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修复仔猪胰岛细胞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5948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修复仔猪胰岛细胞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供体的选择:供体选择刚出生、未哺乳健康仔猪,无菌下开腹取胰腺,去除包膜、血管、结缔组织并置4℃  Hank′s液中;(2).胰岛细胞分离及纯化:通过机械研磨使胰岛与外分泌组织分离。再通过Dextran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得到胰岛细胞;(3).胰岛细胞培养:应用无血清微球载体进行CO↓[2]培养,采用RPMI-1640培养液,并加入纤维连接蛋白,在培养过程中,将胰岛细胞包于APA生物膜内形成微球,在恒温37℃、CO↓[2]培养箱内培养,48小时换一次培养液,最终得到活性好、纯度高的微囊新生仔猪胰岛细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细胞
,特别是一种,利用该细胞可临床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移植。
技术介绍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发病率为3-5%;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病和肿瘤。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将达到3亿人。其中I型糖尿病患者(IDDM)将占到5-10%;这些人群将终生依赖外源性胰岛素。长期注射胰岛素可使局部皮肤红肿、发痒、硬结、感染、皮下脂肪萎缩或纤维化增生。每天注射胰岛素不仅给患者带来不便及痛苦,更重要的是胰岛素的应用仅能控制高血糖,无法预防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多年来大量实验证明异种胰岛素细胞移植,不仅能逆转(IDDM)I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症状,而且还能防止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但,胰岛细胞的移植应用到临床需解决几个关键性技术问题。一是胰岛细胞供体的来源。二是胰岛细胞的分离及纯化。三是胰岛细胞培养、训化、诱导。四是移植部位的选择。这些环节关键技术必须应用现代生物高新技术给予解决,否则缺少那一部分,都会导致胰岛细胞移植治疗I型糖尿病的失败,造成糖尿病复发。胰岛细胞移植治疗I型糖尿病的现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胰岛移植的临床应用研究已成为移植界研究的热点。据有关资料报导,1989年至2003年已有三个国家七十多例I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了猪胰岛移植。初期,国内外研究者采用人胚胎胰岛进行移植,而I型糖尿病发病的机理是自身免疫损伤造成的,虽然同种移植不产生排斥反应,但自身免疫性对移植的胰岛的破坏是避免不了的。再加上人胚胎供体缺乏、伦理道德等因素限制了此项工作的推广及开展。后来人们发现猪的胰岛素在临床上应用十多年,安全性、有效性得到充分证明,从分子生物学及组织学分析人与猪的胰岛素结构极为相似,都有A链、B链、51个氨基酸组成;A链都含21个氨基酸、B链30个氨基酸。不同的是人B链第30位氨基酸是苏氨酸;猪B链第30位丙氨酸。氨基酸的差异未影响特定立体结构,所以生物功能活性没有发生改变。这样猪胰岛作为供体引起研究者极大兴趣。为了得到纯化胰岛,在对胰腺分离时采用了胶原酶消化法,此方法在实验室可得到纯化胰岛,但忽略了胰岛和胶原酶接触后产生不可修复的副作用。胶原酶在消化过程中易产生胶状物。此物不易洗脱,易粘附在生物膜上影响胰岛细胞在生长、更新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也影响着细胞新陈代谢产物的排出。另外胶原酶是一种较强的趋化剂、黏附到胰岛细胞膜上对巨噬细胞有较强趋化性,这样不仅没有减少排斥作用,而又加大了免疫系统的排斥反应。胶原酶的消化易产生大量的凝血因子,会增加移植后血管内凝血的危险性,不利于胰岛移植后在血液内长期生存。在细胞培养方面,各实验室都采用RPMI1640培养液,另加入小牛血清或胎牛血清。但血清的成分复杂,易造成不良的培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而研制的一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胰岛细胞供体的选择供体选择刚出生、未哺乳健康仔猪,无菌下开腹取胰腺,去除包膜、血管、结缔组织并置4℃Hank`s液中;(2)、胰岛细胞的分离及纯化通过机械研磨使胰岛与外分泌组织分离。再通过Dextran(葡聚糖-上海试剂二厂产品)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得到胰岛细胞,取样镜检形态、活性纯度、数量、收集,从分离到纯化结束应控制在4-6小时;(3)、胰岛细胞的培养应用无血清微球载体进行CO2培养,采用RPMI-1640培养液,并加入纤维连接蛋白,在培养过程中,将胰岛细胞包于A-P-A生物膜内形成微球,适时检测微囊形态、活性、计数,在恒温37℃含CO2培养箱内培养,48小时换一次培养液,定期取培养液测定胰岛素含量。观察记录胰岛细胞在微囊内分化、生长、分泌胰岛素功能来判定终止培养时间,最终可获得大量具有活性和纯度较大的微囊新生仔猪胰岛细胞。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仔猪为刚出生24小时内且系杂交后代。胰岛细胞的分离及纯化的具体步骤为 ①分离胰岛a、采用VI6型振动式细胞球珠研磨仪使胰岛与其它胰腺部分脱离(研磨10min);b、将研磨浆放入4℃Hank`s液中,过500μm金属不绣钢网;c、未过网组织再研磨,过网反复多次,使研磨浆通过500μm金属不绣钢网;d、将收集的过滤物在4℃环境中,用1500r/min离心5分钟,收集沉淀物R,弃去上清液;②纯化用葡聚糖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操作如下a、用15ml、27%的Dextrna(葡聚糖-上海试剂二厂产品)与沉淀物充分混匀,在此基础上缓慢加入4ml、27%的Dextran;6ml、23%的Dextran;4ml、11%的Dextran及4ml的Hank`s;b、用4℃、600r/min离心4min;c、然后加速到2500r/min离心10min;d、收集11%-23%两层的胰岛细胞;e、用RPMI-1640液洗两次,弃去上清液,收集细胞沉淀Sf、将细胞沉淀S与10mlRPMI-1640混匀,取样镜检,观察胰岛形态、活性、纯度、数量、成活率;g、从分离到纯化结束应控制在4-6小时。本专利技术的创新点如下<一>供体的选择1.刚出生不超过一天(未哺乳)仔猪。因刚离开母体,未与外界接触。只要对仔猪的父系母系认真检查,就能杜绝传染病的发生,就能保证人移植后的安全性。2.利用杂交优势的特点,细胞易诱变,易适应新环境。3.猪胰岛细胞在胚胎后期基本成熟。而胰腺外分泌部分,发育落后于胰岛。这样易于辨别胰岛和外分泌组织。便于胰岛的纯化。4.刚生一天仔猪(未哺乳)和胎猪比较不用任何手术;和幼猪比较没接触外界安全性大;与成猪比较胰岛刚刚成熟,免疫抗原性低;通过培养训化、诱导可发挥杂交、不成熟胰岛的可塑性,向人类希望的方面发展而且成本低,适合产业化生产。<二>胰岛细胞的分离纯化。由于猪胰岛分化、发育成熟到胚胎后期,胰腺的分泌组织在分娩时还不成熟。故不宜用常规胶原酶消化分离。酶对胰岛细胞的不可修复的副作用,是导致胰岛移植后生长、更新能力低、活性、功能差、不能长期存留于人体的主要原因。因此采用VI6型振动式细胞球珠研磨机。(Johanna Otto公司产品)通过机械研磨使胰岛与外分泌组织分离。再通过Dextran(葡聚糖-上海试剂二厂产品)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得到胰岛细胞。<三>应用无血清微球载体进行培养。1.在培养基中加入纤维连结蛋白(FN),按体积每升培养基加入FN 5-30mg,它促进了细胞的贴壁粘连生长。粘连是动物细胞完成生长的必要条件。2.在培养过程中,将胰岛细胞包于A-P-A生物膜内形成微球,这样不仅保护了胰岛细胞免受排斥反应的攻击,同时也为胰岛细胞的融合、贴壁创造了条件。A-P-A为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技术的缩写。(参考文献《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0年第27卷第2期。P75-77)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细胞分离、纯化、培养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由于胰岛移植物在通常的纯化过程中直接丢失胰岛数量较多,且往往由于用力振荡、高速离心、制备时间延长等容易死亡。现在证实细胞支架通过跨膜粘合素分子与细胞外基质紧密相连,形成具有结构和功能的大量网络。当细胞分离或细胞移植时,细胞支架,细胞外基质复合体破裂,粘合素分子传递细胞死亡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修复仔猪胰岛细胞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胰岛细胞供体的选择:供体选择刚出生、未哺乳健康仔猪,无菌下开腹取胰腺,去除包膜、血管、结缔组织并置4℃Hank′s液中;(2)、胰岛细胞的分离及纯 化:通过机械研磨使胰岛与外分泌组织分离。再通过Dextran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得到胰岛细胞,取样镜检形态、活性纯度、数量、成活率,从分离到纯化结束时间控制在4-6小时;(3)、胰岛细胞的培养:应用无血清微球载体进行培养,采用RPM I-1640培养液,培养液中不含牛血清,并加入纤维连接蛋白(FN),加入量按培养基体积每升加FN5---30mg,在培养过程中,将胰岛细胞包于A-P-A生物膜内形成微球,适时检测微囊形态、活性、计数,在恒温37℃CO↓[2]培养箱内培养,48小时换一次培养液,定期取培养液测定胰岛素含量;观察记录胰岛细胞在微囊内分化、生长、分泌胰岛素功能来判定终止培养时间,最终得到活性好、纯度高的微囊新生仔猪胰岛细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英王斌王章存范清堂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福恩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