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降温型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3967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降温型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设置在该充电桩主体顶部的通风口,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底端还设置有一个智能降温底座;该智能降温底座包括下侧面设置有支撑脚的底座主体、通孔、强风风扇、DC‑DC降压电源模块、继电器K、温度触发电路以及电源;所述强风风扇的电机负极接地,该强风风扇的电机的正极经继电器K的常开触点后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降温型充电桩,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智能性与反应速度,很好的避免了灰尘被吹入产品的内部,同时还更好的控制了产品的运行温度,使得充电桩的运行环境温度能够更好的维持在最佳值。

Intelligent cooling type charging p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降温型充电桩
本技术属于电动汽车充电桩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智能降温型充电桩。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纳。随着电动汽车的出现,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充电桩也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充电桩在正常运行时,内部的各个元器件将会持续发热,从而很容易导致产品过热,会大大影响到充电桩的正常使用,同时,由于各个元器件使用时周边环境的温度过高,很容易导致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进一步提高了充电桩的使用成本。充电桩的正常运行的最高环境温度为50℃,而通过降温系统将该充电桩的运行环境温度控制在25-35℃则能够大大提高充电桩的使用效果与使用寿命。在现有技术中,充电桩的智能性不足,其反应速度较低,且散热装置的结构设置并不合理,在散热的过程中很容易将周边的灰尘吹入充电桩内部,进而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不利与产品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智能降温型充电桩,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智能性与反应速度,很好的避免了灰尘被吹入产品的内部,同时还更好的控制了产品的运行温度,使得充电桩的运行环境温度能够更好的维持在最佳值。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智能降温型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设置在该充电桩主体顶部的通风口,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底端还设置有一个智能降温底座,在充电桩主体与智能降温底座之间设置有过滤板,在充电桩主体的侧面还设置有抬升结构;该智能降温底座包括下侧面设置有支撑脚的底座主体,在该底座主体的中部设置有一个竖直贯穿该底座主体的通孔,在该底座主体的通孔中设置的强风风扇,该强风风扇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底座主体的通孔内壁上,在底座主体上还设置有DC-DC降压电源模块,与DC-DC降压电源模块相连接的电源,以及同时与DC-DC降压电源模块和电源相连接的温度触发电路;所述强风风扇的电机负极接地,该强风风扇的电机的正极经温度触发电路后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主体呈长方体结构,且底座主体下侧面设置的支撑脚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脚分别设置在底座主体下侧面的四个边角处,该支撑脚的高度为10-15CM。作为优选,所述过滤板的中心位置上设置有一个与底座主体上通孔直径相同的通孔,且在该通孔中设置有空气过滤网,且该过滤板的上下两侧面均设置有使其分别与充电桩主体和智能降温底座保持密封的密封圈。作为优选,所述抬升结构由向下竖直固定在充电桩主体外侧的液压杆,以及固定在液压杆端部的支撑头组成;所述抬升结构的数量为三个,分别设置在充电桩主体的任意三个与地面垂直的面上,且均设置在同一高度。进一步的,所述温度触发电路由触发芯片U1,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单向晶闸管VS1,串接在单向晶闸管VS1的控制极与P极之间的电阻R1,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负极经滑动变阻器RP1后与单向晶闸管VS1的P即相连接的电容C1,一端与单向晶闸管VS1的控制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温敏电阻RT1,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2,正极与触发芯片U1的CON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2,P极与触发芯片U1的OUT管脚相连接、N即经电阻R5后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的电容C3,一端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6后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4,正极与电阻R4和电阻R6的连接点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4,N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P即经电阻R3后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以及分别与二极管D2并联设置的电阻R7和继电器K组成;其中,单向晶闸管VS1的N即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同时与触发芯片U1的THRES管脚和TRIG管脚相连接,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同时与触发芯片U1的VCC管脚和RESET管脚相连接,电容C1的负极与触发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继电器K的常开触点的一端与电源相连接、另一端与强风风扇相连接,电容C4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P即组成该温度触发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且与DC-DC降压电源模块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温敏电阻RT1设置在充电桩主体的内部中间位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智能降温底座来降低充电桩在使用时内部元器件周边的温度,大大降低了各个元器件运行环境的温度,更好的保护了元器件的正常使用,提高了充电桩的使用寿命。(2)本技术在充电桩主体的顶部设置通风孔,大大提高了智能降温底座在运行时散热风的排出效果,进而提高了产品的整体散热效果。(3)本技术设置有过滤板,能够更好的保护充电桩主体,避免降温的过程中强风风扇将杂质吹入充电桩主体中,从而更好的维护了充电桩主体内部的洁净度,为产品的运行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环境。(4)本技术在底座主体的下侧设置有支撑脚,使得底座主体拥有10-15CM的离地间隙,从而更好的保证了强风风扇在运行时空气的流通效果,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降温效果。(5)本技术设置有抬升结构,可以在需要清理智能降温底座或过滤板时支撑起充电桩主体,进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降低了产品的部件清理难度。(6)本技术设置有温度触发电路,在充电桩主体内部的运行温度超过预设值时才会启动强风风扇对其进行降温,从而使得充电桩主体内部的各项元器件能够更长时间的保持在最佳的运行温度下进行使用,同时还很好的降低了产品工作时的耗电量,提高了产品的智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智能降温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智能降温系统的连接框图。图5为本技术的温度触发电路的电路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充电桩主体;2、通风孔;3、智能降温底座;4、过滤板;5、液压杆;6、支撑头;31、底座主体;32、强风风扇;41、空气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2、4所示,智能降温型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1,设置在该充电桩主体1顶部的通风口2,所述充电桩主体1的底端还设置有一个智能降温底座3,在充电桩主体1与智能降温底座3之间设置有过滤板4,在充电桩主体1的侧面还设置有抬升结构;该智能降温底座3包括下侧面设置有支撑脚的底座主体31,在该底座主体31的中部设置有一个竖直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智能降温型充电桩

【技术保护点】
智能降温型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1),设置在该充电桩主体(1)顶部的通风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主体(1)的底端还设置有一个智能降温底座(3),在充电桩主体(1)与智能降温底座(3)之间设置有过滤板(4),在充电桩主体(1)的侧面还设置有抬升结构;该智能降温底座(3)包括下侧面设置有支撑脚的底座主体(31),在该底座主体(31)的中部设置有一个竖直贯穿该底座主体(31)的通孔,在该底座主体(31)的通孔中设置的强风风扇(32),该强风风扇(32)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底座主体(31)的通孔内壁上,在底座主体(31)上还设置有DC‑DC降压电源模块,与DC‑DC降压电源模块相连接的电源,以及同时与DC‑DC降压电源模块和电源相连接的温度触发电路;所述强风风扇(32)的电机负极接地,该强风风扇(32)的电机的正极经温度触发电路后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降温型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1),设置在该充电桩主体(1)顶部的通风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主体(1)的底端还设置有一个智能降温底座(3),在充电桩主体(1)与智能降温底座(3)之间设置有过滤板(4),在充电桩主体(1)的侧面还设置有抬升结构;该智能降温底座(3)包括下侧面设置有支撑脚的底座主体(31),在该底座主体(31)的中部设置有一个竖直贯穿该底座主体(31)的通孔,在该底座主体(31)的通孔中设置的强风风扇(32),该强风风扇(32)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底座主体(31)的通孔内壁上,在底座主体(31)上还设置有DC-DC降压电源模块,与DC-DC降压电源模块相连接的电源,以及同时与DC-DC降压电源模块和电源相连接的温度触发电路;所述强风风扇(32)的电机负极接地,该强风风扇(32)的电机的正极经温度触发电路后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降温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主体(31)呈长方体结构,且底座主体(31)下侧面设置的支撑脚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脚分别设置在底座主体(31)下侧面的四个边角处,该支撑脚的高度为10-15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降温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4)的中心位置上设置有一个与底座主体(31)上通孔直径相同的通孔,且在该通孔中设置有空气过滤网(41),且该过滤板(4)的上下两侧面均设置有使其分别与充电桩主体(1)和智能降温底座(3)保持密封的密封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降温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结构由向下竖直固定在充电桩主体(1)外侧的液压杆(5),以及固定在液压杆(5)端部的支撑头(6)组成;所述抬升结构的数量为三个,分别设置在充电桩主体(1)的任意三个与地面垂直的面上,且均设置在同一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锋辜子恒王中昱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豪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