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道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694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2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涵道风扇,其包括:涵道(1),一进风口和一出风口分别位于涵道(1)的上方和下方,涵道(1)具有间隔设置的内壁和外壁,在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环形空间,在内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2),通孔与环形空间相连通;散热器(3),设置在环形空间内;桨毂轴,设置在涵道(1)的中心轴线上;多个动叶片(4),设置在桨毂轴上且可绕桨毂轴旋转,多个动叶片靠近进风口设置;以及动力驱动装置,连接在桨毂轴的靠近出风口的一端以驱动桨毂轴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涵道风扇将散热器嵌入涵道中,不仅能够实现涵道风扇的发动机散热效果,提高散热效率,同时还节省了涵道风扇的封装空间。

ducted fa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ucted fan, which comprises: duct (1), an air inlet and an air outlet are respectively located in the duct (1) above and below the culvert (1) is set between the inner wall and the outer wall, an annular space is formed between the inner wall and the outer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Through holes in the wall (2), the through hole and the annular spac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radiator; (3), is arranged in the annular space; the hub shaft is arranged in the duct (1) of the central axis; a plurality of blades (4), arranged on the hub shaft and can rotate around the hub shaft a plurality of rotating blades, near the air inlet is arranged; and a power drive device, connected to the hub shaft near the outlet end of the hub shaft to rotate to drive. The culvert fan of the utility model put the radiator into the culvert, which not only can achieve the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of the ducted fan, improve the heat dissipation efficiency, but also save the encapsulation space of the ducted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涵道风扇
本技术涉及飞行器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涵道风扇。
技术介绍
传统的涵道风扇系统中,将发动机散热器装在涵道风扇外部,不能充分利用涵道风扇的高速气流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差,造成散热器笨重;同时外置散热器体积大,占据飞行器较大的空间,而且影响飞行器的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涵道风扇,该涵道风扇将散热器嵌入涵道中,实现了涵道风扇的发动机散热效果,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节省了涵道风扇的封装空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涵道风扇,其包括:涵道,一进风口和一出风口分别位于涵道的上方和下方,涵道具有间隔设置的内壁和外壁,在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环形空间,在内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与环形空间相连通;散热器,设置在环形空间内;桨毂轴,设置在涵道的中心轴线上;多个动叶片,设置在桨毂轴上且可绕桨毂轴旋转,多个动叶片靠近进风口设置;以及动力驱动装置,连接在桨毂轴的靠近出风口的一端以驱动桨毂轴转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发动机,其中,发动机与桨毂轴连接以驱动桨毂轴转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涵道风扇进一步包括固定在涵道内的内机匣,发动机和桨毂轴同轴连接地安装在内机匣中,具有中心孔口的轮盘定位在内机匣的一端上方,桨毂轴穿过中心孔口与轮盘接合以带动轮盘转动,多个动叶片圆周等间隔地固定在轮盘的外缘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内机匣包括靠近进风口的第一区段和靠近出风口的第二区段,其中,发动机安装在第二区段内,并且轮盘定位在第一区段的端部上方。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涵道风扇还包括覆盖中心孔口安装在轮盘上的整流罩,整流罩定位在多个动叶片上方且随多个动叶片转动而转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涵道风扇还包括多个静叶片,多个静叶片圆周等间隔地围绕内机匣的第二区段设置,并且末端固定至涵道的内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散热器为环形散热器,环形散热器的中心轴线与涵道的中心轴线重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环形散热器包括多个彼此连接形成环形构造的肋片或波纹管。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通孔呈矩阵分布地设置于内壁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涵道包括上下连接的第一半涵道和第二半涵道,并且在第一半涵道和/或第二半涵道内设置有环形空间,散热器可拆卸地固定在环形空间内。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涵道风扇将散热器嵌入涵道中,不仅能够实现涵道风扇的发动机散热效果,提高散热效率,同时还节省了涵道风扇的封装空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例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涵道风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例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涵道风扇的涵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动叶片及轮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涵道风扇的底视图,其详细地例示了静叶片的结构;图6例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内机匣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7例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整流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理解,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此外,以下描述中使用的各种方位术语同样仅是示意性的,并且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涵道风扇。涵道风扇包括涵道1、散热器3、桨毂轴、多个动叶片4以及动力驱动装置。其中,涵道1具有分别位于上方和下方的进风口和出风,并且涵道1构造成具有内壁和外壁的双层壁结构,其中,内壁和外壁间隔开以在其间形成供安装散热器3的环形空间,在涵道1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2,通孔2与所述环形空间相连通,以使涵道1中的气流通过多个通孔2进入环形空间中与散热器3接触,为散热器3提供冷却空气。桨毂轴设置在涵道1的中心轴线上,在桨毂轴上靠近进风口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动叶片4,动力驱动装置与桨毂轴的靠近出风口的一端连接,以驱动桨毂轴转动,从而带动设置于其上的多个动叶片4绕桨毂轴旋转。在涵道风扇的操作期间,散热器3可固定在涵道1的内壁上,高速气流从涵道风扇的进风口进入涵道1,冲刷涵道1的内壁,通过内壁上开设的多个通孔2进入散热器3的散热流道中,将热量带出,最终从涵道风扇的出风口流出涵道1,起到高效的散热作用。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散热器3设置在涵道1的环形空间中,不仅能够实现涵道风扇的发动机散热效果,提高散热效率,同时还显著节省了涵道风扇的封装空间。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动力驱动装置可包括发动机,其中,发动机与桨毂轴连接以驱动桨毂轴转动。例如,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发动机可设置于桨毂轴的靠近出风口的一端下方,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桨毂轴同轴连接;或者,在其他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发动机可设置在涵道1内的其他位置,并通过齿轮或皮带的等传动装置来驱动桨毂轴转动。需要注意的是,发动机的具体位置可视实际应用而定,本技术不局限于此。接下来,参照图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涵道风扇进一步包括固定在涵道1中的内机匣5,发动机和桨毂轴同轴连接并且均安装在内机匣5中。结合图4,轮盘6具有中心孔口并且定位在内机匣5的靠近进风口的一端上方,多个动叶片4圆周等间隔地固定在轮盘6的外缘上,桨毂轴穿过轮盘6的中心孔口与轮盘6接合以带动轮盘6转动,从而带动多个动叶片4绕桨毂轴的中心轴线旋转。进一步地,如图6中最佳例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内机匣5包括彼此连接的两个区段:第一区段51和第二区段52。其中,第一区段51和第二区段52分别靠近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发动机安装在内机匣5的第二区段52内,并且轮盘6定位在第一区段51的端部上方以安装多个动叶片4。另外,在如图1所述的实施例中,在轮盘6上方设置有整流罩7,其中,整流罩7的具体构造在图7中例示,整流罩7覆盖轮盘6的中心孔口并且定位在多个动叶片4上方,其随多个动叶片4旋转而转动,以起到对来流的导流作用。在上述实施例中或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例如图5中所示的实施例,涵道风扇还包括多个静叶片8,多个静叶片8圆周等间隔地围绕内机匣5的第二区段52设置,并且每个静叶片8的末端均固定到涵道1的内壁上。换个角度讲,每个静叶片8的两端分别通过粘接等方式连接到内机匣5的第二区段52和涵道1的内壁上,用来整流平衡反扭矩。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散热器3为环形散热器,其中,环形散热器的外形与涵道1内的环形空间的轮廓相匹配,从而可容易地嵌入到环形空间中。具体地,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环形散热器包括多个彼此连接形成环形构造的肋片,例如,肋片式散热器;替代地,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环形散热器包括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涵道风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涵道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涵道(1),一进风口和一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涵道(1)的上方和下方,所述涵道(1)具有间隔设置的内壁和外壁,在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形成环形空间,在所述内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2),所述通孔与所述环形空间相连通;散热器(3),设置在所述环形空间内;桨毂轴,设置在所述涵道(1)的中心轴线上;多个动叶片(4),设置在所述桨毂轴上且可绕所述桨毂轴旋转,所述多个动叶片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以及动力驱动装置,连接在所述桨毂轴的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以驱动所述桨毂轴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涵道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涵道(1),一进风口和一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涵道(1)的上方和下方,所述涵道(1)具有间隔设置的内壁和外壁,在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形成环形空间,在所述内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2),所述通孔与所述环形空间相连通;散热器(3),设置在所述环形空间内;桨毂轴,设置在所述涵道(1)的中心轴线上;多个动叶片(4),设置在所述桨毂轴上且可绕所述桨毂轴旋转,所述多个动叶片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以及动力驱动装置,连接在所述桨毂轴的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以驱动所述桨毂轴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发动机,其中,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桨毂轴连接以驱动所述桨毂轴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涵道风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固定在所述涵道(1)内的内机匣(5),所述发动机和所述桨毂轴同轴连接地安装在所述内机匣(5)中,具有中心孔口的轮盘(6)定位在所述内机匣(5)的一端上方,所述桨毂轴穿过所述中心孔口与所述轮盘(6)接合以带动所述轮盘(6)转动,多个动叶片(4)圆周等间隔地固定在所述轮盘(6)的外缘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涵道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机匣(5)包括靠近所述进风口的第一区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光启合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