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电池入底壳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4342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圆柱电池入底壳机构,它涉及圆柱电池的自动生产线技术领域。它的机台上安装控制气缸,控制气缸与电芯变节距装置连接,气爪组合安装在气爪导向滑轨上,气爪组合上设有导向柱,气爪组合上方设有调节节距板,调节节距板上安装有调节节距气缸,电芯变节距装置的后方设有电芯分离气爪,电芯分离气爪后方设有电芯分离气缸,电芯分离气缸前方连接导向轴,电芯挡板上方连接有挡板气缸,电芯分离气爪的前侧上方设有压杆,压杆上设有压力测试仪,压杆上方安装有缓冲滑轨,缓冲滑轨的对面设有导向滑轨,导向滑轨上设有压入机构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它使电芯按照入壳要求等距分离,入壳间距可调节,节省工序,入壳方式可靠。

Cylindrical shell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柱电池入底壳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圆柱电池的自动生产线
,具体涉及圆柱电池入底壳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锂电池到电池模组的生产是我们国家电池行业需要不断突破的重要技术难点,在电池入壳部分技术还是有提升空间,因此我们要突破技术瓶颈提高效率。电芯目前都是用传送带进行送料,电芯状态是立式的,电芯入壳需要有固定的间距,首先要把紧靠的电芯分成相同要求的间距,也就是调整电芯节距,再进行入底壳。目前在中国电池PACK线设备制造行业中,电芯入底壳多数是为了效率,整体进行转移到自制模型中,再进行入底壳,由于电芯数量多,整体入壳还是有一定风险,无法掌握每个电芯的具体位置情况,容易出现放不进去,压坏底壳等情况。本机构是直接进行入壳动作,节省工序,入壳方式可靠,不易有压坏电芯和底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圆柱电池入底壳机构,它使电芯按照入壳要求等距分离,入壳间距可调节,适用不同外壳型号,节省工序,入壳方式可靠,不易有压坏电芯和底壳的问题。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圆柱电池入底壳机构

【技术保护点】
圆柱电池入底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控制气缸、电芯变节距装置、气爪组合、气爪导向滑轨、导向柱、调节节距板、调节节距气缸、电芯分离气缸、气缸安装板、导向轴、导向轴固定板、电芯分离气爪、电芯挡板、挡板气缸、压入机构电机、导向滑轨、缓冲滑轨、缓冲弹簧、压力测试仪、压杆;所述机台上安装控制气缸,控制气缸与电芯变节距装置连接,电芯变节距装置设在控制气缸的后方,电芯变节距装置包括气爪组合、气爪导向滑轨、导向柱、调节节距板、调节节距气缸,气爪组合安装在气爪导向滑轨上,气爪导向滑轨上横向安装有多个气爪组合,气爪组合上方固定设有导向柱,气爪组合上方设有调节节距板,调节节距板上横向设有多个等间距的孔位,每个导...

【技术特征摘要】
1.圆柱电池入底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控制气缸、电芯变节距装置、气爪组合、气爪导向滑轨、导向柱、调节节距板、调节节距气缸、电芯分离气缸、气缸安装板、导向轴、导向轴固定板、电芯分离气爪、电芯挡板、挡板气缸、压入机构电机、导向滑轨、缓冲滑轨、缓冲弹簧、压力测试仪、压杆;所述机台上安装控制气缸,控制气缸与电芯变节距装置连接,电芯变节距装置设在控制气缸的后方,电芯变节距装置包括气爪组合、气爪导向滑轨、导向柱、调节节距板、调节节距气缸,气爪组合安装在气爪导向滑轨上,气爪导向滑轨上横向安装有多个气爪组合,气爪组合上方固定设有导向柱,气爪组合上方设有调节节距板,调节节距板上横向设有多个等间距的孔位,每个导向柱穿插在相对应的孔位中,调节节距板上安装有调节节距气缸,电芯变节距装置的后方设有电芯分离气爪,电芯分离气爪后方设有电芯分离气缸,电芯分离气缸安装在气缸安装板上,电芯分离气缸前方连接导向轴,导向轴通过导向轴固定板上的圆孔,电芯变节距装置和电芯分离气爪之间设有电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石智控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