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锻工序出料的多段式传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8692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精锻工序出料的多段式传送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且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成锐角设置;所述第一传送带的锻造件进料口与精锻工序的锻料口连接,第一传送带的锻造件出料口架设于第二传送带的锻造件进料口处,第二传送带的锻造件出料口处设置有接料斗,所述第一传送带沿锻造件传输方向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二传送带沿锻造件传输方向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二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第二传送带为精锻工序锻出的锻造件进行降温,且通过在第二传送带锻造件出料口的红外计数器的设置,实现了接料斗下料时机的控制,防止接料斗由于料量过多而损坏。

A multi sec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discharging material in precision forg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锻工序出料的多段式传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精锻工序出料的多段式传送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精锻工序锻出的锻造件,由于过热不便于直接堆入送料框中,因此先通过传送带传送进行降温,且为了加快锻造件的降温,且锻造件从一定高处滚落下利于增加刚锻出的锻造件稳定性,因此将传送带进行倾斜设置,即出料端朝上的设置方式,但由于精锻工序锻料速度太快,如单纯采用传送带传送,有可能造成堆满一个送料框后,更换送料框时,由于装满锻造件太重,来不及及时更换下一个送料框,因此还需要一个中间的转存锻造件的接料斗,由此,传送带传送的锻造件就可以先转存至接料斗中,以防止送料框难以及时更换的情况发生,而接料斗又不便于放置太多的锻造件,因此需要进行锻造件计数,以控制接料斗的下料时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锻工序出料的多段式传送装置,该装置通过第一、第二传送带为精锻工序锻出的锻造件进行降温,且通过在第二传送带锻造件出料口的红外计数器的设置,实现了接料斗下料时机的控制,防止接料斗由于料量过多而损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精锻工序出料的多段式传送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且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成锐角设置;所述第一传送带的锻造件进料口与精锻工序的锻料口连接,第一传送带的锻造件出料口架设于第二传送带的锻造件进料口处,第二传送带的锻造件出料口处设置有接料斗,所述第一传送带沿锻造件传输方向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二传送带沿锻造件传输方向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二挡板。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送带的锻造件出料口处还设置有延伸入第二传送带的锻造件进料口的第一出料板,第一出料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挡板。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送带的锻造件出料口处还设置有延伸入接料斗进料口的第二出料板,第二出料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四挡板。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送带的锻造件进料口处还设置有第五挡板,该第五挡板的高度高于第一出料板延伸入第二传送带的锻造件进料口的延伸端。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送带的锻造件出料口处还设置有用于计算从第二传送带的锻造件出料口送入接料斗的锻造件数量的红外计数器。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用于带动接料斗竖直上下移动的第一升降电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料斗下端设置有开合机构,所述开合机构包括两块分别铰接于接料斗两外侧的弧形长板、分别设置于两块弧形长板四个短端的四个第六挡板、四根铰接杆、横杆,所述横杆水平横设于接料斗的竖向导向槽上,所述四根铰接杆的一端分别铰接于四个第六挡板的外侧壁上,另一端分别铰接于横杆上;还包括一第二升降电机,该第二升降电机能够带动所述横杆沿接料斗的竖向导向槽竖直上下移动,以控制开合机构的开合,从而能够控制锻造件从接料斗下端的下料口下料。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第一、第二传送带为精锻工序锻出的锻造件进行降温,且通过在第二传送带锻造件出料口的红外计数器的设置,实现了接料斗下料时机的控制,防止接料斗由于料量过多而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传送带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采用的接料斗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传送带,2-第二传送带,3-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第一出料板,6-第三挡板,7-第二出料板,8-第四挡板,9-第五挡板,10-红外计数器,11-接料斗,12-第一升降电机,13-开合机构,14-弧形长板,15-第六挡板,16-铰接杆,17-横杆,18-竖向导向槽,19-第二升降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精锻工序出料的多段式传送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传送带1、第二传送带2,且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成锐角设置;所述第一传送带的锻造件进料口与精锻工序的锻料口连接,第一传送带的锻造件出料口架设于第二传送带的锻造件进料口处,第二传送带的锻造件出料口处设置有接料斗11,所述第一传送带沿锻造件传输方向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3,所述第二传送带沿锻造件传输方向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二挡板4。所述第一传送带的锻造件出料口处还设置有延伸入第二传送带的锻造件进料口的第一出料板5,第一出料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挡板6。所述第二传送带的锻造件出料口处还设置有延伸入接料斗进料口的第二出料板7,第二出料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四挡板8。所述第二传送带的锻造件进料口处还设置有第五挡板9,该第五挡板的高度高于第一出料板延伸入第二传送带的锻造件进料口的延伸端。所述第二传送带的锻造件出料口处还设置有用于计算从第二传送带的锻造件出料口送入接料斗的锻造件数量的红外计数器10。还包括一用于带动接料斗竖直上下移动的第一升降电机12。所述接料斗下端设置有开合机构13,所述开合机构包括两块分别铰接于接料斗两外侧的弧形长板14、分别设置于两块弧形长板四个短端的四个第六挡板15、四根铰接杆16、横杆17,所述横杆水平横设于接料斗的竖向导向槽18上,所述四根铰接杆的一端分别铰接于四个第六挡板的外侧壁上,另一端分别铰接于横杆上;还包括一第二升降电机19,该第二升降电机能够带动所述横杆沿接料斗的竖向导向槽竖直上下移动,以控制开合机构的开合,从而能够控制锻造件从接料斗下端的下料口下料。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传送带传送的锻造件经过锻造件出料口时,红外计数器计数加1,如此,当经过锻造件出料口的锻造件数量达到预定数目(本实例中为30个,此时传送带虽继续运行,但接料斗的实际承受数量已经考虑了传送带继续运行时带来的锻造件数)时,通过第一升降电机控制接料斗向下移动,此时,第二升降电机与第一升降电机同步运行,当达到下料位置时,第一升降电机停止运行,第二升降电机继续带动第二横杆沿接料斗的竖向导向槽向下运动,使得铰接杆带动弧形长板向两旁打开,即使得开合机构打开,使得锻造件从接料斗下端的下料口下料至送料框。以上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精锻工序出料的多段式传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精锻工序出料的多段式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且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成锐角设置;所述第一传送带的锻造件进料口与精锻工序的锻料口连接,第一传送带的锻造件出料口架设于第二传送带的锻造件进料口处,第二传送带的锻造件出料口处设置有接料斗,所述第一传送带沿锻造件传输方向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二传送带沿锻造件传输方向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二挡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锻工序出料的多段式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且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成锐角设置;所述第一传送带的锻造件进料口与精锻工序的锻料口连接,第一传送带的锻造件出料口架设于第二传送带的锻造件进料口处,第二传送带的锻造件出料口处设置有接料斗,所述第一传送带沿锻造件传输方向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二传送带沿锻造件传输方向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二挡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锻工序出料的多段式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锻造件出料口处还设置有延伸入第二传送带的锻造件进料口的第一出料板,第一出料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挡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锻工序出料的多段式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锻造件出料口处还设置有延伸入接料斗进料口的第二出料板,第二出料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四挡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精锻工序出料的多段式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锻造件进料口处还设置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重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金锻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