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大龙专利>正文

一种光变防伪电子标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7020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2 0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光变防伪电子标签,包括基材层,用于提供支撑;浮光涂层,浮光涂层的一面涂布于所述基材层的一面位置,用于提供防伪功能,所述浮光涂层为光变材料制作而成;印刷天线层,所述印刷天线层的一面印刷于所述浮光涂层的另一面位置,所述印刷天线层为导电油墨材质制作而成;和芯片,封装于所述印刷天线层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导电油墨制成的印刷天线层印刷在浮光涂层表面,利用浮光涂层易于接合常用的溶剂基或水基介质,使油墨与浮光涂层间更好的融合在一起,比传统导电油墨直接印刷在薄膜材料上大幅度降低了电阻值,同时浮光涂层涂布到基材上能根据观察角度呈现色彩差别,实现光变,对标签本身实现防伪。

An optical anti counterfeiting electronic label

An optical variable anti fake tag is disclosed by the utility model, which comprises a substrate layer, to provide support; floating coating, coating the coating on the side of one side position of the substrate layer, to provide security features, the floating coating is made of light materials; printed antenna layer, wherein the printing one side of the antenna layer is printed in the light coating on the other side, the printed antenna layer is made of conductive ink material; and the chip is packaged on the printed antenna layer. The utility model made of conductive ink printing layer printed on the floating antenna surface, using floating coating to commonly used bonding solvent or water-based medium, make better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ink and coating floating together, than the traditional conductive ink is directly printed on the Bo Mocai material greatly reduces the resistance value, at the same time floating coating to the substrate can show color difference according to the observation angle, realize the light, to achieve security ta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变防伪电子标签
本技术属于电子标签
,涉及一种光变防伪电子标签。
技术介绍
当前,RFID技术已经悄然进入人们的日常出行,并且随着物联网的发展,RFID电子标签在生产、生活中也随处可见,电子标签的安全性也就越来越重要了。电子标签的工艺有蚀刻工艺、绕线工艺和印刷工艺,一直以来,蚀刻是制作RFID天线最常用的方法,蚀刻RFID天线必须要经过干式蚀刻和湿式蚀刻两种工艺,降低生产成本的难度比较大,同时,蚀刻RFID天线还需要经过化学处理工艺,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液,所以蚀刻RFID天线被认为是一种非常不环保的工艺。而导电油墨印刷RFID天线的方法只需要经过干法工艺,不会像蚀刻工艺那样产生大量废液,被认为是一种更环保、更高效的工艺;此外,用导电油墨印刷RFID天线可以实现大批量生产,且废品率比较低,天线性能稳定,也能使RFID标签的总体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因此可以说,用导电油墨印刷RFID天线将是制作HFRFID和UHFRFID天线的首选工艺。但是,将导电油墨直接印刷在薄膜材料上测量的电阻值相对较大,再某些应用领域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制成的电子标签本身没有防伪,因此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不能完全代替其他工艺。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急需提供一种光变防伪电子标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变防伪电子标签,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电油墨直接印刷在薄膜材料上导致电阻值相对较大的问题的同时,还给所述电子标签添加了防伪标识。本技术提供了下述方案:一种光变防伪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用于提供支撑;浮光涂层,浮光涂层的一面涂布于所述基材层的一面位置,用于提供防伪功能,所述浮光涂层为光变材料制作而成;印刷天线层,所述印刷天线层的一面印刷于所述浮光涂层的另一面位置,所述印刷天线层为导电油墨材质制作而成;和芯片,封装于所述印刷天线层上。进一步的,还包括:衬纸,通过黏胶层粘接在所述印刷天线层的另一面位置。进一步的,所述芯片中存储的信息包括可变数字水印、数码和电子监管码,所述可变数字水印、数码和电子监管码之间一一对应。进一步的,所述基材层为PET膜。进一步的,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2-200um。进一步的,在所述基材层的另一面印刷有标识层。进一步的,所述浮光涂层选用易剥离涂料层。进一步的,所述基材层、所述黏胶层、所述衬纸的宽度大于浮光涂层、印刷天线层的宽度。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本技术所公开的一种光变防伪电子标签,包括基材层,用于提供支撑;浮光涂层,浮光涂层的一面涂布于所述基材层的一面位置,用于提供防伪功能,所述浮光涂层为光变材料制作而成;印刷天线层,所述印刷天线层的一面印刷于所述浮光涂层的另一面位置,所述印刷天线层为导电油墨材质制作而成;和芯片,封装于所述印刷天线层上。本技术通过将导电油墨制成的印刷天线层印刷在浮光涂层表面,利用浮光涂层易于接合常用的溶剂基或水基介质,使油墨与浮光涂层间更好的融合在一起,比传统导电油墨直接印刷在薄膜材料上大幅度降低了电阻值,同时浮光涂层涂布到基材上能根据观察角度呈现色彩差别,实现光变,对标签本身实现防伪。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光变防伪电子标签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光变防伪电子标签,包括:基材层1,用于提供支撑;浮光涂层2,浮光涂层的一面涂布于所述基材层的一面位置,用于提供防伪功能,浮光涂层2为光变材料制作而成;印刷天线层3,印刷天线层3的一面印刷于浮光涂层2的另一面位置,印刷天线层3为导电油墨材质制作而成;和芯片4,封装于印刷天线层3上。在本实施例中,基材层1选用透明的薄膜材料制成,浮光涂层2涂布于基材层1上,浮光涂层2为一种光变材料制成,在白光下正看或侧视时,会随着人眼视角的改变,呈现不同的颜色,光变特性强,色差变化大,特征明显,不需要任何仪器设备都可以识别,并且其颜色角度效应无法用任何高清晰度的扫描仪、彩色复印机及其它设备复制,印刷特征用任何其他油墨和印刷方式都无法效仿,防伪可靠性极强;同时,这种光变材料易于结合常用的溶剂基或水基介质,因此,当根据天线板线型制成导电油墨(即印刷天线层3)印刷在浮光涂层2上时,浮光涂层2使导电油墨制作的印刷天线层3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降低天线电阻值;同时,芯片4的引脚与导电油墨构成的天线节点封装,实现线路导通,形成了完整的具有光变防伪的电子标签。在本技术中,浮光涂层是指自身无金属属性的可以呈现金属光泽,更易于与NFC,RFID等电子防伪技术结合。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光变防伪电子标签还包括:衬纸6,衬纸6通过黏胶层5粘接在印刷天线层3的另一面位置。电子标签作为数据载体,主要还是用于物品上,能起到标识识别、物品跟踪、信息采集的作用;黏胶层5和衬纸6则是为了将生产的电子标签转移到与其数据相对应的产品上而设置的,揭下电子标签的衬纸6,利用黏胶层5的粘性将电子标签粘贴在其对应的产品上。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芯片4中存储的信息包括可变数字水印、数码和电子监管码,可变数字水印、数码和电子监管码之间一一对应。电子监管码涵盖了品种信息和批次效期信息,一品一码,每一个最小包装上是唯一的监管码,便于后期做防伪认证时进行查询;且三者对应关系的防伪能够防止在市场上被仿制,有利于维护商家的利益。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基材层1为PET膜(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层1的厚度为12-200um。在基材层1的另一面印刷有标识层7。PET膜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及尺寸稳定性、透明性和可回收性,应用于本实施例中,则作为载体,用于支撑整个电子标签,且所述PET膜能透光,能清楚地观察所述浮光涂层中颜色的变化;12-200um的厚度能保证基材层的基本支撑作用,却不会太结实,无法支持多次转移而不留下印记,有利于电子标签的防伪。进一步的,在基材层1的另一面还印刷有标识层7,标识层7则主要用于印刷与对应产品相关的且能起到标识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变防伪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用于提供支撑;浮光涂层,浮光涂层的一面涂布于所述基材层的一面位置,用于提供防伪功能;所述浮光涂层为光变材料制作而成;印刷天线层,所述印刷天线层的一面印刷于所述浮光涂层的另一面位置,所述印刷天线层为导电油墨材质制作而成;和芯片,封装于所述印刷天线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变防伪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用于提供支撑;浮光涂层,浮光涂层的一面涂布于所述基材层的一面位置,用于提供防伪功能;所述浮光涂层为光变材料制作而成;印刷天线层,所述印刷天线层的一面印刷于所述浮光涂层的另一面位置,所述印刷天线层为导电油墨材质制作而成;和芯片,封装于所述印刷天线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变防伪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衬纸,通过黏胶层粘接在所述印刷天线层的另一面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变防伪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中存储的信息包括可变数字水印、数码和电子监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龙严巍峰
申请(专利权)人:李大龙严巍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