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锡林专利>正文

一种含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的复配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757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0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的复配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由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组成,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的重量比为30:1~1:30。本发明专利技术复配组合物防治农作物上灰霉病、菌核病等病害效果优秀,持效期长,对农作物安全。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复配后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可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使用成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增加农药使用寿命。

A compound containing two wormwood ynones and boscal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的复配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复配组合物及其应用领域,具体地说是以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为有效活性成分复配的二元复合物,主要应用于农作物上病害的防治。
技术介绍
茵陈二炔酮(capillin),为茵陈蒿精油中分离出来的活性成分,茵陈蒿属于菊科、蒿属植物,全国各地均有生长。茵陈二炔酮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啶酰菌胺(boscalid)为苯胺类杀菌剂,具有抑制病原菌体呼吸的作用机制,干扰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用于农作物上灰霉病、菌核病等病害的防治。农药单一品种的长时间连续使用,容易产生抗性风险和用量增加风险,进而增加成本和环境负荷,而通过不同农药品种的复配筛选出具有显著协同增效作用的复配组合物,不仅能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使用成本、减少抗性风险,还能降低潜在的环境风险,增加农药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人在深入研究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复配配方的过程中,令人意外地发现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进行复配,在一定的复配比例范围内对农作物上的多种病害,尤其是对灰霉病、菌核病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经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分合理,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杀菌效果优秀,持效期长,用药成本低,能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且对农作物安全的农药复配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的复配组合物制剂剂型。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复配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上灰霉病、菌核病等病害的用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的复配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由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组成,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的重量比为30:1~1:30,优选重量比为20:1~1:20,最优选重量比为4:1。本专利技术复配组合物中,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的总重量百分含量为0.1%~85%,优选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的总重量百分含量为1%~70%。本专利技术复配组合物可以制备成适合农业生产上使用的任意应用剂型,比较好的应用剂型有悬浮剂、水分散粒剂、超低容量液剂等。本专利技术复配组合物制备的各种应用剂型中,除了有效活性成分外,还包括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各种辅助成分。悬浮剂中的辅助成分包括但不限于:分散剂可选自如双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盐、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拉开粉、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润湿剂可选自如聚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增稠剂可选自如阿拉伯胶、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气态二氧化硅、硅酸铝镁、羧乙基纤维素、羧丙基纤维素、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醋酸酯、膨润土、白炭黑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防腐剂可选自如卡松凯松、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异噻唑啉酮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消泡剂可选自如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C8-10脂肪醇类、己醇、丁醇、辛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防冻剂可选自如甘油-乙醚双甘醇、甲基亚丙基双甘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尿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水为去离子水。水分散粒剂中的辅助成分包括但不限于:分散剂可选自如木质素磺酸钠、聚羧酸盐类、月桂醇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润湿剂可选自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拉开粉、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崩解剂可选自如硫酸铵、硫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淀粉及其衍生物、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填料可选自如高岭土、硅藻土、轻质碳酸钙、白炭黑、凹凸棒土、玉米淀粉、海泡石、方解石、硅石、叶蜡石、木糖醇、蒙脱石、陶土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超低容量液剂中的辅助成分包括但不限于:表面活性剂可选自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渗透剂可选自如氮酮、噻酮、快速渗透剂T、异佛尔酮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溶剂可选自如乙基苯、三甲苯、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松基油、油酸甲酯、油酸乙酯、甲醇、乙醇、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异辛醇、正辛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所述复配组合物各种应用剂型的生产工艺均属现有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复配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较之单剂单独使用明显提高了对农作物上病害的防治效果。2、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两种活性成分复配,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3、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两种活性成分复配,作用机理互不相同,作用位点增加,延缓了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农药的使用寿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视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以下所述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对于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原则所做的修改、替换或改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以下物质含量均为重量百分含量:茵陈二炔酮20%、啶酰菌胺5%、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8%、烷基萘磺酸盐5%、黄原胶2.5%、卡松凯松0.2%、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0.5%、乙二醇2.5%,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均匀、砂磨机中砂磨后,即可制得25%茵陈二炔酮·啶酰菌胺悬浮剂。采用上述25%茵陈二炔酮·啶酰菌胺悬浮剂用于防治葡萄灰霉病:25%茵陈二炔酮·啶酰菌胺悬浮剂按800mga.i./kg用量在葡萄灰霉病发生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效为87.17%;20%茵陈二炔酮悬浮剂按1000mga.i./kg用量在葡萄灰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效为56.92%;5%啶酰菌胺悬浮剂按300mga.i./kg用量在葡萄灰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效为62.17%。可见,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二元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使用25%茵陈二炔酮·啶酰菌胺悬浮剂后对葡萄产生药害。实施例二以下物质含量均为重量百分含量:茵陈二炔酮50%、啶酰菌胺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10%、拉开粉6%、聚乙烯吡咯烷酮4%,高岭土补足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捏合造粒、干燥筛分后,即可制得55%茵陈二炔酮·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的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活性成分由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组成,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的重量比为30:1~1: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的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活性成分由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组成,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的重量比为30:1~1: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的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的重量比为20:1~1: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的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的重量比为4: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的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复配组合物中茵陈二炔酮和啶酰菌胺的总重量百分含量为0.1%~85%。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张锡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