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彬专利>正文

一种市政路面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46389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路面排水装置,包括路面以及路面内设置的排水装置,路面是由混凝土层、砂土层和软土层叠加组成,排水装置穿过混凝土层和砂土层,其端部与软土层接触,在路面表面铺设透水层;排水装置包括分布有渗水孔的集水盖,在集水盖下方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与渗水孔连通,在集水盖和排水管之间设有过渡的集水腔,其中集水盖置于混凝土层内,并于混凝土层表面齐平,排水管穿过混凝土层、砂土层和软土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配合路面的局部改造,可以实现对不平路面局部积水的排放,排除效果干净,而且不影响原来路面的使用。

A municipal pavement drainag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nicipal road drainage device, including drainage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road pavement and the pavement is composed of concrete layer, sand layer and soft soil layer overlay, drainage device through the concrete and sand layer, the end of the contact with the soft soil, laying in the road surface drainage device including the distribution of aquifer; there are infiltration holes in the lower catchment cover, cover water discharging pipe is arranged and communicated with the water drainage pipe, a water transition cavity between the cover and the water drainage pipe, wherein the water cover in the concrete layer, and on the concrete surface is flush with the drainage tube through the concrete layer, sand layer and soft soil. The loc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utility model with the pavement can achieve the discharge of partial accumulated water on the uneven road, and excludes the clean effect, and does not affect the use of the original pav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路面排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市政给排水领域,尤其是一种市政路面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越来越多的道路被建设,现有路面结构包括沥青、混凝土、路面砖铺砌、碎石路面等,这些道路表面易沉积灰尘污垢等,透水透气性差,耐磨性差,而耐磨性好的道路表面排水性差,当水量大时易在路面积水,造成行人车辆困扰。现有铺砌面面积极大,如路面、停车场、公共汽车站、加油站、公路服务区、运动场、广场、人行道和机场跑道等要求高效率的排水,最小化铺砌面在雨水存积的时湿滑情况。一般情况下需要适宜于行人和车辆通行的下水道而对排水、行人和车辆造成损害,因此排水通道通常是采用格栅的盖板遮盖,现有的道路排水形式采用一种混凝土材料或塑料材料的U型形状的沟槽或沟渠嵌在路面,采用格栅盖板遮盖,而通道的深度也在不断加深以适应排水强度,而排水效果不理想。现有排水系统因其庞大和较大的重量原因一般需要起重机和其他的机械设备安装;而另一种平底勺型大面积的排水系统在水流量小时易形成沉淀缝,且在底部易沉积泥沙,在夏季易干燥变硬,阳光的照射易在底部沉积的泥沙中萌生植物,进而导致沉淀物锚积,造成排水通道的堵塞。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排水装置,能够加大不同路面的排水效果,因此设计了一种市政道路用排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市政路面排水装置,该排水装置配合路面的局部改造,可以实现对不平路面局部积水的排放,排除效果干净,而且不影响原来路面的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市政路面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路面以及路面内设置的排水装置,所述路面是由混凝土层、砂土层和软土层叠加组成,排水装置穿过混凝土层和砂土层,其端部与软土层接触,在路面表面铺设透水层;所述排水装置包括分布有渗水孔的集水盖,在集水盖下方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与渗水孔连通,在集水盖和排水管之间设有过渡的集水腔,其中集水盖置于混凝土层内,并于混凝土层表面齐平,排水管穿过混凝土层、砂土层和软土层。对上述方案作进一步优选,所述排水管的下端为出水端,其出水端为斜尖结构,其斜尖部分穿过软土层。对上述方案作进一步优选,所述集水腔为一个锥形空腔,集水腔上方与分布在集水盖上的渗水孔连通,在渗水孔内设置有过滤棉,集水腔下方与排水管的管壁上端连接,并且在集水腔和排水管连接处设有过滤网。对上述方案作进一步优选,所述集水盖下表面为向下凸的弧形面,使集水腔成为一种凹弧形的凹腔。对上述方案作进一步优选,所述排水管靠近下方的管壁上分布有散水孔,散水孔绕着排水管轴心呈螺旋分布,散水孔把软土层和排水管内腔连通。对上述方案作进一步优选,所述集水盖、集水腔与排水管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其中集水腔的外壁为集水盖和排水管的锥形过渡段。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采用对低洼的低处进行局部改造,在路面上打孔,并置入排水装置,并在低洼路面铺设透水层,使低洼路面处的积水由排水装置直接排入软土层中,从而可以在不破坏路面整体结构,保证路面强度的前提下,实现对低洼路面积水的顺利排水;(2)本技术中的排水装置为细长型管状结构,通过排水装置的集水盖收集路面积水,并汇集至集水腔,通过过滤后排至路面底部的软土层,该排水装置排放迅速、干净,而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需要经常维护。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I处放大图;图中:1、透水层,2、混凝土层,3、砂土层,4、软土层,5、排水装置,51、渗水孔,52、集水盖,53、管壁,54、排水管,55、出水端,56、散水孔,57、集水腔,58、过滤棉,59、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市政路面排水装置,包括路面以及路面内设置的排水装置5,路面是由混凝土层2、砂土层3和软土层4叠加组成,对路面低洼处打孔,让排水装置5置于孔内,排水装置穿过混凝土层2和砂土层3,其端部与软土层4接触,在路面表面铺设透水层1。上述结构只需在原因路面基础上进行少许改造,打一个竖直向下的孔,并把具有一定刚度的排水装置置于孔内,一方面保证原因路面的质量,避免因孔而产生塌陷,另外一方面安装方便,置于排水装置,然后涂上透水层1即可,其中的透水层1采用单面具有粘性的薄膜,该薄膜粘贴于地面上即可。在附图2中,本技术的排水装置包括分布有渗水孔51的集水盖52,在集水盖52下方设置有排水管54,其中集水盖52与排水管54直径不同,集水盖54主要与混凝土层2配合,排水管54的下端为出水端55,其出水端55为斜尖结构,其斜尖部分穿过软土层4,便于排水管54部分穿入,避免堵塞;排水管54与渗水孔51连通,在集水盖52和排水管54之间设有过渡的集水腔57,其中集水盖52置于混凝土层2内,并于混凝土层2表面齐平,排水管54穿过混凝土层2、砂土层3和软土层4。在上述结构中,集水盖52面积比较大,主要用于收集路面低洼处的积水,使积水缓慢进入集水盖52的渗水孔51中,由渗水孔51汇集至集水腔57中,经集水腔57收集过滤,并由排水管54引导至软土层4中,实现积水的排放处理。在本技术中,由低洼处向下渗透过程中,均是采用水的重力缓慢下降,由于积水量大小不同,上方压力也不同,为了加快渗透速度,设计了集水腔57为一个锥形空腔,集水腔57上方与分布在集水盖52上的渗水孔51连通,在渗水孔51内设置有过滤棉58,集水腔57下方与排水管54的管壁53上端连接,并且在集水腔57和排水管54连接处设有过滤网59。集水腔57成为一个独立的空腔,在该空腔与下方排水管54连通,内形成负压区域,促进上方积水的渗透速度。在上述集水腔57的结构基础上,设计集水盖52下表面为向下凸的弧形面,使集水腔57成为一种凹弧形的凹腔。由于渗水孔51直径较小,在污水排除渗水孔51时,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不容易顺利流出,采用弧面设计,可以实现积水沿着弧形面汇流而下,加速排水。若积水水量比较大,避免在排水管54底部出现渗透不及时的情况,在排水管54靠近下方的管壁53上开设有有若干个散水孔56,散水孔56绕着排水管54轴心呈螺旋分布,散水孔56把软土层4和排水管54内腔连通,使存在排水管54内的水尽快排出。本技术中集水盖52、集水腔57与排水管54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方便加工,其中集水腔57的外壁为集水盖52和排水管54的锥形过渡段,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需要经常维护。在维护时,可采用反向冲洗即可清除内部的残留物。本技术在使用时,只需要根据排水装置的外形尺寸,开设一个阶梯孔,或者按照集水盖52的尺寸,开设直孔,然后利用混凝土和软土填埋即可,最后铺设透水层1。因此该技术施工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推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市政路面排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市政路面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路面以及路面内设置的排水装置(5),所述路面是由混凝土层(2)、砂土层(3)和软土层(4)叠加组成,排水装置穿过混凝土层(2)和砂土层(3),其端部与软土层(4)接触,在路面表面铺设透水层(1);所述排水装置包括分布有渗水孔(51)的集水盖(52),在集水盖(52)下方设置有排水管(54),排水管(54)与渗水孔(51)连通,在集水盖(52)和排水管(54)之间设有过渡的集水腔(57),其中集水盖(52)置于混凝土层(2)内,并于混凝土层(2)表面齐平,排水管(54)穿过混凝土层(2)、砂土层(3)和软土层(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路面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路面以及路面内设置的排水装置(5),所述路面是由混凝土层(2)、砂土层(3)和软土层(4)叠加组成,排水装置穿过混凝土层(2)和砂土层(3),其端部与软土层(4)接触,在路面表面铺设透水层(1);所述排水装置包括分布有渗水孔(51)的集水盖(52),在集水盖(52)下方设置有排水管(54),排水管(54)与渗水孔(51)连通,在集水盖(52)和排水管(54)之间设有过渡的集水腔(57),其中集水盖(52)置于混凝土层(2)内,并于混凝土层(2)表面齐平,排水管(54)穿过混凝土层(2)、砂土层(3)和软土层(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路面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54)的下端为出水端(55),其出水端(55)为斜尖结构,其斜尖部分穿过软土层(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路面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腔(57)为一个锥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彬
申请(专利权)人:何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