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盐专利>正文

流体供给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8198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体供给管,能够对流体赋予预定的流动特性,从而提高流体的润滑性、渗透性、以及冷却效果。流体供给管包含内部结构体、以及用于收纳内部结构体的管主体。管主体具有圆形的截面,包含流入口、以及流出口。内部结构体包含:第1部分,在内部结构体被收纳于管主体中时,该第1部分位于管主体的流入口侧,使通过流入口流入的流体从管的中心向半径方向扩散;第2部分,其位于比第1部分靠下游侧的位置,包含多个螺旋状地形成的翼,以使由第1部分扩散后的流体产生涡旋流;以及第3部分,其位于比第2部分靠下游侧的位置,在外周面上具有多个突出部。

Fluid supply tub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fluid supply pipe, which can give the fluid a predetermined flow characteristic, thereby improving the lubricity, permeability and cooling effect of the fluid. The fluid supply pipe contains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the tube body used to collect the internal structure. The tube body has a circular section, including the inflow, and the outflow. The internal structure includes: the first part is contained in the pipe body i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the first part is the main flow inlet side tube, the fluid flow through the entrance into the tube from the center to the radius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part, the diffusion; in first part location on the downstream side,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spiral wing, so that the fluid is composed of first parts after diffusion to form a vortex flow; and the third part, the second part than location on the downstream side, having a plurality of protrusions on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供给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给流体的装置的流体供给管,更具体而言,涉及对在其内部流动的流体赋予预定的流动特性的流体供给管。例如,本专利技术的流体供给管能够适用于磨床、钻床、切削装置等各种机床的切削液供给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利用磨床、钻床等机床将例如由金属构成的被加工物加工成期望的形状时,通过向被加工物与刀具接触的部分供给加工液(例如冷却介质)从而将在加工中产生的热冷却、或者将被加工物的切屑(也称为金属屑(chip))从加工部位除去。在被加工物与刀具接触的部分因较高的压力和摩擦阻力而产生的切削热会使刀尖磨损或者使强度降低,从而使刀具等工具的寿命减少。此外,如果未将被加工物的切屑充分除去,则有时在加工中会粘附到刀尖上而降低加工精度。也被称为切削液的加工液使工具与被加工物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少,除去切削热,同时,进行将切屑从被加工物的表面除去的清洗作用。因此,加工液优选具有如下特性:摩擦系数较小,沸点较高,良好地渗透到刀具与被加工物的接触部。例如,日本特开平11-254281号公开了如下技术:为了强制地使加工液侵入到作用要素(刀具)与被加工物的接触部,将喷出气体(例如空气)的气体喷出部件设置于加工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54281号(同族公开文献:US6095899A、EP0897778A)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根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的通常的技术,由于在机床上除了吐出加工液的部件之外,还必须追加将气体高速且高压地喷出的部件,所以,存在费用增加并且装置大型化的问题。此外,在磨床中,存在如下问题:在沿着高速旋转的磨削用磨石的外周面牵连回转的空气的作用下,加工液不能充分地到达磨石与被加工物的接触部。因而,由于仅向与磨削磨石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喷射空气的话,难以使加工液充分渗透,因此,依然存在难以使加工热冷却到期望的水准这种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开发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供给管,能够对在其内部流动的流体赋予预定的流动特性,从而能够使流体的润滑性、渗透性以及冷却效果提高。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设定为如下这样的构成。即,流体供给管包含内部结构体、以及用于收纳内部结构体的管主体。管主体具有圆形的截面,包含流入口、以及流出口。内部结构体包含:第1部分,在内部结构体被收纳于管主体中时,该第1部分位于管主体的流入口侧,使通过流入口流入的流体从管的中心向半径方向扩散,第2部分,其位于比第1部分靠下游侧的位置,包含多个螺旋状地形成的翼,以使由第1部分扩散后的流体产生涡旋流,以及第3部分,其位于比第2部分靠下游侧的位置,在外周面具有多个突出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提供一种包含具有流入口和流出口的管主体的流体供给管的内部结构体。该内部结构体包含:流体扩散部分,在内部结构体被收纳于管主体中时,该流体扩散部分位于管主体的流入口侧,使通过流入口流入的流体从管的中心向半径方向扩散;涡旋产生部分,其位于比该流体扩散部分靠下游侧的位置,使由流体扩散部分扩散后的流体产生涡旋流;以及气泡产生部分,其位于比该涡旋产生部分靠下右侧的位置,使由涡旋产生部分产生的涡旋流中产生多个气泡。专利技术效果如果将本专利技术的流体供给管设置在机床等的流体供给部,则利用在流体供给管内产生的多个微气泡在与工具及被加工物碰撞而消灭的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及冲击,与以往相比,清洗效果提高。这能够使切削刃等工具的寿命延长,能够节省为了更换工具而消耗的费用。此外,由本专利技术的流体供给管带来的流动特性能够使流体的渗透性提高而使冷却效果增大,使润滑性提高,并且能够使加工精度提高。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中,流体供给管的内部结构体被制造为一体化的1个零件。因而,将内部结构体和管主体组装的工序变得简单。本专利技术的流体供给管能够适用于磨床、切削机、钻床等各种机床的情况下的加工液供给部。不仅如此,还能够有效地用于将两种以上的流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或气体和气体)混合的装置。附图说明若结合以下的附图来考虑以下的详细的记述,则能够得到本申请的更深的理解。这些附图只不过是例示,并非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表示包括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流体供给部的磨削装置。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供给管的侧视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供给管的侧视透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供给管的内部结构体的3维立体图。图5是说明形成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供给管的内部结构体的菱形突出部的方法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流体供给管的侧视分解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流体供给管的侧视透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流体供给管的内部结构体的3维立体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流体供给管的侧视分解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流体供给管的侧视透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流体供给管的侧视分解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流体供给管的侧视透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5实施方式的流体供给管的侧视分解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5实施方式的流体供给管的侧视透视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6实施方式的流体供给管的侧视分解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6实施方式的流体供给管的侧视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主要说明将本专利技术适用于磨削装置等机床的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的适用领域不限于此。本专利技术能够适用于供给流体的多种应用,例如,还能够适用于家庭用的喷淋喷嘴、流体混合装置。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表示包括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流体供给部的磨削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如图所示,磨削装置1包括:磨削部4,其具备磨削刀(磨石)2、使被加工物3在2维平面之上移动的工作台(省略图示)、使被加工物3或磨削刀2上下移动的柱(省略图示)等;以及流体供给部5,其将流体(即冷却液)供给到磨削刀2、被加工物3。磨削刀2由省略了图示的驱动源在图1的平面中顺时针旋转驱动,利用在磨削部位G处的磨削刀2的外周面与被加工物3的摩擦来磨削被加工物3的表面。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流体供给部5包括:积存冷却液(例如水)的箱;以及使上述冷却液从箱中流出的泵。流体供给部5包含:配管6,其利用泵使积存在箱中的流体流入;流体供给管10,其具备对流体赋予预定的流动特性的内部结构体;以及喷嘴7,其具有接近磨削部位G地配置的吐出口。流体供给管10与配管6例如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结合从而连结,该内螺纹是流体供给管10的流入口8侧的连接部件即螺母11的内螺纹,该外螺纹是在配管6的端部的外周面通过例如螺纹加工而形成的外螺纹(省略图示)。流体供给管10与喷嘴7例如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结合从而连结,该内螺纹是流体供给管10的流出口9侧的连接部件即螺母12的内螺纹,该外螺纹是在喷嘴7的端部的外周面通过例如螺纹加工而形成的外螺纹(省略图示)。从配管6向流体供给管10流入的流体一边通过流体供给管10一边由于其内部结构体而变得具有预定的流动特性,经过流体供给管10的流出口9通过喷嘴7向磨削部位G吐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通过了流体供给管10的流体含有微气泡。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流体供给管10的内部结构体的多种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供给管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流体供给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供给管,包含:内部结构体,以及用于收纳内部结构体的管主体;管主体具有圆形的截面,并包含流入口和流出口;内部结构体包含:第1部分,在内部结构体被收纳于管主体中时,该第1部分位于管主体的流入口侧,使通过流入口流入的流体从管的中心向半径方向扩散,第2部分,其位于比第1部分靠下游侧的位置,并包含多个螺旋状地形成的翼,以使由第1部分扩散后的流体产生涡旋流,以及第3部分,其位于比第2部分靠下游侧的位置,并在外周面上具有多个突出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7.25 KR 10-2016-00944581.一种流体供给管,包含:内部结构体,以及用于收纳内部结构体的管主体;管主体具有圆形的截面,并包含流入口和流出口;内部结构体包含:第1部分,在内部结构体被收纳于管主体中时,该第1部分位于管主体的流入口侧,使通过流入口流入的流体从管的中心向半径方向扩散,第2部分,其位于比第1部分靠下游侧的位置,并包含多个螺旋状地形成的翼,以使由第1部分扩散后的流体产生涡旋流,以及第3部分,其位于比第2部分靠下游侧的位置,并在外周面上具有多个突出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供给管,其特征在于,内部结构体的第1部分、第2部分、以及第3部分的至少一者具有圆形的截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供给管,其特征在于,内部结构体的第1部分是内部结构体的被形成为圆锥形的一端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供给管,其特征在于,内部结构体的第1部分是内部结构体的被形成为圆顶形的一端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供给管,其特征在于,内部结构体的第2部分包含截面为圆形的轴部分、和多个螺旋状地形成的翼。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供给管,其特征在于,内部结构体的第2部分包含3个翼;各个翼的前端在轴部分的圆周方向上彼此各错开120°。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供给管,其特征在于,内部结构体的第3部分包含具有圆形的截面的轴部分,和在其外周面上的多个菱形的突出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供给管,其特征在于,多个菱形的突出部呈网状地形成。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供给管,其特征在于,内部结构体在比第3部分靠下游侧的位置包含将流体向管的中心诱导的第4部分。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供给管,其特征在于,内部结构体的第4部分是内部结构体的被形成为圆顶形的一端部。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供给管,其特征在于,内部结构体的第4部分是内部结构体的被形成为圆锥形的一端部。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供给管,其特征在于,内部结构体的第1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驹泽增彦大木胜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