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262000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3 1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方法,采用鱼‑藻两层生态养殖模式,并将鱼类养殖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养殖浅海鱼,下层养殖底栖性滤食性生物。有益效果为:通过不同营养生态位生物间的组合,使投入网箱养殖系统内的物质实现充分的多次循环,从而提高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实现不同养殖类型系统间的功能互补,减少网箱养殖废物向周围环境的排放。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的目的是提高投饵式网箱养殖能够维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增加单位养殖系统的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是能够减少“生态足迹”的一种“碳汇”养殖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水养殖
,具体是一种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以及人类对水产品需求量的增加,水产养殖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2010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超过3673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1.4%。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对于解决贫穷、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以及增加渔民就业和增收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近几年,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海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也越来越严重。养殖废物排泄、化学药品使用等进一步加剧了近岸海域环境富营养化程度,海域环境恶化也成为养殖疾病暴发的直接诱因之一。海域生态系统的失衡、养殖病害的频繁发生及蔓延已成为当前许多近岸海水养殖区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反过来直接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其他养殖模式不同,网箱养殖是一种典型的投饵式养殖模式,饵料投喂量大且利用率低,大量残饵和养殖排泄废物随着水流扩散到附近或沉降到海底,对水体和沉积环境带来直接影响。近岸海域网箱养殖区的环境问题近年来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网箱养殖废物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直接限制了养殖业在周围海域的继续发展。海水网箱养殖业如何突破现状,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而其关键在于如何减少养殖废物的产生和排放。“碳汇渔业”是绿色、低碳发展新理念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具体体现,能够更好地彰显水产养殖的食物供给和生态服务两大功能,并成为推动水产养殖和现代渔业新一轮发展的驱动力。这个新理念智慧的引领了网箱养殖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环境友好型养殖生态系统和养殖模式的发展成为网箱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探讨新的发展模式,建设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业,发展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是有望实现水产养殖业“高效、优质、生态、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健康养殖模式。显然,这个新理念的发展和实践也是应对和解决在多重压力胁迫下海洋生态系统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现有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4509469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光唇鱼的高密度绿色生态养殖方法,其包括选址建池、清池消毒、鱼苗投放、投饲及日常管理、鱼病防治等步骤人工养殖光唇鱼,并通过采用分流池与阶梯式多级落差养殖池相结合的养殖方式,其中分流池用于沉淀溪水杂物和调节水温,阶梯式多级落差养殖池通过水流在落差过程中充分的溶解空气中的氧气,进而实现水流在不同高度下各养殖池中的溶氧度要求。本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光唇鱼养殖密度低,产量低的问题,在放养密度达到110尾/平方米的前提下,较之现行放养密度50.5尾/平方米,养殖密度提升一倍,而且其成活率高达97%,单位面积产量可达5.1千克/平方米,均大大高于现有技术,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现有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3004651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了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方法;包括蟹种驯化;鱼、虾、蟹苗种放养密度;养殖管理和捕捞;芦苇栽培。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蟹种的驯化存活率为81.3%;河蟹、鱼类和虾类的平均放养密度分别为2138只/hm2、510尾/hm2和11750尾/hm2,平均捕捞重量分别为87.15kg/hm2、233.30kg/hm2和52.88kg/hm2,平均捕捞规格分别为145.2g/只、670.6g/尾和5.3g/尾,平均回捕率分别为26.83%、69.45%和83.63%,芦苇的平均密度增加9.69%,平均产量提高12.47%,试验区的投入产出比为1∶3.174。这两种养殖方式适合陆地淡水养殖,且只并没有进行多层次营养分布,饲料的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藻类结合,饲料利用率高,对水体污染少,养殖密度大的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方法。本专利技术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方法,具体操作为:1)、选择养殖地点:养殖场区选择水质清澈,阳光充足,水位落差小,水流速度慢的区域;2)、养殖分布:将浅海鱼鱼苗投放在海洋生态养殖网箱的上层,投放量为100~130尾/平方米。将底栖性滤食性生物幼苗投放在下层,投放量为500~1000头/平方米,在连接网箱的锚绳上种植绿藻,种植密度为20~40棵/cm2。通过不同营养生态位生物间的组合,使投入网箱养殖系统内的物质实现充分的多次循环,从而提高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实现不同养殖类型系统间的功能互补,减少网箱养殖废物向周围环境的排放。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的目的是提高投饵式网箱养殖能够维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增加单位养殖系统的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是能够减少“生态足迹”的一种“碳汇”养殖模式。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IMTA)不仅能够促进海水养殖经济的多元化,而且是唯一可行的既能够实现免费环境修复,同时增加养殖产量并带来经济利益的有效方式;3)、投饲及日常管理:每天投喂1~3次饲料,投喂量根据天气、水温及鱼体摄食状况灵活掌握,一般日投喂量控制在鱼苗体重的3~6%。饲料成份及其重量份为:新鲜杂鱼40~60份,大豆粕35~45份,玉米蛋白粉15~25份,木瓜蛋白酶2~4份,中性蛋白酶0.3~0.6份,植酸酶0.8~1.2份,泛酸0.4~0.9份,维生素C0.2~0.5份,磷酸二氢钙0.1~0.3份,乌首0.2~0.4份,金银花0.3~0.9份,葫蔓藤0.2~0.6份,山柰酚0.0003~0.0004份和芦丁0.0006~0.0009份。上述饲料不仅能满足浅海鱼和底栖性滤食性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还能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巡查水质,摄食情况,鱼体活动状态和定时清理网箱,每天巡查3~8次,清理网箱频率为每月2~5次。掌握水质、浅海鱼和底栖性滤食性生物的生长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饲料的投喂量,让其更好的生长。浅海鱼和底栖性滤食性生物的养殖密度大,如果不及时进行清理,容易滋生细菌,使其发生病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不同营养生态位生物间的组合,使投入网箱养殖系统内的物质实现充分的多次循环,从而提高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实现不同养殖类型系统间的功能互补,减少网箱养殖废物向周围环境的排放。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的目的是提高投饵式网箱养殖能够维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增加单位养殖系统的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是能够减少“生态足迹”的一种“碳汇”养殖模式。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IMTA)不仅能够促进海水养殖经济的多元化,而且是唯一可行的既能够实现免费环境修复,同时增加养殖产量并带来经济利益的有效方式。采用的饲料不仅能满足浅海鱼和底栖性滤食性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还能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收益高,适合大规模浅海人工养殖。附图说明图1为海洋生态养殖网箱结构示意图;图2为海洋生态养殖网箱左视图;图3为海洋生态养殖网箱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海洋生态养殖网箱1,锚绳2。具体实施例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方法,具体操作为:1)、选择养殖地点:养殖场区选择水质清澈,阳光充足,水位落差小,水流速度慢的区域;2)、养殖分布:将浅海鱼鱼苗投放在海洋生态养殖网箱1的上层,投放量为100~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1)、选择养殖地点:养殖场区选择水质清澈,阳光充足,水位落差小,水流速度慢的区域;2)、养殖分布:将鱼苗投放在海洋生态养殖网箱(1)的上层,将底栖性滤食性生物幼苗投放在下层,在连接网箱的锚绳(2)上种植藻类;3)、投饲及日常管理:每天投喂饲料,巡查水质,摄食情况,鱼体活动状态和定时清理网箱。

【技术特征摘要】
1.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1)、选择养殖地点:养殖场区选择水质清澈,阳光充足,水位落差小,水流速度慢的区域;2)、养殖分布:将鱼苗投放在海洋生态养殖网箱(1)的上层,将底栖性滤食性生物幼苗投放在下层,在连接网箱的锚绳(2)上种植藻类;3)、投饲及日常管理:每天投喂饲料,巡查水质,摄食情况,鱼体活动状态和定时清理网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鱼苗为浅海鱼鱼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鱼苗投放量为100~130尾/平方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底栖性滤食性生物幼苗投放量为500~1000头/平方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藻类为绿藻,种植密度为20~40棵/cm2。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惠文张梦梦蔡霞沈奇奇赵晟李铁军任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