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重柱与基础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473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房屋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承重柱与基础的连接结构,包括四个连接件,连接件包括底板及侧翼,侧翼垂直设置在底板的一端,承重柱的横截面呈方形,基础上向外延伸有与中空腔体相匹配的凸起,凸起插设在中空腔体内,通过凸起插设在承重柱的中空腔体内,实现承重柱在基础上的定位,同时可提高承重柱在基础上的连接强度;通过连接件连接基础和承重柱,提高承重柱四侧的强度,抵消承重柱所受的侧向载荷,防止基础与承重柱连接处因产生裂纹所导致的承重柱松动;侧翼与承重柱之间及底板与基础之间均采用化学锚栓固定,锚固能力强,且耐腐蚀。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load-bearing column and founda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ousing, especially a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a bearing column and foundation, including four connector, connector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nd a flank, flank is vertically arranged on one end of the bottom board, the cross section bearing column square convex basis is extended outwards and hollow cavity matching, projection inserted in the hollow cavity of the hollow body through the bulge, inserted in the bearing column, positioning bearing column on the foundation, but also can enhance the connection strength on the basis of the bearing column; by the connector base and the bearing column, high load-bearing column four side strength, lateral load bearing column offset by to prevent, foundation and bearing column joints loose due to bearing column caused by crack; between the flank and the load-bearing column and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foundation uses the chemical anchor bolt fixed anchorage capacity Strong and corrosion-resist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承重柱与基础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房屋建造
,尤其是一种承重柱与基础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居住型房屋,主要包括基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和基于钢结构及木结构、轻钢、重木结构的施工方法。在基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中,建筑基础完成后一般首先施工框架结构,然后在框架中填充砖块,并在砖墙的内外侧面施工一层水泥。在基于木结构和轻钢结构中,在建筑过程中先施工木结构和轻钢主体结构,然后填充岩棉、玻璃丝、挤塑板、苯板等,内外侧复合面层板;由于承重柱用于支撑整个房屋,因此承重柱与基础的连接强度在整个房屋建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现有的承重柱与基础的连接结构为直接预埋在基础中,这种方法虽然提高了建造效率,但是基础与承重柱的连接强度低,基础与承重柱容易不贴合,导致整个房屋稳定型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承重柱与基础的连接结构为直接预埋在基础中,导致基础与承重柱的连接强度低的问题,现提供一种承重柱与基础的连接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承重柱与基础的连接结构,包括四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底板及侧翼,所述侧翼垂直设置在底板的一端,所述承重柱的横截面呈方形,四个所述连接件的侧翼分别与承重柱的四个侧面通过紧固螺钉固定连接,四个所述连接件的底板均通过化学锚栓固定在基础上,四个所述连接件的侧翼分别与承重柱的四个侧面贴合,所述承重柱具有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的横截面呈方形,所述基础上向外延伸有与所述中空腔体相匹配的凸起,所述凸起插设在所述中空腔体内。本方案中通过凸起插设在承重柱的中空腔体内,实现承重柱在基础上的定位,同时可提高承重柱在基础上的连接强度;通过连接件连接基础和承重柱,提高承重柱四侧的强度,抵消承重柱所受的侧向载荷,防止基础与承重柱连接处因产生裂纹所导致的承重柱松动;底板与基础之间均采用化学锚栓固定,锚固能力强,且耐腐蚀。为了提高连接件的强度,优选地,四个所述连接件一体成型。为了提高内外装饰板在承重柱上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外表面及承重柱的四个侧面均密布有若干凸点,内外装饰板通过混凝土粘附在承重柱上,凸点的设置可提高混凝土的粘附力,从而提高内外装饰板在承重柱的稳固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承重柱与基础的连接结构通过凸起插设在承重柱的中空腔体内,实现承重柱在基础上的定位,同时可提高承重柱在基础上的连接强度;通过连接件连接基础和承重柱,提高承重柱四侧的强度,抵消承重柱所受的侧向载荷,防止基础与承重柱连接处因产生裂纹所导致的承重柱松动;底板与基础之间均采用化学锚栓固定,锚固能力强,且耐腐蚀。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承重柱与基础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承重柱与基础的连接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中:1、连接件,1-1、底板,1-2、侧翼,2、承重柱,2-1、中空腔体,3、基础,4、紧固螺钉,5、化学锚栓。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方向和参照(例如,上、下、左、右、等等)可以仅用于帮助对附图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义上采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仅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一种承重柱与基础的连接结构,包括四个连接件1,连接件1包括底板1-1及侧翼1-2,侧翼1-2垂直设置在底板1-1的一端,承重柱2的横截面呈方形,四个连接件1的侧翼1-2分别与承重柱2的四个侧面通过紧固螺钉4固定连接,四个连接件1的底板1-1均通过化学锚栓5固定在基础3上,四个连接件1的侧翼1-2分别与承重柱2的四个侧面贴合,承重柱2具有中空腔体2-1,中空腔体2-1的横截面呈方形,基础3上向外延伸有与中空腔体2-1相匹配的凸起,凸起插设在中空腔体2-1内,基础3由混凝土浇注而成。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四个连接件1一体成型,减少零配件的数量,同时提高连接件1的强度,进而提高承重柱2与基础3的连接强度。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连接件1外表面及承重柱2的四个侧面均密布有若干凸点,内外装饰板通过混凝土粘附在承重柱2上,凸点的设置可提高混凝土的粘附力,从而提高内外装饰板在承重柱2的稳固性。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承重柱与基础的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承重柱与基础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连接件(1),所述连接件(1)包括底板(1‑1)及侧翼(1‑2),所述侧翼(1‑2)垂直设置在底板(1‑1)的一端,所述承重柱(2)的横截面呈方形,四个所述连接件(1)的侧翼(1‑2)分别与承重柱(2)的四个侧面通过紧固螺钉(4)固定连接,四个所述连接件(1)的底板(1‑1)均通过化学锚栓(5)固定在基础(3)上,四个所述连接件(1)的侧翼(1‑2)分别与承重柱(2)的四个侧面贴合,所述承重柱(2)具有中空腔体(2‑1),所述中空腔体(2‑1)的横截面呈方形,所述基础(3)上向外延伸有与所述中空腔体(2‑1)相匹配的凸起,所述凸起插设在所述中空腔体(2‑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重柱与基础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连接件(1),所述连接件(1)包括底板(1-1)及侧翼(1-2),所述侧翼(1-2)垂直设置在底板(1-1)的一端,所述承重柱(2)的横截面呈方形,四个所述连接件(1)的侧翼(1-2)分别与承重柱(2)的四个侧面通过紧固螺钉(4)固定连接,四个所述连接件(1)的底板(1-1)均通过化学锚栓(5)固定在基础(3)上,四个所述连接件(1)的侧翼(1-2)分别与承重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大装配式房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