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组装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5934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产品组装工装,包括工装底座和与工装底座相适配的工装上盖;其中,在工装底座上设置有定位柱和用于定位模组的模组定位槽,在模组定位槽中设置有弹性垫片;在工装上盖上设置有供定位柱穿过的限位孔,通过定位柱和限位孔限位固定工装底座与工装上盖,并使与工装底座固定后的工装上盖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其中,工装上盖与工装底座固定时,工装上盖下压定位在模组定位槽中的模组,通过工装上盖的下压力和弹性垫片的支撑力使各个模组的高度保持一致。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在同一工装中组装的各个模组的高度保持一致,从而保证后续生产工序的正常进行,以及后序生产工序所生产的产品的质量。

Product assembly too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产品组装工装
本技术涉及工装治具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使产品组装时高度一致的产品组装工装。
技术介绍
工装治具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它可以简单方便地使产品快速装夹定位,在提高产品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加工产品的一致性。特别是对于繁琐的生产工艺而言,一件合格的产品需要经过几道甚至十几道生产工序,各工序的衔接均需要工装治具来完成,而产线的自动化生产更离不开工装治具的衔接与周转。产品的生产离不开工装,如今,制造厂商在大批量生产产品时,有时需要将多个模组放置在同一工装上,常要求所有模组的上表面需处于同一水平面,以此来保证后续生产工序的正常进行及后续生产工序所生产的产品的质量。然而,在实际的工装设计中,工装本身的平整度通常在±0.02mm,再加上各个模组个体之间的高度差异在±0.05mm,如此,则会导致放置在同一工装上的各个模组的高度差异较大,从而导致后续生产工序无法进行或者导致后续生产工序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合格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产品组装时高度一致的产品组装工装,以解决放置在同一工装上的各个模组的高度差异大,无法保证后续生产工序的正常进行的问题。本技术的产品组装工装,包括工装底座和与工装底座相适配的工装上盖;其中,在工装底座上设置有定位柱和用于定位模组的模组定位槽,在模组定位槽中设置有弹性垫片;在工装上盖上设置有供定位柱穿过的限位孔,通过定位柱和限位孔限位固定工装底座与工装上盖,并使与所述工装底座固定后的工装上盖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其中,工装上盖与工装底座固定时,工装上盖下压定位在模组定位槽中的模组,通过工装上盖的下压力和弹性垫片的支撑力使各个模组的高度保持一致。此外,优选的结构为:弹性垫片为硅胶垫片、橡胶垫片或者硅橡胶垫片。此外,优选的结构为:弹性垫片的厚度为0.1mm~0.3mm。此外,优选的结构为:弹性垫片的厚度为0.2mm。此外,优选的结构为:在工装上盖上设置有模组限位槽;其中,设置在工装上盖上的模组限位槽的位置与设置在工装底座上的模组定位槽的位置相对应。此外,优选的结构为:在工装底座上设置至少两个定位柱;在工装上盖上设置至少两个限位孔。此外,优选的结构为:在工装底座上设置的用于定位模组的模组定位槽至少有两个,在每个模组定位槽中均设置有弹性垫片。此外,优选的结构为:工装上盖与工装底座通过螺栓或者卡扣方式固定。利用上述根据本技术的产品组装工装,通过在工装底座上设置定位柱和模组定位槽,在模组定位槽中设置弹性垫片,同时在工装上盖上设置供定位柱穿过的限位孔,在工装上盖与工装底座固定之后,通过所述定位柱和限位孔能够使与工装底座固定后的工装上盖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工装上盖下压模组定位槽中的模组,通过工装上盖的下压力和弹性垫片的支撑力使各个模组的高度保持一致,同时通过定位柱与限位孔的配合固定工装底座与工装上盖,从而对放置在模组定位槽中的模组进行X方向和Y方向的定位。通过本技术能够使在同一工装中组装的各个模组的高度保持一致,从而保证后续生产工序的正常进行,以及后序生产工序所生产的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内容,并且随着对本技术的更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工装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工装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图中:工装底座1、定位柱11、模组定位槽12、弹性垫片13、工装上盖2、限位孔21、模组限位槽22、模组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针对前述现有在将多个模组同时放置在一个工装上进行组装时,存在的各个模组之间的高度差异较大的问题,本技术通过在工装底座上设置定位柱和模组定位槽,在模组定位槽中设置弹性垫片,同时在工装上盖上设置供定位柱穿过的限位孔,在工装上盖与工装底座固定之后,通过所述定位柱和限位孔能够使与工装底座固定后的工装上盖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工装上盖下压模组定位槽中的模组,通过工装上盖的下压力和弹性垫片的支撑力使各个模组的高度保持一致,同时通过定位柱与限位孔的配合固定工装底座与工装上盖,从而对放置在模组定位槽中的模组进行X方向和Y方向的定位。通过本技术能够使在同一工装中组装的各个模组的高度保持一致,从而保证后续生产工序的正常进行,以及后序生产工序所生产的产品的质量。为说明本技术提供的产品组装工装,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工装底座的结构,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工装上盖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产品组装工装包括工装底座1和与工装底座相适配的工装上盖2;其中,在工装底座1上设置有定位柱11和用于定位模组3的模组定位槽12,在模组定位槽12中设置有弹性垫片13。在工装上盖2上设置有供定位柱11穿过的限位孔21,通过定位柱11和限位孔21限位固定工装底座与工装上盖,并使与工装底座固定后的工装上盖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其中,工装上盖2与工装底座1固定时,工装上盖2下压定位在模组定位槽12中的模组3,通过工装上盖的下压力和弹性垫片13的支撑力使各个模组的高度保持一致。具体地,上述的弹性垫片13可以为硅胶垫片、橡胶垫片或者硅橡胶垫片等具有弹性的垫片,将弹性垫片的厚度设置在0.1mm~0.3mm之间,如此,当将工装上盖扣合在工装底座上时,由于通过定位柱和限位孔已经使与工装底座固定后的工装上盖处于了同一水平高度,工装上盖下压定位在模组定位槽中的模组,由于设置在模组定位槽中的弹性垫片具有弹性和厚度,当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的工装上盖下压模组时,较高的模组必定会在工装上盖的下压过程中进行下沉,从而与其他模组的高度保持一致;并且,通过设置在工装上盖上的限位孔与设置在工装底座上的定位柱的相互配合,将扣合后的工装上盖与工装底座进行限位固定,从而对定位在模组定位槽中的模组进行X方向和Y方向的定位,进而保证模组在工装底座中的定位精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提供的产品组装工装中,上述的工装上盖与工装底座可以通过螺栓固定或者卡扣固定等方式进行固定,从而将模组限位固定在工装上盖与工装底座之间。优选的结构为,将弹性垫片的厚度设置在0.2mm时,能够使工装上盖与工装底座固定后,限位固定在工装上盖与工装底座之间的较高的模组的下沉效果最好,从而使各个工装的高度一致性效果最好。进一步地,可以在工装底座和工装上盖上各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柱和至少两个限位孔。即:在工装底座1上设置至少两个定位柱11,在工装上盖2上设置至少两个限位孔21,设置的定位柱与定位孔的数量越多越能够保证模组在工装底座中的定位精度。另外,为了提高模组的组装效率,在工装底座上设置的用于定位模组的模组定位槽至少有两个,在每个模组定位槽中均设置有弹性垫片。此外,为了提高模组在工装内的定位精准性,还可以在工装上盖2上设置相应的模组限位槽22;具体的,设置在工装上盖2上的模组限位槽的位置与设置在工装底座1上的模组定位槽的位置相对应,通过模组限位槽22能够对定位在模组定位槽中的模组进行Z轴方向的定位,从而进一步保证模组在工装底座中的定位精度,进而保证定位在工装底座中的所有模组的上表面均处在同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产品组装工装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产品组装工装,包括工装底座和与所述工装底座相适配的工装上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装底座上设置有定位柱和用于定位模组的模组定位槽,在模组定位槽中设置有弹性垫片;在所述工装上盖上设置有供所述定位柱穿过的限位孔,通过所述定位柱和限位孔限位固定所述工装底座与工装上盖,并使与所述工装底座固定后的工装上盖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其中,所述工装上盖与所述工装底座固定时,所述工装上盖下压定位在所述模组定位槽中的模组,通过所述工装上盖的下压力和所述弹性垫片的支撑力使各个模组的高度保持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品组装工装,包括工装底座和与所述工装底座相适配的工装上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装底座上设置有定位柱和用于定位模组的模组定位槽,在模组定位槽中设置有弹性垫片;在所述工装上盖上设置有供所述定位柱穿过的限位孔,通过所述定位柱和限位孔限位固定所述工装底座与工装上盖,并使与所述工装底座固定后的工装上盖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其中,所述工装上盖与所述工装底座固定时,所述工装上盖下压定位在所述模组定位槽中的模组,通过所述工装上盖的下压力和所述弹性垫片的支撑力使各个模组的高度保持一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片为硅胶垫片、橡胶垫片或者硅橡胶垫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产品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片的厚度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卫涛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