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污泥进行收集和运输的污泥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8717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污泥进行收集和运输的污泥处理设备,污泥处理设备包括顶部具有进料口的收集装置、泵送装置和运输装置,泵送装置的一端与收集装置的下部的一侧连接,运输装置与泵送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来自污泥脱水设备中的污泥通过进料口进入收集装置构成的密闭空间中,收集装置内的污泥通过泵送装置进入运输装置,并经由运输装置进行密闭运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污泥处理设备的整个污泥收集和运输过程中是全密闭状态,无跑冒滴漏也无臭气泄露等二次污染问题,同时也提高了输送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

A sludge treatment equipment for the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slud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污泥进行收集和运输的污泥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对污泥进行收集和运输的污泥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根据处理工艺的不同,剩余污泥分为好氧剩余污泥和厌氧剩余污泥。剩余污泥是污水处理的产物,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泥沙、纤维、动植物的残体、重金属、病菌等,因此,如果污泥未能够得到技术处理,将会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污泥处理一般采用堆肥、填埋、焚烧及做建筑材料等,但是直接排除的污泥含水率较高,无法直接利用和处理。一般污水处理厂将剩余污泥脱至含水率80%左右,然后进行后续干化处理,才能进行填埋、焚烧或建材利用。从脱水机直接输送到干化装置或装车运送至专门的干化场所,都面临如何将脱水污泥从脱水机输送至后续处置点的问题。早期一般采用皮带输送机将脱水后污泥输送至污泥脱水机房外,然后再用人工或其他机械输送至后续处置点。由于脱水后污泥在收集和运输过程中不是完全密闭的,因此存在着跑冒滴漏等问题,如果是厌氧污泥还存在臭气外溢等问题,会形成严重的二次污染。虽然采用无轴螺旋输送可解决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无轴螺旋输送的距离有限,一般不超过20m,而且无轴螺旋输送在高度提升和拐弯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技术难度。脱水污泥的收集和输送是针对含水率在80%以上的脱水污泥进行收集和输送,目前污水处理厂一般采用螺旋输送机直接将剩余污泥污泥输送至脱水机房外后再用运输车辆进行输送至处置点。在车辆运输工程中容易产生跑冒滴漏等问题和臭气外溢等问题,给厂区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对污泥进行收集和运输的污泥处理设备,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对污泥进行收集和运输的污泥处理设备,所述污泥处理设备包括: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的顶部具有进料口,来自污泥脱水设备中的污泥通过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收集装置构成的密闭空间中;泵送装置,所述泵送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收集装置的下部的一侧连接;运输装置,所述运输装置与所述泵送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收集装置内的污泥通过所述泵送装置进入所述运输装置,并经由所述运输装置进行密闭运输。优选地,还包括检测控制装置,所述检测控制装置配置为检测所述收集装置内的污泥的液位高度和所述运输装置内的压力,并根据所述液位高度来选择性地控制停止所述泵送装置或所述污泥脱水设备或根据所述运输装置内的压力控制停止所述泵送装置。优选地,所述检测控制装置包括:污泥料位计,所述污泥料位计设置在所述收集装置上以检测所述收集装置内的污泥的液位高度,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运输装置上以感测所述运输装置内的压力。优选地,当所述污泥料位计检测到的液位高度过高时,所述检测控制装置将控制停止所述污泥脱水设备,当检测到的液位高度过底时,所述检测控制装置将控制停止所述泵送装置。优选地,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运输装置内的压力过大时,所述检测控制装置将控制停止所述泵送装置。优选地,所述收集装置的顶部设置有气体收集口。优选地,所述运输装置为具有弯折的管道,所述管道的弯折处的半径大于所述管道的平直部分的半径。优选地,所述管道的弯折处的半径是所述管道的平直部分的半径的5倍以上。优选地,所述泵送装置为螺杆泵、隔膜泵或柱塞泵。优选地,所述运输装置上设置有闸阀。优选地,所述泵送装置和所述运输装置之间为软接头。本技术首先采用污泥斗对脱水机污泥进行收集,然后采用高压泵对污泥进行管道输送,输送距离可达到1.5km左右。整个污泥收集和运输过程中是全密闭状态,无跑冒滴漏也无臭气泄露等二次污染问题,同时也提高了输送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对污泥进行收集和运输的污泥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方法步骤和/或结构。显然,本技术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以不同形式实施,而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将使公开彻底和完全,并且将本技术的范围完全地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层和区的尺寸以及相对尺寸可能被夸大。自始至终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用型的对污泥进行收集和运输的污泥处理设备1包括收集装置100、泵送装置200、运输装置300和检测控制装置。收集装置100的顶部具有进料口110,来自污泥脱水设备中含水率在80%的污泥通过进料口110进入收集装置100构成的密闭空间中,收集装置100的顶部还设置有气体收集口120,进入收集装置100中的污泥产生的臭气通过气体收集口120进行集中收集处理,以防止臭气泄露。本实施例中,收集装置100为污泥斗。泵送装置200的一端与收集装置100的下部的一侧连接,本实施例中,泵送装置200为螺杆泵、隔膜泵或柱塞泵。运输装置300与泵送装置200的另一端连接,本实施例中,泵送装置200和运输装置300之间为软接头500。运输装置300封闭的运输管道。收集装置100内的污泥通过泵送装置200泵送进入运输装置300,并经由运输装置300进行密闭运输。运输管道的靠近泵送装置的一端设置有闸阀600。运输管道具有弯折310,运输管道的弯折处的半径大于运输管道的平直部分的半径。优选地,运输管道的弯折处的半径是运输管道的平直部分的半径的5倍以上。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理解,此处的5倍为优选的倍数,当然也可以其他任何大于1的倍数。检测控制装置配置为检测收集装置100内的污泥的液位高度和运输装置300内的压力,并根据液位高度来选择性地控制停止泵送装置200或污泥脱水设备或根据运输装置300内的压力控制停止泵送装置200。检测控制装置包括污泥料位计410和压力传感器420,污泥料位计410设置在收集装置100上以检测收集装置100内的污泥的液位高度,压力传感器420设置在运输装置300上以感测运输装置300内的压力。当检测到的液位高度过高时,检测控制装置将控制停止污泥脱水设备,当检测到的液位高度过底时,检测控制装置将控制停止泵送装置200。当运输装置300内的压力过大时,检测控制装置将控制停止泵送装置200。本实施例中,污泥料位计410、污泥脱水设备和泵送装置200电连接,并与控制器电连接,以此来实现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对污泥进行收集和运输的污泥处理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污泥进行收集和运输的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设备包括: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的顶部具有进料口,来自污泥脱水设备中的污泥通过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收集装置构成的密闭空间中;泵送装置,所述泵送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收集装置的下部的一侧连接;运输装置,所述运输装置与所述泵送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收集装置内的污泥通过所述泵送装置进入所述运输装置,并经由所述运输装置进行密闭运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污泥进行收集和运输的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设备包括: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的顶部具有进料口,来自污泥脱水设备中的污泥通过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收集装置构成的密闭空间中;泵送装置,所述泵送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收集装置的下部的一侧连接;运输装置,所述运输装置与所述泵送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收集装置内的污泥通过所述泵送装置进入所述运输装置,并经由所述运输装置进行密闭运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控制装置,所述检测控制装置配置为检测所述收集装置内的污泥的液位高度和所述运输装置内的压力,并根据所述液位高度来选择性地控制停止所述泵送装置或所述污泥脱水设备或根据所述运输装置内的压力控制停止所述泵送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控制装置包括:污泥料位计,所述污泥料位计设置在所述收集装置上以检测所述收集装置内的污泥的液位高度,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运输装置上以感测所述运输装置内的压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创谭勇孙伟伟高用贵曾宪勇
申请(专利权)人: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