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停车场防撞系统,包括通道及若干设置于通道两侧的停车位,所述停车位与通道之间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竖直滑移连接有防撞挡板,所述防撞挡板设置有用于控制防撞挡板升降的升降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停车场防撞系统,通过设置防撞挡板,以避免在通道内行驶的车辆对停泊在停车位的车辆造成不必要的碰撞。
A kind of parking lot anti-collis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停车场防撞系统
本技术涉及停车场安全防护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停车场防撞系统。
技术介绍
停车场指的是供停放车辆使用的场地。停车场可分为暖式车库、冷室车库、车棚和露天停车场四类。停车场的主要任务是保管停放车辆。随着城市的发展,机动车辆逐浙增多,停车场数量和车位也相应增多。现有的大多停车场内仅仅是在地面画有停车位,以供车辆停放,且通常停车场只是提供场地给驾车人士停泊车辆,不保障车辆受损责任,但是在停车场的通道与停车位之间没有防护措施,导致在停车场通道内来来往往行驶的车辆不免会有撞到停泊在停车位上的车辆,从而造成车辆的受损,给车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停车场防撞系统,通过设置防撞挡板,以避免在通道内行驶的车辆对停泊在停车位的车辆造成不必要的碰撞。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停车场防撞系统,包括通道及若干设置于通道两侧的停车位,所述停车位与通道之间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竖直滑移连接有防撞挡板,所述防撞挡板设置有用于控制防撞挡板升降的升降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前在停车场时常有发生停泊在停车位的车辆被撞或被刮擦,而被撞或被刮擦的车主很难追究造事车辆;现设置第一状态(初始状态)为上端面与地面平齐,第二状态为伸出地表的防撞挡板,当车主将车辆停泊在停车位后,控制防撞挡板上升至第二状态,以将停车位与通道分隔开,使得在通道内行驶的车辆不会撞到停泊在停车位内的车辆;当车主需要将车辆驶出停车位时,在回到停车位时,先控制防撞挡板下降至与地面平齐的第一状态,使得车辆可正常驶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设置于防撞挡板一侧的第一齿条、设置于容纳槽一侧的主动齿轮以及与主动齿轮相连接的电机,所述主动齿轮与第一齿条相啮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电机正转时,连接于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带动装有第一齿条的防撞挡板上升;控制电机反转时,连接于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带动装有第一齿条的防撞挡板下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撞挡板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容纳槽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与第二齿条相啮合的从动齿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撞挡板上升或下降时,防撞挡板两侧的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分别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相啮合,从而使得防撞挡板在上升或下降时更加平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的下端均设置有防脱落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撞挡板上升阶段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均可能从第一齿条或第二齿条上脱落,故设置防脱落板,以防止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从第一齿条或第二齿条上脱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撞挡板朝向通道一侧设置有软质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通道内的车辆撞到防撞挡板时,由于防撞挡板上的软质层,可减轻车辆的受损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连接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检测模块,设置于停车位,用于检测停车位是否停有车辆,并输出停放检测信号;延时电路,其输入端耦接于所述检测模块,并输出一延时控关信号;控制模块,耦接于延时电路的输出端,用于接收并响应于所述延时控关信号,以控制电机正转;复位模块,耦接于控制模块的复位端,并输出复位信号,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并响应于所述复位信号,以控制电机反转;以及电源模块,用于为所述控制装置提供工作电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主将车辆驶入停车位后,检测模块检测到有车辆停入停车位,输出一停放检测信号,经延时电路延时预定时间后向控制模块输出一延时控关信号,从而控制模块根据延时控关信号控制电机正转,使得防撞挡板上升至第二状态;设置延时电路延时预定时间,可避免车辆还未完全停入停车位时,防撞挡板就开始上升,导致对车辆受损;当需要驶出停车位时,车主仅需控制复位模块输出复位信号,则控制模块根据该复位信号控制电机反转,使得防撞挡板下降至第一状态,此时车辆可正常驶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超声波车位探测器,所述超声波车位探测器安装于停车位的地表面,且竖直朝上,所述超声波车位探测器与延时电路耦接,并输出停放检测信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停车位的地表面安装超声波车位探测器,通过向上发射超声波,当有车辆时,会有反射回波,从而来判断停车位有无停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模块还包括,激光传感器,设置于防撞挡板上端面,用于检测防撞挡板上方是否停有车辆,并输出车辆检测信号;非门,具有一个输入端与一个输出端,其输入端与激光传感器的输出端耦接;与门,具有两个输入端与一个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与超声波车位探测器的输出端耦接,第二输入端与非门的输出端耦接,其输出端耦接于延时电路,并输出控关信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驶入停车位过程中,当车辆有部分驶入停车位,超声波车位探测器已检测到车辆,但车辆有部分还处于防撞挡板上方,且被激光传感器检测到时,与门输出的控关信号为低电平,控制模块不会控制防撞挡板上升,避免防撞挡板对车辆造成损伤;仅当车辆完全驶入停车位时,与门输出的控关信号为高电平,控制模块根据控关信号控制防撞挡板上升至第二状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位模块包括复位开关,所述复位开关内嵌于防撞挡板的上端面,所述复位开关上端面与防撞挡板上端面平齐,所述复位开关与控制模块的复位端耦接,并输出复位信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嵌于防撞挡板上端面的复位开关,不会在车轮的碾压下触发,以避免复位开关发出不必要的复位信号。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车辆驶入停车位过程中,当车辆有部分驶入停车位,且超声波车位探测器已检测到车辆,但车辆有另一部分还处于防撞挡板上方,且被激光传感器检测到时,控制模块不会控制防撞挡板上升,从而避免防撞挡板对车辆造成损伤;仅当车辆完全驶入停车位时,控制模块根据控关信号控制防撞挡板上升至第二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显示了整体的连接结构;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显示了升降组件的连接结构;图3为图2的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显示了电机与主动齿轮的连接结构;图4为本技术的系统框图。图中:1、通道;2、停车位;3、容纳槽;4、防撞挡板;41、软质层;51、第一齿条;52、主动齿轮;53、从动齿轮;54、电机;55、第二齿条;56、防脱落板;6、超声波车位探测器;7、延时电路;8、控制模块;9、复位开关;10、电源模块;11、激光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停车场防撞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通道1及若干设置于通道两侧的停车位2,在停车位2与通道1之间开设有容纳槽3,且容纳槽3内竖直滑移连接有防撞挡板4,防撞挡板4设置有用于控制其升降的升降组件;如图2、图3所示,该升降组件包括焊接固定于防撞挡板4一侧的第一齿条51、设置于容纳槽3一侧的主动齿轮52以及固定于容纳槽3一侧上端的电机54,主动齿轮52过盈配合于电机54的输出轴上,且主动齿轮52与第一齿条51相啮合;当车主将车辆停泊在停车位2后,控制电机54正转,使得电机54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52带动装有第一齿条51的防撞挡板4上升,以将停车位2与通道1分隔开,使得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停车场防撞系统,包括通道(1)及若干设置于通道两侧的停车位(2),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位(2)与通道(1)之间开设有容纳槽(3),所述容纳槽(3)竖直滑移连接有防撞挡板(4),所述防撞挡板(4)设置有用于控制防撞挡板(4)升降的升降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停车场防撞系统,包括通道(1)及若干设置于通道两侧的停车位(2),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位(2)与通道(1)之间开设有容纳槽(3),所述容纳槽(3)竖直滑移连接有防撞挡板(4),所述防撞挡板(4)设置有用于控制防撞挡板(4)升降的升降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停车场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设置于防撞挡板(4)一侧的第一齿条(51)、设置于容纳槽(3)一侧的主动齿轮(52)以及与主动齿轮(52)相连接的电机(54),所述主动齿轮(52)与第一齿条(51)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停车场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挡板(4)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齿条(55),所述容纳槽(3)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与第二齿条(55)相啮合的从动齿轮(5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停车场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条(51)与第二齿条(55)的下端均设置有防脱落板(56)。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停车场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挡板(4)朝向通道(1)一侧设置有软质层(4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停车场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54)连接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检测模块,设置于停车位(2),用于检测停车位(2)是否停有车辆,并输出停放检测信号;延时电路(7),其输入端耦接于所述检测模块,并输出一延时控关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嘉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