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使用的汽车方向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627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汽车方向盘,涉及汽车领域。该便于使用的汽车方向盘,包括第一盘体,所述第一盘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内底壁搭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左侧开设有与右侧相连通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左侧内壁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插接有第一插杆。该便于使用的汽车方向盘,通过第一固定杆、第一调节杆、第二固定杆、第二调节杆、第二盘体、第三盘体、转轴和转轮配合,达到便于我们抓住方向盘进行驾驶车辆,也可以改变方向盘的倾斜度,便于我们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汽车方向盘形式固定,不便于各个不用人群使用的问题。

An easy to use steering wheel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ar steering wheel which is easy to use, which relates to the automobile field. The ease of use of the automobile steering wheel,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plate body, on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plate bod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fixing rod, the inner bottom wall overlapping the first fixing rod has a first baffle plate, on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baffle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adjusting rod, wherein the first adjusting rod on the left provided with a first fixing hole communicated with the right side of the first fixing lever on the left side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roove, is inserted inside the first groove of the first plug rod. The ease of use of the steering wheel, the first fixing rod, first adjusting rod, second fixing rod second, an adjusting rod, second block, third block, and the runner with the rotating shaft, makes it easier for us to drive the vehicle to grab the wheel, can change the angle of the steering wheel, we can use to solve the car the direction of the existing form of fixed disk, not convenient for each people to use without proble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使用的汽车方向盘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为一种便于使用的汽车方向盘。
技术介绍
最初的汽车是用舵来控制驾驶的。把汽车行驶中产生的剧烈振动传递给驾驶者,增加其控制方向的难度。当发动机被改为安装在车头部位之后,由于重量的增加,驾驶员根本没有办法再用车舵来驾驶汽车了。方向盘这种新设计便应运而生,它在驾驶员与车轮之间引入的齿轮系统操作灵活,很好地隔绝了来自道路的剧烈振动。不仅如此,好的方向盘系统还能为驾驶者带来一种与道路亲密无间的感受。方向盘一般是通过花键与转向轴相连,其功能是将驾驶员作用到转向盘边缘上的力转变为转矩后传递给转向轴,现有的汽车方向盘形式固定,不便于各个不用人群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使用的汽车方向盘,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使用的汽车方向盘,包括第一盘体,所述第一盘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内底壁搭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左侧开设有与右侧相连通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左侧内壁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插接有第一插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右侧并对应第一插杆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插杆远离第一凹槽的一端贯穿第一固定孔并延伸至第一开孔的内部,所述第一固定杆的顶部并对应第一调节杆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活动孔,所述第一调节杆远离第一挡板的一端贯穿第一活动孔并延伸至第一固定杆的外部,所述第一盘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内底壁搭接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左侧开设有与右侧相连通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右侧内壁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插接有第二插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左侧并对应第二插杆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二插杆远离第二凹槽的一端贯穿第二固定孔并延伸至第二开孔的内部,所述第二固定杆的顶部并对应第二调节杆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活动孔,所述第二调节杆远离第二挡板的一端贯穿第二活动孔并延伸至第二固定杆的外部。所述第二调节杆位于第二固定杆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盘体,所述第二盘体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箱,所述第二盘体的正表面并位于防护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远离第二盘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套接有转轮,所述转轮的右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盘体,第一调节杆位于第一固定杆外部的一端与第三盘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杆位于第一开孔内部的一端与第一开孔的内壁活动连接,第二插杆位于第二开孔内部的一端与第二开孔的内壁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盘体的表面套接有第一防滑套,所述第一防滑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防滑套以第一盘体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二盘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第一弹簧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座,所述第二弹簧座的下表面与第一盘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盘体的表面套接有第二防滑套,所述第三盘体的表面套接有第三防滑套。优选的,所述第二盘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远离第二盘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使用的汽车方向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便于使用的汽车方向盘,通过第一固定杆、第一调节杆、第二固定杆、第二调节杆、第二盘体、第三盘体、转轴和转轮配合,达到便于我们抓住方向盘进行驾驶车辆,也可以改变方向盘的倾斜度,便于我们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汽车方向盘形式固定,不便于各个不用人群使用的问题。2、该便于使用的汽车方向盘,通过把手、第一防滑套、第二防滑套、第和三防滑套配合,达到便于四肢有障碍的司机驾驶车辆,解决了现有汽车方向盘的形式固定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俯视图。其中,1第一盘体、2第一固定杆、3第一挡板、4第一凹槽、5第一开孔、6第一插杆、7第一活动孔、8第一固定孔、9第一弹簧座、10第二弹簧座、11弹簧、12第二凹槽、13第二固定杆、14第二固定孔、15第二挡板、16第一防滑套、17第二插杆、18第二开孔、19第二活动孔、20第一调节杆、21第二盘体、22第二防滑套、23把手、24挡块、25防护箱、26固定条、27转轴、28转轮、29第三盘体、30第二调节杆、31第三防滑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汽车方向盘,如图1-2所示,包括第一盘体1,第一盘体1的表面套接有第一防滑套16,第一防滑套1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防滑套16以第一盘体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第一防滑套16是柔软性较强的橡胶制品,橡胶制品的表面会增加手与第一盘体1的摩擦力,当我们抓住这两个第一防滑套16进行驾驶车辆时,可以更好的控制方向,第一盘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2,第一固定杆2的内底壁搭接有第一挡板3,第一挡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杆20,第一调节杆20的左侧开设有与右侧相连通的第一固定孔8,第一固定杆2的左侧内壁开设有第一凹槽4,第一凹槽4的内部插接有第一插杆6,第一固定杆2的右侧并对应第一插杆6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开孔5,第一插杆6远离第一凹槽4的一端贯穿第一固定孔8并延伸至第一开孔5的内部,第一插杆6位于第一开孔5内部的一端与第一开孔5的内壁活动连接,第二插杆17位于第二开孔18内部的一端与第二开孔18的内壁活动连接,第一插杆6和第二插杆17起到固定的作用,当需要用到第二盘体21和第三盘体29时,将第二盘体21和第三盘体29向上拉动,此时,第一调节杆20会从第一固定杆2的内部向上拉升,第二调节杆30会从第二固定杆13的内部向上拉升,当拉升结束,利用第一插杆6插入第一凹槽4固定住第一调节杆20,第二插杆17插入第二凹槽12固定住第二调节杆30,第一固定杆2的顶部并对应第一调节杆20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活动孔7,第一调节杆20远离第一挡板3的一端贯穿第一活动孔7并延伸至第一固定杆2的外部,第一盘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3,第二固定杆13的内底壁搭接有第二挡板15,第二挡板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调节杆30,第二调节杆30的左侧开设有与右侧相连通的第二固定孔14,第二固定杆13的右侧内壁开设有第二凹槽12,第二凹槽12的内部插接有第二插杆17,第二固定杆13的左侧并对应第二插杆17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开孔18,第二插杆17远离第二凹槽12的一端贯穿第二固定孔14并延伸至第二开孔18的内部,第二固定杆13的顶部并对应第二调节杆30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活动孔19,第二调节杆30远离第二挡板15的一端贯穿第二活动孔19并延伸至第二固定杆13的外部。第二调节杆30位于第二固定杆13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盘体21,第二盘体21的下表面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于使用的汽车方向盘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使用的汽车方向盘,包括第一盘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2),所述第一固定杆(2)的内底壁搭接有第一挡板(3),所述第一挡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杆(20),所述第一调节杆(20)的左侧开设有与右侧相连通的第一固定孔(8),所述第一固定杆(2)的左侧内壁开设有第一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4)的内部插接有第一插杆(6),所述第一固定杆(2)的右侧并对应第一插杆(6)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开孔(5),所述第一插杆(6)远离第一凹槽(4)的一端贯穿第一固定孔(8)并延伸至第一开孔(5)的内部,所述第一固定杆(2)的顶部并对应第一调节杆(20)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活动孔(7),所述第一调节杆(20)远离第一挡板(3)的一端贯穿第一活动孔(7)并延伸至第一固定杆(2)的外部,所述第一盘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3),所述第二固定杆(13)的内底壁搭接有第二挡板(15),所述第二挡板(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调节杆(30),所述第二调节杆(30)的左侧开设有与右侧相连通的第二固定孔(14),所述第二固定杆(13)的右侧内壁开设有第二凹槽(12),所述第二凹槽(12)的内部插接有第二插杆(17),所述第二固定杆(13)的左侧并对应第二插杆(17)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开孔(18),所述第二插杆(17)远离第二凹槽(12)的一端贯穿第二固定孔(14)并延伸至第二开孔(18)的内部,所述第二固定杆(13)的顶部并对应第二调节杆(30)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活动孔(19),所述第二调节杆(30)远离第二挡板(15)的一端贯穿第二活动孔(19)并延伸至第二固定杆(13)的外部;所述第二调节杆(30)位于第二固定杆(13)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盘体(21),所述第二盘体(21)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箱(25),所述第二盘体(21)的正表面并位于防护箱(2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条(26),所述固定条(26)远离第二盘体(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27),所述转轴(27)的表面套接有转轮(28),所述转轮(28)的右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盘体(29),第一调节杆(20)位于第一固定杆(2)外部的一端与第三盘体(2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使用的汽车方向盘,包括第一盘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2),所述第一固定杆(2)的内底壁搭接有第一挡板(3),所述第一挡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杆(20),所述第一调节杆(20)的左侧开设有与右侧相连通的第一固定孔(8),所述第一固定杆(2)的左侧内壁开设有第一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4)的内部插接有第一插杆(6),所述第一固定杆(2)的右侧并对应第一插杆(6)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开孔(5),所述第一插杆(6)远离第一凹槽(4)的一端贯穿第一固定孔(8)并延伸至第一开孔(5)的内部,所述第一固定杆(2)的顶部并对应第一调节杆(20)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活动孔(7),所述第一调节杆(20)远离第一挡板(3)的一端贯穿第一活动孔(7)并延伸至第一固定杆(2)的外部,所述第一盘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3),所述第二固定杆(13)的内底壁搭接有第二挡板(15),所述第二挡板(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调节杆(30),所述第二调节杆(30)的左侧开设有与右侧相连通的第二固定孔(14),所述第二固定杆(13)的右侧内壁开设有第二凹槽(12),所述第二凹槽(12)的内部插接有第二插杆(17),所述第二固定杆(13)的左侧并对应第二插杆(17)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开孔(18),所述第二插杆(17)远离第二凹槽(12)的一端贯穿第二固定孔(14)并延伸至第二开孔(18)的内部,所述第二固定杆(13)的顶部并对应第二调节杆(30)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活动孔(19),所述第二调节杆(30)远离第二挡板(15)的一端贯穿第二活动孔(19)并延伸至第二固定杆(13)的外部;所述第二调节杆(30)位于第二固定杆(13)外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聚马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