雨池(1)下端设置输水口(3);所述承载墙体(5)内部的输水管网通过输水管路(4)与所述集雨池(1)下端的输水口(3)联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依托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卓舒
申请(专利权)人:卓达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