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可控开关结构的车底护板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8377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舱热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底护板及控制方法。一种集成可控开关结构的车底护板,所述车底护板在发动机舱对应的区域开设有若干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上装有由控制器控制开闭的密封板。一种集成可控开关结构的车底护板的控制方法,设定以及温度阈值和二级温度阈值,控制器分熄火状态和行车状态根据发动机舱的温度对密封板的开度进行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某些特殊工况下,例如车辆熄火后的短时间内可以打开通风口帮助发动机舱散热,防止零件老化,提高舱内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在行车途中也能根据实际情况对通风口进行控制,提供散热通道,并能降低发动机舱内零件对耐热性的要求,降低整车成本,并能改善噪声值,提高用户舒适性。

Bottom guard plate and control method with integrated controllable switch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可控开关结构的车底护板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舱热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底护板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整车上业已应用的车底护板,其零件状态都是固定不变的。该类车底护板无法按照整车工况按需变化工作面积,调整气流通道,不能有效扩展其应用范围和功能。车底护板是降低整车风阻,隔绝路噪,防止路面石击,减轻路面液体溅射腐蚀底盘零件的有效措施。底护板密封性愈好,实现上述功能的效果愈佳。但是过于封闭的车底护板设计并不利于发动机舱散热,为了适应较高的前舱温度,前舱零件的耐温等级必然会有所提高;此外,在某些特殊工况下,例如:车辆熄火后的短时间内,前舱温升无法通过气流排出,加速零件老化,极端情况下造成发动机舱零件自燃;还有的车型受限于整车前舱空间,前舱有些区域无法通过冷却风扇进行有效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成可控开关结构的车底护板及控制方法,在某些特殊工况下,例如车辆熄火后的短时间内可以打开通风口帮助发动机舱散热,防止零件老化,提高舱内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在行车途中也能根据实际情况对通风口进行控制,提供散热通道,并能降低发动机舱内零件对耐热性的要求,降低整车成本。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集成可控开关结构的车底护板,所述车底护板在发动机舱对应的区域开设有若干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上装有由控制器控制开闭的密封板。一种集成可控开关结构的车底护板的控制方法,设定以及温度阈值T1和二级温度阈值T2,以密封板将通风口完全关闭的开度为0,以密封板打开到最大位置时的开度为100%,控制器根据如下情况选择控制密封板的开度;T为发动机舱实测温度;1)当车辆处于熄火状态时,如T≥T1,则控制器控制密封板打开到最大开度,即开度100%;如T<T1,则控制器控制密封板关闭,即开度0;2)当车辆处于行车状态时,如T≥T1,则控制器控制密封板打开到最大开度,即开度100%;如T≤T2,则控制器控制密封板关闭,即开度0;如T2<T<T1,则控制器根据f(T)控制密封板4的开度,f(T)根据试验取得。所述整车完全下电即视为熄火状态,其余则视为行车状态。还包括设定车速阈值V1的步骤,当车辆当前车速V≥车速阈值V1时,不启动对密封板的控制,所述密封板保持在初始的开度为0的全闭状态。所述车速阈值通过CFD仿真或者实车试验的方法,测定整车在运行时,发动机舱风扇不开情况下发动机舱内的流场和温度场确定车速阈值V1。还包括设定打开时间S,所述车辆处于熄火状态且T≥T1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密封板打开到100%开度保持S时间后将密封板关闭。所述打开时间S为30秒。所述f(T)的具体试验方法为,在相同试验工况下分别将密封板全开和全闭得到极限条件下的发动机舱温度,然后将密封板开度均分为若干份,分别进行测试各个开度下的发动机舱温度,最后通过拟合得到发动机舱温度T与密封板开度对应的函数f(T)。本专利技术集成可控开关结构的车底护板及控制方法在某些特殊工况下,例如车辆熄火后的短时间内可以打开通风口帮助发动机舱散热,防止零件老化,提高舱内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在行车途中也能根据实际情况对通风口进行控制,提供散热通道,并能降低发动机舱内零件对耐热性的要求,降低整车成本;此外,在和冷却风扇联合工作配合冷却时,能减少冷却风扇工作时间,进而改善噪声值,提高用户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集成可控开关结构的车底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集成可控开关结构的车底护板的控制方法逻辑框图。图中:1车底护板、2通风口、3控制器、4密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集成可控开关结构的车底护板,所述车底护板1在发动机舱对应的区域开设有若干通风口2,所述通风口2上装有由控制器3控制开闭的密封板4。如图2所示,一种集成可控开关结构的车底护板的控制方法,设定以及温度阈值T1和二级温度阈值T2,以密封板4将通风口2完全关闭的开度为0,以密封板4打开到最大位置时的开度为100%,控制器3根据如下情况选择控制密封板4的开度;T为发动机舱实测温度;1)当车辆处于熄火状态时,如T≥T1,则控制器3控制密封板4打开到最大开度,即开度100%;如T<T1,则控制器3控制密封板4关闭,即开度0;2)当车辆处于行车状态时,如T≥T1,则控制器3控制密封板4打开到最大开度,即开度100%;如T≤T2,则控制器3控制密封板4关闭,即开度0;如T2<T<T1,则控制器3根据f(T)控制密封板4的开度,f(T)根据试验取得。考虑到城市交通堵塞,低速情况下的实际控制需求高速情况下的车辆安全性、动力性的要求,所述整车完全下电即视为熄火状态,其余则视为行车状态;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定车速阈值V1的步骤,当车辆当前车速V≥车速阈值V1时,不启动对密封板4的控制,所述密封板4保持在初始的开度为0的全闭状态;所述车速阈值通过CFD仿真或者实车试验的方法,测定整车在运行时,发动机舱风扇不开情况下发动机舱内的流场和温度场确定车速阈值V1。在本专利技术中,还包括设定打开时间S的步骤,所述车辆处于熄火状态且T≥T1时,所述控制器3控制密封板4打开到100%开度保持S时间后将密封板4关闭。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打开时间S设定为30秒。本专利技术可以进一步描述为,所述f(T)的具体试验方法为,在相同试验工况下分别将密封板4全开和全闭得到极限条件下的发动机舱温度,然后将密封板4开度均分为若干份,分别进行测试各个开度下的发动机舱温度,最后通过拟合得到发动机舱温度T与密封板4开度对应的函数f(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集成可控开关结构的车底护板及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可控开关结构的车底护板,其特征是:所述车底护板(1)在发动机舱对应的区域开设有若干通风口(2),所述通风口(2)上装有由控制器(3)控制开闭的密封板(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可控开关结构的车底护板,其特征是:所述车底护板(1)在发动机舱对应的区域开设有若干通风口(2),所述通风口(2)上装有由控制器(3)控制开闭的密封板(4)。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集成可控开关结构的车底护板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设定以及温度阈值T1和二级温度阈值T2,以密封板(4)将通风口(2)完全关闭的开度为0,以密封板(4)打开到最大位置时的开度为100%,控制器(3)根据如下情况选择控制密封板(4)的开度;T为发动机舱实测温度;1)当车辆处于熄火状态时,如T≥T1,则控制器(3)控制密封板(4)打开到最大开度,即开度100%;如T<T1,则控制器(3)控制密封板(4)关闭,即开度0;2)当车辆处于行车状态时,如T≥T1,则控制器(3)控制密封板(4)打开到最大开度,即开度100%;如T≤T2,则控制器(3)控制密封板(4)关闭,即开度0;如T2<T<T1,则控制器(3)根据f(T)控制密封板(4)的开度,f(T)根据试验取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可控开关结构的车底护板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整车完全下电即视为熄火状态,其余则视为行车状态。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可控开关结构的车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佳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