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降温的电发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44212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1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降温的电发夹,包括第一夹板、第一发热板、第二夹板以及第二发热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散热孔、第一散热片、第一铜板、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半导体制冷片、第一滑板、第一排气孔、第二散热孔、第二散热片、第二铜板、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半导体制冷片、第二滑板、第二排气孔,该新型智能降温的电发夹,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价格低廉,通过使用该装置,可智能化的对电发夹处的发热板进行快速降温,避免了使用人员误接触发热板时,被发热板烫伤,对使用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Novel intelligent cooling electric hair cli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intelligent electric hairpin cooling, including the first splint, the first heating plate, second plate and second heating plat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heat radiation hole, the first heat sink, the first copper plate, a first temperature sensor, a first 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ng piece, the first plate, a first vent hole and the second cooling second holes, heat sink, second copper, second temperature sensors and second 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on piece, plate, second rows of second holes, electric hair clips, the new intelligent cooling ingenious structure, powerful function, simple operation, low price, through the use of the device of electric heating plate at the hairpin intelligent rapid cooling avoid the use of personnel, false contact heating plate, the heating plate is burned, to protect the use of perso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发夹,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智能降温的电发夹
技术介绍
目前,电发夹在使用过程中,电发夹处的发热板处于高温状态,传统的发热板降温方式多采用常温状态下自然降温,此种方式,降温效率差,降温时间长,当使用人员误接触发热板时,会烫伤使用人员的皮肤,对使用人员造成伤害,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智能降温的电发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智能降温的电发夹,来解决目前传统的电发夹降温方式过于简单,降温时间长,对使用人员造成伤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智能降温的电发夹,包括第一夹板、第一发热板、第二夹板以及第二发热板,还包括第一散热孔、第一散热片、第一铜板、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半导体制冷片、第一滑板、第一排气孔、第二散热孔、第二散热片、第二铜板、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半导体制冷片、第二滑板、第二排气孔,所述的第一散热孔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第一散热孔均匀分布于第一夹板内部左侧底端,所述的第一散热孔为圆形通孔,所述的第一散热片位于第一发热板底部,所述的第一散热片与第一发热板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铜板位于第一散热片底部,所述的第一铜板与第一散热片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第一铜板内部底端中侧,所述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一铜板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半导体制冷片位于第一铜板底部,所述的第一半导体制冷片与第一铜板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滑板位于第一夹板内部左侧下端,所述的第一滑板与第一夹板滑动相连,所述的第一排气孔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第一排气孔均匀分布于第一滑板内部,所述的第一排气孔为圆形通孔,所述的第二散热孔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第二散热孔均匀分布于第二夹板内部左侧顶端,所述的第二散热孔为圆形通孔,所述的第二散热片位于第二发热板顶部,所述的第二散热片与第二发热板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铜板位于第二散热片顶部,所述的第二铜板与第二散热片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第二铜板内部顶端中侧,所述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二铜板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半导体制冷片位于第二铜板顶部,所述的第二半导体制冷片与第二铜板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滑板位于第二夹板内部左侧上端,所述的第二滑板与第二夹板滑动相连,所述的第二排气孔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第二排气孔均匀分布于第二滑板内部,所述的第二排气孔为圆形通孔。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夹板内部左侧下端还设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的第一电磁铁与第一夹板螺纹相连。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滑板内部左侧下端还设有第二电磁铁,所述的第二电磁铁与第一滑板螺纹相连。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滑板左侧上端还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的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一滑板胶水相连,且所述的第一弹簧另一端与第一夹板胶水相连。进一步,所述的第二夹板内部左侧上端还设有第三电磁铁,所述的第三电磁铁与第二夹板螺纹相连。进一步,所述的第二滑板内部左侧上端还设有第四电磁铁,所述的第四电磁铁与第二滑板螺纹相连。进一步,所述的第二滑板左侧下端还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的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二滑板胶水相连,且所述的第二弹簧另一端与第二夹板胶水相连。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夹板内部右侧还设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与第一夹板螺纹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新型智能降温的电发夹,使用时,当使用人员使用该装置时,第一发热板和第二发热板处于高温的状态,此时第一发热板的降温方式是第一散热片将第一发热板所产生的温度进行吸收并传递给第一铜板,当第一铜板的温度高于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设定的标准值时,第一温度传感器被激活,在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作用下,使得第一电磁铁得电,即第一电磁铁对第二电磁铁进行吸附,通过第一电磁铁对第二电磁铁的吸附,使得第二电磁铁带动第一滑板做由右向左移动,其目的是为了让第一排气孔和第一散热孔处于重合的状态,同步,在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半导体制冷片被开启,第一半导体制冷片将第一铜板的温度进行吸收,并将吸收后的温度由重合状态的第一排气孔和第一散热孔处排出外界,当第一铜板的温度低于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设定的标准值时,第一半导体制冷片停止工作,同步,第一电磁铁失电,此时,在第一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滑板带动第二电磁铁做由左向右移动,即第一排气孔和第一散热孔处于错位的状态,同理,第二发热板的降温方式是第二散热片将第二发热板所产生的温度进行吸收并传递给第二铜板,当第二铜板的温度高于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设定的标准值时,第二温度传感器被激活,在第二温度传感器的作用下,使得第三电磁铁得电,即第三电磁铁对第四电磁铁进行吸附,通过第三电磁铁对第四电磁铁的吸附,使得第四电磁铁带动第二滑板做由右向左移动,其目的是为了让第二排气孔和第二散热孔处于重合的状态,同步,在第二温度传感器的作用下,使得第二半导体制冷片被开启,第二半导体制冷片将第二铜板的温度进行吸收,并将吸收后的温度由重合状态的第二排气孔和第二散热孔处排出外界,当第二铜板的温度低于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设定的标准值时,第二半导体制冷片停止工作,同步,第三电磁铁失电,此时,在第二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二滑板带动第四电磁铁做由左向右移动,即第二排气孔和第二散热孔处于错位的状态,该新型智能降温的电发夹,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价格低廉,通过使用该装置,可智能化的对电发夹处的发热板进行快速降温,避免了使用人员误接触发热板时,被发热板烫伤,对使用人员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蓄电池是为了给该装置提供能量供应,该装置无需外界电源即可正常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新型智能降温的电发夹的主视剖视图;图2是第一夹板局部剖视放大图;图3是第二夹板局部剖视放大图。第一夹板1、第一发热板2、第二夹板3、第二发热板4、第一散热孔5、第一散热片6、第一铜板7、第一温度传感器8、第一半导体制冷片9、第一滑板10、第一排气孔11、第二散热孔12、第二散热片13、第二铜板14、第二温度传感器15、第二半导体制冷片16、第二滑板17、第二排气孔18、第一电磁铁101、蓄电池102、第三电磁铁301、第二电磁铁1001、第一弹簧1002、第四电磁铁1701、第二弹簧170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新型智能降温的电发夹,包括第一夹板1、第一发热板2、第二夹板3、第二发热板4、第一散热孔5、第一散热片6、第一铜板7、第一温度传感器8、第一半导体制冷片9、第一滑板10、第一排气孔11、第二散热孔12、第二散热片13、第二铜板14、第二温度传感器15、第二半导体制冷片16、第二滑板17、第二排气孔18,所述的第一散热孔5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第一散热孔5均匀分布于第一夹板1内部左侧底端,所述的第一散热孔5为圆形通孔,所述的第一散热片6位于第一发热板2底部,所述的第一散热片6与第一发热板2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铜板7位于第一散热片6底部,所述的第一铜板7与第一散热片6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温度传感器8位于第一铜板7内部底端中侧,所述的第一温度传感器8与第一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智能降温的电发夹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智能降温的电发夹,包括第一夹板、第一发热板、第二夹板以及第二发热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散热孔、第一散热片、第一铜板、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半导体制冷片、第一滑板、第一排气孔、第二散热孔、第二散热片、第二铜板、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半导体制冷片、第二滑板、第二排气孔,所述的第一散热孔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第一散热孔均匀分布于第一夹板内部左侧底端,所述的第一散热孔为圆形通孔,所述的第一散热片位于第一发热板底部,所述的第一散热片与第一发热板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铜板位于第一散热片底部,所述的第一铜板与第一散热片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第一铜板内部底端中侧,所述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一铜板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半导体制冷片位于第一铜板底部,所述的第一半导体制冷片与第一铜板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滑板位于第一夹板内部左侧下端,所述的第一滑板与第一夹板滑动相连,所述的第一排气孔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第一排气孔均匀分布于第一滑板内部,所述的第一排气孔为圆形通孔,所述的第二散热孔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第二散热孔均匀分布于第二夹板内部左侧顶端,所述的第二散热孔为圆形通孔,所述的第二散热片位于第二发热板顶部,所述的第二散热片与第二发热板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铜板位于第二散热片顶部,所述的第二铜板与第二散热片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第二铜板内部顶端中侧,所述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二铜板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半导体制冷片位于第二铜板顶部,所述的第二半导体制冷片与第二铜板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滑板位于第二夹板内部左侧上端,所述的第二滑板与第二夹板滑动相连,所述的第二排气孔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第二排气孔均匀分布于第二滑板内部,所述的第二排气孔为圆形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智能降温的电发夹,包括第一夹板、第一发热板、第二夹板以及第二发热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散热孔、第一散热片、第一铜板、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半导体制冷片、第一滑板、第一排气孔、第二散热孔、第二散热片、第二铜板、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半导体制冷片、第二滑板、第二排气孔,所述的第一散热孔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第一散热孔均匀分布于第一夹板内部左侧底端,所述的第一散热孔为圆形通孔,所述的第一散热片位于第一发热板底部,所述的第一散热片与第一发热板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铜板位于第一散热片底部,所述的第一铜板与第一散热片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第一铜板内部底端中侧,所述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一铜板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半导体制冷片位于第一铜板底部,所述的第一半导体制冷片与第一铜板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滑板位于第一夹板内部左侧下端,所述的第一滑板与第一夹板滑动相连,所述的第一排气孔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第一排气孔均匀分布于第一滑板内部,所述的第一排气孔为圆形通孔,所述的第二散热孔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第二散热孔均匀分布于第二夹板内部左侧顶端,所述的第二散热孔为圆形通孔,所述的第二散热片位于第二发热板顶部,所述的第二散热片与第二发热板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铜板位于第二散热片顶部,所述的第二铜板与第二散热片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第二铜板内部顶端中侧,所述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二铜板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半导体制冷片位于第二铜板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华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华能达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