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进料斗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8658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进料斗体,包括斗体、柔性连接件、第一支撑杆、电动机、传动轴、小皮带轮、皮带、大皮带轮、第二支撑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转轮、第四连接杆、转轴、固定杆、转动杆、直杆和运动板,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第二支撑杆在水平方向上对称排列,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小皮带轮的转动中心上。本产品可以实现原材料快速通过斗体,不会造成原材料的堵塞,实现快速进料,提高生产效率;且本产品工作可靠,运转平稳,传动比稳定,使得进料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A fast hopper bod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ast feed hopper body comprises a bucket body, a flexible connection member, first supporting rod, motor, transmission shaft, a small belt wheel, a belt, a big belt wheel, second supporting rods, a first connecting rod, second connecting rod, third connecting rod, wheel, the fourth connecting rod, a rotating shaft, a fixed rod and a rotating rod, a straight rod and plate movement, the number of the second support bar is two, two and second support rods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are arranged symmetrically, one of the second side of the supporting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motor, the output end of the motor is connected through the coupling with the drive e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haft, the drive shaf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center of rotation of the small belt pulley on. This product can realize quick passing of the raw material through the bucket body, will not cause the blockage of raw materials, realize fast feed and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Moreover, the product is reliable, stable in operation and stable in transmission ratio, which makes feeding even and improving product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进料斗体
本技术涉及生产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快速进料斗体。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效率的提升可以减少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产品的成本,进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效率的提升可以提现在生产的每个步骤中,进料速度的快慢也会影响产品生产的效率,进料用斗体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目前的进料斗体在加工过程中容易造成原材料之间堵塞,影响进料的速度,降低生产效率,同时目前的进料斗体进料不均匀致使在加工过程中,产品质量低,报废率高,提高成本,且市场竞争力不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一种快速进料斗体,包括斗体、柔性连接件、第一支撑杆、电动机、传动轴、小皮带轮、皮带、大皮带轮、第二支撑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转轮、第四连接杆、转轴、固定杆、转动杆、直杆和运动板,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第二支撑杆在水平方向上对称排列,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小皮带轮的转动中心上,小皮带轮的上方设有大皮带轮,且大皮带轮和小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大皮带轮的转动中心上固定连接转轴的一端,且转轴贯穿第二支撑杆,两个第二支撑杆之间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转轮,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其中一个转轮,两个转轮之间通过第四连接杆连接,另外一个第二支撑杆上固定连接直杆的一端,所述直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另一个转轮的上,所述第四连接杆上套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三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远离第四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杆上,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还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相背的一侧均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支撑杆,且两个第一连接杆与对应一侧的每个第一支撑杆均为滑动连接,且远离第二连接杆的第一支撑杆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应的面上均固定连接固定杆的一端,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运动板固定连接,且转动杆与运动板滑动连接,所述运动板内镶嵌有斗体,所述斗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柔性连接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杆和转动杆上均设有与第一连接杆相匹配的限位槽。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大皮带轮和小皮带轮上均设有与皮带相匹配的限位槽。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底部均通过锁紧装置固定连接有摩擦装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锁紧螺钉,锁紧螺钉的一端穿过第二连接杆连接在第一连接杆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可以实现原材料快速通过斗体,不会造成原材料的堵塞,实现快速进料,提高生产效率;且本产品工作可靠,运转平稳,传动比稳定,使得进料均匀,提高产品质量。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斗体1、柔性连接件2、第一支撑杆3、电动机4、传动轴5、小皮带轮6、皮带7、大皮带轮8、第二支撑杆9、第一连接杆10、第二连接杆11、第三连接杆12、转轮13、第四连接杆14、转轴15、固定杆16、转动杆17、直杆18、运动板1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快速进料斗体,包括斗体1、柔性连接件2、第一支撑杆3、电动机4、传动轴5、小皮带轮6、皮带7、大皮带轮8、第二支撑杆9、第一连接杆10、第二连接杆11、第三连接杆12、转轮13、第四连接杆14、转轴15、固定杆16、转动杆17、直杆18和运动板19,所述第二支撑杆9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第二支撑杆9在水平方向上对称排列,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杆9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机4,所述电动机4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传动轴5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轴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小皮带轮6的转动中心上,小皮带轮6的上方设有大皮带轮8,且大皮带轮8和小皮带轮6通过皮带7传动连接,所述大皮带轮8的转动中心上固定连接转轴15的一端,且转轴15贯穿第二支撑杆9,两个第二支撑杆9之间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转轮13,所述转轴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其中一个转轮13,两个转轮13之间通过第四连接杆14连接,第四连接杆14不连接在转轮13的转动中心上,另外一个第二支撑杆9上固定连接直杆18的一端,所述直杆1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另一个转轮13上,所述第四连接杆14上套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三连接杆12,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12远离第四连接杆1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杆11上,所述第二连接杆11上还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连接杆10,第一连接杆10与第三连接杆12不在同一侧,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10相背的一侧均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支撑杆3,且两个第一连接杆10与对应一侧的每个第一支撑杆3均为滑动连接,且远离第二连接杆11的第一支撑杆3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7,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10相对应的面上均固定连接固定杆16的一端,所述固定杆16的另一端与运动板19固定连接,且转动杆17与运动板19滑动连接,转动杆17可支撑运动板19,所述运动板19内镶嵌有斗体1,所述斗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柔性连接件2。所述第一支撑杆3和转动杆17上均设有与第一连接杆10相匹配的限位槽,保证第一连接杆10在水平方向上做往复运动。所述大皮带轮8和小皮带轮6上均设有与皮带7相匹配的限位槽,可对皮带7定位,防止皮带7进行摆动。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9的底部均通过锁紧装置固定连接有摩擦装置,增加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9与外部的摩擦力,提升产品的稳定性。所述第二连接杆11上设有锁紧螺钉,锁紧螺钉的一端穿过第二连接杆11连接在第一连接杆10上,保证第二连接杆11与第一连接杆10的固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电动机4带动小皮带轮6旋转,从而大皮带轮8也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转轮13转动,在第三连接杆12和第二连接杆11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连接杆10进行运动,从而带动运动板19进行运动,从而斗体1也会进行运动,使得原料快速通过斗体1,从而实现快速进料,提高生产效率。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快速进料斗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进料斗体,包括斗体(1)、柔性连接件(2)、第一支撑杆(3)、电动机(4)、传动轴(5)、小皮带轮(6)、皮带(7)、大皮带轮(8)、第二支撑杆(9)、第一连接杆(10)、第二连接杆(11)、第三连接杆(12)、转轮(13)、第四连接杆(14)、转轴(15)、固定杆(16)、转动杆(17)、直杆(18)和运动板(1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9)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第二支撑杆(9)在水平方向上对称排列,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杆(9)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机(4),所述电动机(4)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传动轴(5)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轴(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小皮带轮(6)的转动中心上,小皮带轮(6)的上方设有大皮带轮(8),且大皮带轮(8)和小皮带轮(6)通过皮带(7)传动连接,所述大皮带轮(8)的转动中心上固定连接转轴(15)的一端,且转轴(15)贯穿第二支撑杆(9),两个第二支撑杆(9)之间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转轮(13),所述转轴(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其中一个转轮(13),两个转轮(13)之间通过第四连接杆(14)连接,另外一个第二支撑杆(9)上固定连接直杆(18)的一端,所述直杆(1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另一个转轮(13)上,所述第四连接杆(14)上套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三连接杆(12),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12)远离第四连接杆(1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杆(11)上,所述第二连接杆(11)上还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连接杆(10),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10)相背的一侧均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支撑杆(3),且两个第一连接杆(10)与对应一侧的每个第一支撑杆(3)均为滑动连接,且远离第二连接杆(11)的第一支撑杆(3)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7),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10)相对应的面上均固定连接固定杆(16)的一端,所述固定杆(16)的另一端与运动板(19)固定连接,且转动杆(17)与运动板(19)滑动连接,所述运动板(19)内镶嵌有斗体(1),所述斗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柔性连接件(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进料斗体,包括斗体(1)、柔性连接件(2)、第一支撑杆(3)、电动机(4)、传动轴(5)、小皮带轮(6)、皮带(7)、大皮带轮(8)、第二支撑杆(9)、第一连接杆(10)、第二连接杆(11)、第三连接杆(12)、转轮(13)、第四连接杆(14)、转轴(15)、固定杆(16)、转动杆(17)、直杆(18)和运动板(1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9)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第二支撑杆(9)在水平方向上对称排列,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杆(9)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机(4),所述电动机(4)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传动轴(5)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轴(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小皮带轮(6)的转动中心上,小皮带轮(6)的上方设有大皮带轮(8),且大皮带轮(8)和小皮带轮(6)通过皮带(7)传动连接,所述大皮带轮(8)的转动中心上固定连接转轴(15)的一端,且转轴(15)贯穿第二支撑杆(9),两个第二支撑杆(9)之间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转轮(13),所述转轴(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其中一个转轮(13),两个转轮(13)之间通过第四连接杆(14)连接,另外一个第二支撑杆(9)上固定连接直杆(18)的一端,所述直杆(1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另一个转轮(13)上,所述第四连接杆(14)上套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三连接杆(12),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杨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捷力钣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