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付圆专利>正文

一种含氟吡菌酰胺和香菇多糖的杀菌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0538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4 2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氟吡菌酰胺和香菇多糖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由氟吡菌酰胺和香菇多糖组成,氟吡菌酰胺和香菇多糖的重量比为5‑25:1。本发明专利技术增效作用显著,能有效的控制水稻纹枯病,有利于延缓病害抗性发展,有利于延长氟吡菌酰胺的生命周期。

A fungicidal compound containing fluoppyridamides and letinous edodes polysaccharide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fluopyram polysaccharide and letinous edodes, effective components from fluopyram and letinous edodes polysaccharide composition, fluopyram polysaccharide and letinous edodes weight ratio of 5 25:1. The invention has significant synergism, effectively controlling rice sheath blight, retard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sease resistance and prolonging the life cycle of fluopiridam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氟吡菌酰胺和香菇多糖的杀菌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
,具体涉及一种含氟吡菌酰胺和香菇多糖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介绍
氟吡菌酰胺,英文名称:fluopyram,是拜耳公司开发的新型吡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类杀菌剂、杀线虫剂,作用于线粒体呼吸链,抑制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Ⅱ)的活性从而阻断电子传递,导致不能提供机体组织的能量需求,进而杀死防治对象或抑制其生长发育。氟吡菌酰胺是防治白粉病、菌核病等的高效药剂,但单独使用成本高并有产生抗性的风险。香菇多糖,英文通用名为:fungousproteoglycan,是一类具有诱导抗性的多糖类化合物。香菇多糖最早被应用于医药领域,来提高人体免疫力,但在农业领域也同样具有良好的抗病、抑菌活性,能够诱导植物产生和积累水杨酸、植保素和几丁质酶等抗病性物质。已有研究表明,香菇多糖不仅能够诱导作物对病害产生很好的诱导抗性,也对植物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纹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当以单一药剂频繁施用,就会导致病害抗性加剧,用药量加大,药剂生命周期缩短的问题。在农业生产中,采用不同农药品种的混配,是防治农业抗性病害的常见方法。通过农药配方筛选,增效作用明显的配方,可有效提高实际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延缓病害抗性发展,是病害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目前,以氟吡菌酰胺与香菇多糖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应用于水稻纹枯病的研究未见有相关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氟吡菌酰胺和香菇多糖的杀菌组合物,其增效作用显著,能有效的控制水稻纹枯病,有利于延缓病害抗性发展,有利于延长氟吡菌酰胺的生命周期。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氟吡菌酰胺和香菇多糖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由氟吡菌酰胺和香菇多糖组成,氟吡菌酰胺和香菇多糖的重量比为5-25:1,优选的,氟吡菌酰胺和香菇多糖的重量比8: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氟吡菌酰胺的重量百分比为4-20%,香菇多糖的重量百分比为0.2-1.0%。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可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加入相应的辅助剂,配制成农业上可接受的任意剂型,优选为悬浮剂。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加入的辅助剂包括溶剂、填料、粘结剂、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乳化剂、消泡剂、增稠剂、稳定剂或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物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与单剂相比,该杀菌组合物对纹枯病增效作用明显,提高了防治效果;(2)因药效提高,田间用药量大幅减少,降低了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生产和使用成本下降;(3)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互不相同,降低了对病菌的单一选择压力,有利于避免病害抗性产生和延缓病害抗药性的产生速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一、制备实施例实施例1:4.5%氟吡菌酰胺·香菇多糖悬浮剂配方:按量称取氟吡菌酰胺4.0%、香菇多糖0.5%、烷基萘基磺酸盐2.5%(润湿剂)、聚羧酸盐4.5%(分散剂)、黄原胶0.5%(增稠剂)、乙二醇2%(防冻剂)、硅油0.2%(消泡剂),去离子水补至100%。实施例2:21%氟吡菌酰胺·香菇多糖悬浮剂配方:按量称取氟吡菌酰胺20%、香菇多糖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5%(润湿剂)、聚羧酸盐3.2%(分散剂)、黄原胶0.2%(增稠剂)、丙二醇2.5%(防冻剂)、硅油0.5%(消泡剂),去离子水补至100%。实施例3:5.2%氟吡菌酰胺·香菇多糖悬浮剂配方:按量称取氟吡菌酰胺5.0%、香菇多糖0.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5%(润湿剂)、聚羧酸盐3.2%(分散剂)、黄原胶0.5%(增稠剂)、乙二醇2%(防冻剂)、硅油0.2%(消泡剂),去离子水补至100%。实施例4:10.5%氟吡菌酰胺·香菇多糖悬浮剂按量称取氟吡菌酰胺10.0%、香菇多糖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0%(润湿剂)、烷基苯磺酸钙盐3.5%(分散剂)、黄原胶0.5%(增稠剂)、乙二醇2.5%(防冻剂)、0.2%硅油(消泡剂),去离子水补至100%。实施例1-4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原料按配方比例混合后,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即可制得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悬浮剂产品。二、应用实施例实施例1:氟吡菌酰胺和香菇多糖混配对稻纹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每个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梯度系列稀释5个浓度,设清水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将经二次分离培养后的水稻纹枯病病菌用直径为0.5CM的无菌打孔器在叶片边缘打孔备用,然后移于含药的PDA平板培养基上,置于25±1℃培养箱内培养,培养6天后测量菌落直径,每个处理6次重复。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根据孙云沛法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表1氟吡菌酰胺、香菇多糖及其混配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表供试药剂配比EC50(mg/L)实测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共毒系数(CTC)氟吡菌酰胺(A)/2.35145.87//香菇多糖(B)/3.42100.00//A:B2:13.40100.82130.5877.2A:B5:11.87183.15138.22132.5A:B8:11.30263.86140.77187.4A:B10:11.59215.85141.70152.3A:B15:11.46234.51143.00164.0A:B20:11.86184.29143.69128.3A:B25:11.93177.61144.11123.3A:B40:12.04168.08144.75116.1测定结果表明,当氟吡菌酰胺和香菇多糖的重量比为5-25:1时,共毒系数(CTC)大于120,当氟吡菌酰胺和香菇多糖的重量为8:1时,共毒系数最大,为187.4,增效最为显著,在田间试验中有很好的指导价值。实施例2:制备实施例1所得的制剂用于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试验试验参照GB/T17980.19-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水稻叶部病害》(1)试验设计,以制备实施例1所得的制剂(4.5%氟吡菌酰胺·香菇多糖悬浮剂)为处理1#,以5%氟吡菌酰胺悬浮剂为处理2#;以2%香菇多糖悬浮剂为处理3#;同时设置一个空白对照。(2)试验及调查方法: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施药,采用15KG型背负式喷雾器兑水均匀粗水喷雾,用水量为50kg/亩。药前调查病情指数,药后7天、14天分别进行结果调查,计算防效。试验结果见表2。表2:制备实施例1所得的制剂用于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试验统计表试验处理制剂使用量(克/亩)药后7天防效(%)药后14天防效(%)处理1#6095.694.3处理2#10081.478.4处理3#21062.467.2空白对照///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施药后7天,处理1#对纹枯病防效为9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氟吡菌酰胺和香菇多糖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由氟吡菌酰胺和香菇多糖组成,氟吡菌酰胺和香菇多糖的重量比为5‑25: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氟吡菌酰胺和香菇多糖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由氟吡菌酰胺和香菇多糖组成,氟吡菌酰胺和香菇多糖的重量比为5-2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吡菌酰胺和香菇多糖的重量比8: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付圆
申请(专利权)人:邓付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