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配对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552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15: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芯配对设备,包括电芯上料机构、电芯分拣转角机构、A电芯输送系统、B电芯输送系统、A电芯缓存系统、B电芯缓冲系统、电芯配对系统、成品出料机构,电芯上料机构包括治具提升机构以及一端与治具提升机构相连的物料主输送线;物料主输送线另一端连接有电芯分拣转角机构,电芯分拣转角机构用于将A、B电芯分开,分别移送至A电芯输送系统和B电芯输送系统;A电芯输送系统和B电芯输送系统均与电芯配对系统相连,电芯配对系统还与成品出料机构相连;其中A电芯输送系统与B电芯输送系统均设有电芯缓冲系统。上述电芯配对设备降低了对操作员的依赖性,可以完成全自动检测与配对,实现信息数据可追溯,提高产品合格率。

An electric core pairing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lectric core paired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electric core feeding mechanism, rotation mechanism, electric core sorting A electric core conveying system, B electric core conveying system, A electric core buffer system, buffer system, B battery electric core matching system, the finished product discharging mechanism, feeding mechanism of the electric core include the lifting mechanism and the materials and fixture fixture end lifting mechanism connected to the main conveyor line; main material conveying line connects with the electric core sorting angle mechanism, sorting mechanism for electric core corner separate A and B batteries, A batteries were transferred to the conveying system and B conveyor system; A conveyor system and the B conveyor system with the electric core matching system is core system also paired and finished discharging mechanism connected; wherein A electric conveyor system and B batteries are equipped with electric delivery system core buffer system. The electric core pairing device reduces the dependence on the operator, and completes automatic detection and matching, achieves the traceability of information and data, and improves the qualified rate of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配对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加工设备,特别是一种电芯配对设备。
技术介绍
现阶段电芯配对过程主要采用操作员与单工站辅助式机台相互配合进行生产加工,各单工站通过输送线相互连接,该生产模式对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依赖性较大,要求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但即使熟练度较高的操作人员也会出现上料不一致或缺料等情况,这些不可判定的人为因素会导致产品合格率下降,而且该生产模式无法对电芯配对信息跟踪记录,不具有可追溯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电芯配对设备,降低对操作员的依赖性,实现生产信息可追溯,提高产品合格率。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电芯配对设备,包括电芯上料机构、电芯分拣转角机构、A电芯输送系统、B电芯输送系统、A电芯缓冲系统、B电芯缓冲系统、电芯配对系统、成品出料机构,电芯上料机构包括治具提升机构以及一端与治具提升机构相连的物料主输送线;物料主输送线的另一端连接有电芯分拣转角机构,电芯分拣转角机构用于将A电芯和B电芯区分开,并分别移送至A电芯输送系统和B电芯输送系统;所述A电芯输送系统和所述B电芯输送系统均与电芯配对系统相连,电芯配对系统还与成品出料机构相连;其中,A电芯输送系统还设有A电芯缓冲系统,B电芯输送系统还设有B电芯缓冲系统。上述治具提升机构将分别装有A电芯和B电芯的治具提升至物料主输送线上,一般B电芯铜极方向朝下,A电芯铜极方向朝上,治具提升机构一次可以上料4个电芯。进一步的,A电芯输送系统与A电芯缓冲系统通过A电芯缓冲入料机械手连接,A电芯缓冲入料机械手用于将A电芯转移至A电芯缓冲系统,为设备连续运行提供一定保障。进一步的,A电芯缓冲系统包括A电芯缓冲带和治具缓冲机构,A电芯缓冲带一端与A电芯缓冲入料机械手相连,另一端设有治具缓冲机构,A电芯缓冲带共设有六层,可容纳60个治具。进一步的,A电芯输送系统含有A电芯入料拉带,A电芯入料拉带上依次设有A电芯对齐检测及扫码机构、电芯翻转机构、A电芯配对扫码机构及空治具回流与NG品提升机构。A电芯对齐检测及扫码机构用于检测A电芯是否对齐及极耳是否反料,并通过扫码将数据录入系统;电芯翻转机构用于对A电芯进行位置调整;A电芯配对扫码机构用于扫码检测电芯的方向以便后续配对,若经A电芯配对扫码机构检测为不合格则由空治具回流与NG品提升机构将其运走。进一步的,A电芯入料拉带共设有三层,第一层为入料层,第二层为空治具回流层,第三层为NG品出料拉带,各层通过滚珠四杆机械手相连接。进一步的,B电芯输送系统包括B电芯分拣入料拉带、B电芯物料输送线及B电芯入料拉带,B电芯分拣入料拉带一端与电芯分拣转角机构连接,B电芯分拣入料拉带另一端与B电芯物料输送线的一端相连,B电芯物料输送线的另一端与B电芯入料拉带连接,B电芯分拣入料拉带和B电芯物料输送线均设有两层,第一层为物料输送层,第二层为空治具回流层;B电芯入料拉带设有三层,第一层为入料层,第二层为空治具回流层,第三层为NG品出料拉带。进一步的,B电芯物料输送线通过B电芯缓冲入料机械手与B电芯缓冲带相连,且B电芯物料输送线上还设有用于调整治具方向的治具旋转机构;B电芯入料拉带上依次设有B电芯对齐检测与扫码机构、B电芯配对扫码机构及空治具回流与NG品提升机构。B电芯对齐检测及扫码机构用于检测B电芯是否对齐及极耳是否反料,并通过扫码将数据录入系统;电芯配对扫码机构用于扫码检测电芯的方向以便后续配对,若经电芯配对扫码机构检测为不合格则由空治具回流与NG品提升机构将其运走。进一步的,A电芯入料拉带和B电芯入料拉带分别通过A电芯配对机械手和B电芯配对机械手与电芯配对系统相连,A电芯配对机械手和B电芯配对机械手的位置分别位于A电芯配对扫码机构和B电芯配对扫码机构之前。A电芯配对机械手和B电芯配对机械手分别将经过电芯配对扫码机构检测的A电芯和B电芯转移至电芯配对系统。进一步的,电芯配对系统含有输送拉带,输送拉带上依次设有极耳配对翻转机构、间距配对机构、平面回流机构及空治具翻转机构。输送拉带经过平面回流机构转向将A、B电芯输送至极耳配对翻转机构,由极耳配对翻转机构对方向相反的电芯进行位置调整,随后输送至间距配对机构进行配对。进一步的,电芯配对系统与成品出料机构通过电芯抓取出料机械手相连,由电芯抓取出料机械手将配对成功的合格品转移至成品出料机构,将产品排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电芯配对设备能够实现全自动检测与配对动作,降低了对操作员的依赖性,避免了因操作员上料不一致或缺料等不可判定人为因素导致的产品不合格,且在产品配对过程中通过打码检测与扫码信息录入实现了电芯配对数据可追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芯配对设备结构示意图。图2为A电芯入料拉带结构示意图。图3为产品制备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有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电芯配对设备,包括电芯上料机构、电芯分拣转角机构3、A电芯输送系统、B电芯输送系统、A电芯缓冲系统、B电芯缓冲系统、电芯配对系统、成品出料机构;电芯上料机构包括治具提升机构1以及一端与治具提升机构1相连的物料主输送线2,物料主输送线2另一端连接有电芯分拣转角机构3,电芯分拣转角机构3用于将A电芯和B电芯区分开,并分别移送至A电芯输送系统和B电芯输送系统;A电芯输送系统和B电芯输送系统均与电芯配对系统相连,电芯配对系统还与成品出料机构相连;其中,A电芯输送系统还设有A电芯缓冲系统,B电芯输送系统还设有B电芯缓冲系统。上述A电芯输送系统与A电芯缓冲系统通过A电芯缓冲入料机械手9连接,A电芯缓冲入料机械手9用于将A电芯转移至A电芯缓冲系统。A电芯缓冲系统包括A电芯缓冲带10和治具缓冲机构11,A电芯缓冲带10一端与A电芯缓冲入料机械手9相连,另一端设有治具缓冲机构11,上述A电芯缓冲带10共设有六层,可容纳60个治具,为设备连续运行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上述A电芯输送系含有A电芯入料拉带16,A电芯入料拉带16上依次设有A电芯对齐检测及扫码机构17、电芯翻转机构15、A电芯配对扫码机构14及空治具回流与NG品提升机构20。A电芯对齐检测及扫码机构17用于检测A电芯是否对齐及极耳是否反料,并通过扫码将数据录入系统,便于后续对信息数据的追溯;电芯翻转机构15用于对方向不正确的A电芯进行位置调整;A电芯配对扫码机构14用于扫码检测电芯的方向以便后续配对成功,若经A电芯配对扫码机构14检测为不合格则由空治具回流与NG品提升机构20将其运走。上述A电芯入料拉带16共设有三层,第一层为入料层,第二层为空治具回流层,第三层为NG品出料拉带,各层通过滚珠四杆机械手27相连接,滚珠四杆机械手27与电机连接,能够实现上下移动,从而与入料拉带的每一层进行衔接。B电芯输送系统包括B电芯分拣入料拉带5、B电芯物料输送线6及B电芯入料拉带18,B电芯分拣入料拉带5一端与电芯分拣转角机构3连接,B电芯分拣入料拉带5另一端与B电芯物料输送线6的一端相连,B电芯物料输送线6的另一端与B电芯入料拉带18连接,B电芯分拣入料拉带5和B电芯物料输送线6均设有两层,第一层为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芯配对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芯配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上料机构、电芯分拣转角机构(3)、A电芯输送系统、B电芯输送系统、A电芯缓冲系统、B电芯缓冲系统、电芯配对系统、成品出料机构,所述电芯上料机构包括治具提升机构(1)以及一端与治具提升机构(1)相连的物料主输送线(2);所述物料主输送线(2)另一端连接有电芯分拣转角机构(3),所述电芯分拣转角机构(3)用于将A电芯和B电芯区分开,并分别移送至A电芯输送系统和B电芯输送系统;所述A电芯输送系统和所述B电芯输送系统均与电芯配对系统相连,电芯配对系统还与成品出料机构相连;其中所述A电芯输送系统还设有A电芯缓冲系统,所述B电芯输送系统还设有B电芯缓冲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配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上料机构、电芯分拣转角机构(3)、A电芯输送系统、B电芯输送系统、A电芯缓冲系统、B电芯缓冲系统、电芯配对系统、成品出料机构,所述电芯上料机构包括治具提升机构(1)以及一端与治具提升机构(1)相连的物料主输送线(2);所述物料主输送线(2)另一端连接有电芯分拣转角机构(3),所述电芯分拣转角机构(3)用于将A电芯和B电芯区分开,并分别移送至A电芯输送系统和B电芯输送系统;所述A电芯输送系统和所述B电芯输送系统均与电芯配对系统相连,电芯配对系统还与成品出料机构相连;其中所述A电芯输送系统还设有A电芯缓冲系统,所述B电芯输送系统还设有B电芯缓冲系统。2.如权力要求1所述一种电芯配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A电芯输送系统与A电芯缓冲系统通过A电芯缓冲入料机械手(9)连接,A电芯缓冲入料机械手(9)用于将A电芯转移至A电芯缓冲系统。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电芯配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A电芯缓冲系统包括A电芯缓冲带(10)和治具缓冲机构(11),A电芯缓冲带(10)一端与A电芯缓冲入料机械手(9)相连,另一端设有治具缓冲机构(11),所述A电芯缓冲带(10)共设有六层。4.如权力要求3所述一种电芯配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A电芯输送系含有A电芯入料拉带(16),所述A电芯入料拉带(16)上依次设有A电芯对齐检测及扫码机构(17)、电芯翻转机构(15)、A电芯配对扫码机构(14)及空治具回流与NG品提升机构(20)。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电芯配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A电芯入料拉带(16)共设有三层,各层通过滚珠四杆机械手(27)相连接。6.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俊雄周俊杰沈炳贤赖振宏李剑阳江涛李炎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