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气体‑水‑辅助注塑工艺的气‑水注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6067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1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气体‑水‑辅助注塑工艺的气‑水注排装置,主要包括阀体Ⅰ(5)、阀体Ⅱ(27)、阀芯Ⅰ(14)、阀芯Ⅱ(26)、第一联轴器(8)、第二联轴器(19)、SDA薄壁气缸Ⅰ(10)、SDA薄壁气缸Ⅱ(21)、三位五通电磁阀(33)、单向阀(34)、第一压力表(35)、第二压力表(38)、压力调节器(36)、水泵(39)等。该气‑水注排装置安装简便可靠,易更换;上下阀体均利用熔体自密封性、锥面几何密封及密封圈密封实现对气、水的可靠密封;两阀芯的轴线均与腔体中心对齐,保证注气注水的居中性;阀芯通过气缸控制前进后退实现开启与关闭,并配合三位五通电磁阀的控制实现注气‑注水排气‑注气排水的过程。

A discharge device for gas assisted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water gas wa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rainage device for gas assisted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water gas water, including the body I (5), II (27), the valve body (14), 1 II (26), the first spool coupling (8), second (19), SDA coupling of thin-walled cylinder (10), SDA (21), thin-walled cylinder of the three position five way solenoid valve (33), a one-way valve (34), the first pressure gauge (35), second (38) pressure gauge, pressure regulator pump (36), (39) etc.. The gas water discharging device installation is simple and reliable, easy to replace; the upper and lower body by melt from the seal, seal and seal cone geometry to achieve reliable sealing of gas and water; two axis spool and cavity center alignment, ensure the water in the neutral gas injection; valve controlled by a cylinder forward and backward to achieve open and close, and with the three position five way solenoid valve control process of gas injection injection exhaust gas injection drain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气体-水-辅助注塑工艺的气-水注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简易可靠的气-水注排装置,可用于气体-水-辅助注塑工艺的实验和生产。
技术介绍
以往的气体辅助注塑工艺和水辅助注塑工艺的介质都是单纯的气体或水,其工艺过程为:先往模腔内注入熔体,而后注入压力气体或高压水推动熔体充满型腔或进入溢料腔并保压,最后卸压排气或排水,得到中空制件。对气辅而言,高温高压的气体易溶于熔体中,在温度、压力降低时过饱和的气体从熔体中析出造成内表面发泡,使内表面质量较差;对于尺寸较大的管件,由于壁厚较厚,内部气体冷却效果差,且内部熔体容易在重力作用下下淌,导致壁厚不均。对水辅而言,其可以保证制品表观质量及尺寸稳定性,且降低材料、能源消耗及设备损耗;水的热传导率是气体的40倍,热焓是气体的4倍,且水不可压缩,其冷却更快、成型周期更短、壁厚更薄、内部光亮不发泡且可成型的直径更大;但某些高温聚合物熔体遇水急剧冷却发生水解,使得成型材料选择局限性很大。而气体-水-辅助注塑工艺是综合了气辅和水辅优势的一种新型的注塑工艺,该工艺是先往模腔内注射熔体,然后注入高压气体推动熔体充满型腔完成穿透,再注入高压水进行保压冷却形成中空制件。但目前尚未见该类装置,对已有的水辅或气辅注排装置只能控制单纯气体或水的注排,其控制过程比较简单。本专利技术的气-水注排装置可以依次实现注气-注水排气-注气排水的功能,其控制过程简单可靠,可用于气体-水-辅助注塑工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气体-水-辅助注塑成型是一种新型的工艺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简易可靠的气体-水-辅助注塑成型注气-注水排气-注气排水的装置,包括第一吊耳(3)、第二吊耳(16)、第一堵头(4)、第二堵头(28)、阀体Ⅰ(5)、高压气管接口(6)、气缸支架(7)、第一联轴器(8)、第二联轴器(19)、第一调节螺母(9)、第二调节螺母(20)、SDA薄壁气缸Ⅰ(10)、SDA薄壁气缸Ⅱ(21)、高压水管接口(23)、第一气缸接头(11)、第二气缸接头(24)、第一联轴销(12)、第二联轴销(25)、法兰(13)、阀芯Ⅰ(14)、第一螺钉(17)、第二螺钉(22)、阀芯Ⅱ(26)、阀体Ⅱ(27)、三位五通电磁阀(33)、单向阀(34)、第一压力表(35)、第二压力表(38)、压力调节器(36)、储气罐(37)、水泵(39)、水源(40)等。阀体Ⅰ(5)通过第一吊耳(3)安装在动模板(1)的下端,阀体Ⅱ(27)通过第一螺钉(17)安装在动模板(1)的上端,安装方便且稳定可靠,并且与腔体接触口处均设有一定拔模角度的环形凹槽,利用熔体的自密封性对注入的气体及水产生密封效果。阀芯Ⅰ(14)、阀芯Ⅱ(26)分别安装在阀体Ⅰ(5)和阀体Ⅱ(27)内,它们间的配合间隙装有第一O形密封圈(15),防止气体和水发生泄漏;阀芯Ⅰ(14)与阀体Ⅰ(5)、阀芯Ⅱ(26)与阀体Ⅱ(27)间的端部配合均采用锥形配合,保证密封稳定可靠;两阀芯的轴线均与型腔中心对齐,保证注气注水的居中性,防止制品壁厚不均;阀芯Ⅰ(5)通过气缸Ⅰ(10)控制前进(关)与后退(开),常态为关闭状态;阀芯Ⅱ(26)通过气缸Ⅱ(21)控制前进(关)与后退(开),常态为关闭状态;模仁(2)的末端设有溢料槽,两阀芯在完成一个注射周期后均处于后退状态,方便脱模取件。通过电磁阀的通电状态控制气体或水的注入或排放,电磁阀的A端口通过高压气管接口(6)接入阀体Ⅰ(5)的排水排气口,B端口通过高压水管接口接入阀体Ⅱ(27)的进水进气口,R端为排水口直接接入水源(40),S端为进水口接入第二压力表(38)及水泵(39),并与水源连接,实现水的循环利用,P端口为进气口,接有单向阀(34)、第一压力表(35)、压力调节器(36),并与储气罐(37)连接。当电磁阀断电即常态时,A与R接通,B与S接通,P口关闭,此时可实现注水排气排水;当电磁阀左线圈通电时,A与P接通,B与S接通,R口关闭,此时可实现注气;当电磁阀右线圈通电时,A与R接通,R与B接通,S口关闭,此时可实现注气排水。一周期工艺流程对应各阀状态如表一所示。表一工艺流程与阀开关状态本专利技术在技术背景的基础上,具有的有益效果:(1)该装置通过两个阀芯及电磁阀相互配合可靠有效地实现注气-注水排气-注气排水的动作,气缸和电磁阀的控制简单可靠,且相互独立,能可靠地应用于气体-水-辅助注塑工艺;(2)阀体通过吊耳安装配合,简易可靠,便于更换;(3)阀体与腔体接触面处设有一拔模角度的环形凹槽,通过熔体的自密封性保证对气体的可靠密封;(4)气缸Ⅱ通过螺钉安装在阀体Ⅱ上,安装简易可靠;(5)两阀芯前进时均伸入型腔内部,且轴线与型腔中心线重合,保证注气注水的居中性;(6)进出水口均与水源接通,实现水的循环利用。附图说明图1装置总装图图2阀体Ⅰ与阀芯Ⅰ配合结构示意图图3阀体Ⅱ与阀芯Ⅱ配合结构示意图图4装置注射熔体过程示意图图5装置注气过程示意图图6装置注水排气过程示意图图7装置注气排水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气-水注排装置总装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各零件按功能可划分为阀体Ⅰ组件、阀体Ⅱ组件、电磁阀组件三部分。阀体Ⅰ组件包括第一堵头(4)、阀体Ⅰ(5)、高压气管接口(6)、气缸支架(7)、第一联轴器(8)、第一调节螺母(9)、SDA薄壁气缸Ⅰ(10)、第一气缸接头(11)、第一联轴销(12)、法兰(13)、阀芯Ⅰ(14)、第一O形密封圈(15);气缸Ⅰ(10)通过气缸支架(7)安装在阀体Ⅰ(5)上;阀芯Ⅰ(14)与第一气缸接头(11)通过第一联轴销(12)连接,在阀芯Ⅰ(14)与阀体Ⅰ(5)之间采用第一O形密封圈(15)密封,防止水从阀芯下端漏出;接口(31、32)分别为气缸进出气接口,控制阀芯Ⅰ(14)前进后退。阀芯Ⅱ组件包括第一螺钉(17)、第二螺钉(22)、第二O形密封圈(18)、第二联轴器(19)、第二调节螺母(20)、SDA薄壁气缸Ⅱ(21)、高压水管接口(23)、第二气缸接头(24)、第二联轴销(25)、阀芯Ⅱ(26)、阀体Ⅱ(27)、第二堵头(28);气缸Ⅱ(21)通过第二吊耳(16)用螺钉安装在阀体Ⅱ(27)上,安装稳定可靠方便,同样在阀芯Ⅱ(26)与阀体Ⅱ(27)之间用第二O形密封圈(18)密封;利用第二堵头(28)将入水槽一端堵住,防止发生泄漏;接口(29、30)分别为气缸进出气接口,控制阀芯Ⅱ(26)前进后退。三位五通电磁阀组件包括三位五通电磁阀(33)、单向阀(34)、第一压力表(35)、第二压力表(38)、压力调节器(36)、水泵(39),压力调节器(36)接有储气罐(37),可以调节注气的压力大小,水泵(39)连接有水源(40),控制水流量及压力,电磁阀可实现自动控制。在两阀芯与电磁阀的配合下,依次实现注气-注水排气-注气排水的功能。阀体Ⅰ与阀芯Ⅰ配合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201为一拔模角度的环形凹槽,使熔体产生自封防止漏气漏水,阀体加工有一横孔(202)和竖孔(203),横孔末端采用堵头塞住,防止发生泄漏,竖孔末端采用高压气管连接电磁阀,实现通气排水排气功能。阀体Ⅱ、阀芯Ⅱ及气缸Ⅱ配合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阀体Ⅱ同样有一竖孔(301)、横孔(302),竖孔端口用高压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35/201720380889.html" title="一种用于气体‑水‑辅助注塑工艺的气‑水注排装置原文来自X技术">用于气体‑水‑辅助注塑工艺的气‑水注排装置</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气体‑水‑辅助注塑工艺的气‑水注排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各零件按功能可划分为阀体Ⅰ组件、阀体Ⅱ组件、电磁阀组件三部分;阀体Ⅰ组件包括第一堵头(4)、阀体Ⅰ(5)、高压气管接头(6)、气缸支架(7)、第一联轴器(8)、第一调节螺母(9)、SDA薄壁气缸Ⅰ(10)、第一气缸接头(11)、第一联轴销(12)、法兰(13)、阀芯Ⅰ(14)、第一O形密封圈(15),气缸Ⅰ(10)通过气缸支架(7)安装在阀体Ⅰ(5)上,阀芯Ⅰ(14)与第一气缸接头(11)通过第一联轴销(12)连接,在阀芯Ⅰ(14)与阀体Ⅰ(5)之间采用第一O形密封圈(15)密封,防止水从阀芯下端漏出;阀芯Ⅱ组件包括第一螺钉(17)、第二螺钉(22)、第二O形密封圈(18)、第二联轴器(19)、第二调节螺母(20)、SDA薄壁气缸Ⅱ(21)、高压水管接头(23)、第二气缸接头(24)、第二联轴销(25)、阀芯Ⅱ(26)、阀体Ⅱ(27)、第二堵头(28),气缸Ⅱ(21)通过第二吊耳(16)用螺钉安装在阀体Ⅱ(27)上,安装稳定可靠方便,同样在阀芯Ⅱ(26)与阀体Ⅱ(27)之间用第二O形密封圈(18)密封,利用第二堵头(28)将入水槽一端堵住,防止发生泄漏;三位五通电磁阀组件包括三位五通电磁阀(33)、单向阀(34)、第一压力表(35)、第二压力表(38)、压力调节器(36)、水泵(39),压力调节器(36)接有储气罐(37),可以调节注气的压力大小,水泵(39)连接有水源(40),控制水流量及压力,电磁阀可实现自动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气体-水-辅助注塑工艺的气-水注排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各零件按功能可划分为阀体Ⅰ组件、阀体Ⅱ组件、电磁阀组件三部分;阀体Ⅰ组件包括第一堵头(4)、阀体Ⅰ(5)、高压气管接头(6)、气缸支架(7)、第一联轴器(8)、第一调节螺母(9)、SDA薄壁气缸Ⅰ(10)、第一气缸接头(11)、第一联轴销(12)、法兰(13)、阀芯Ⅰ(14)、第一O形密封圈(15),气缸Ⅰ(10)通过气缸支架(7)安装在阀体Ⅰ(5)上,阀芯Ⅰ(14)与第一气缸接头(11)通过第一联轴销(12)连接,在阀芯Ⅰ(14)与阀体Ⅰ(5)之间采用第一O形密封圈(15)密封,防止水从阀芯下端漏出;阀芯Ⅱ组件包括第一螺钉(17)、第二螺钉(22)、第二O形密封圈(18)、第二联轴器(19)、第二调节螺母(20)、SDA薄壁气缸Ⅱ(21)、高压水管接头(23)、第二气缸接头(24)、第二联轴销(25)、阀芯Ⅱ(26)、阀体Ⅱ(27)、第二堵头(28),气缸Ⅱ(21)通过第二吊耳(16)用螺钉安装在阀体Ⅱ(27)上,安装稳定可靠方便,同样在阀芯Ⅱ(26)与阀体Ⅱ(27)之间用第二O形密封圈(18)密封,利用第二堵头(28)将入水槽一端堵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唐清赖德炜潘俊宇刘文文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