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底泥一体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2592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5 0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底泥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对应河道宽度和高度设置的对河道底泥进行分选处理的格栅机、对分选后的底泥进行搅拌固结处理的双轴搅拌机、将底泥改性剂加入分选后的底泥中的供料机、将分选后的底泥输送至所述供料机的底泥输送机;所述底泥输送机设置在所述格栅机下方,并且所述底泥输送机、供料机和双轴搅拌机依次排布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河道底泥一体化处理装置,各部分连接形成一体的处理装置,合理紧凑,占地面积小,对底泥处理效率高。整个装置可车载,运输方便,进场出场速度快,可适用于城市河道的清淤工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底泥一体化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河道清淤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河道底泥一体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根据关于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编制的原则性要求,城市黑臭水体的整治应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生态修复”的基本技术路线具体实施。其中,内源治理是指通过常见的内源治理技术(底泥生态疏浚技术、底泥原位覆盖污染控释技术、底泥生物修复技术等、生物制剂原位净化技术),对黑臭水体的内源污染进行治理。在很多城市河道,河道上方有很多的桥梁,同时在两岸有很多的建筑物,而且建筑物非常密集,河道施工中需要对边坡进行支护加固,以能够更好的对河道进行保护。由于河道周围建筑比较密集,这样也使得河道清淤施工面临着非常多的问题,如:施工占地和周边环境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河道清淤工作的时候,对处理的设备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目前的处理设备各部分开设置,占地面积大,一般都设置在特定的厂区,从而需要将底泥运输至厂区进行处理,效率不高且不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合理紧凑,占地面积小且处理效率高的河道底泥一体化处理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河道底泥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对应河道宽度和高度设置的对河道底泥进行分选处理的格栅机、对分选后的底泥进行搅拌固结处理的双轴搅拌机、将底泥改性剂加入分选后的底泥中的供料机、将分选后的底泥输送至所述供料机的底泥输送机;所述底泥输送机设置在所述格栅机下方,并且所述底泥输送机、供料机和双轴搅拌机依次排布连接。优选地,所述供料机集成在所述双轴搅拌机的一端。优选地,所述供料机包括放置底泥改性剂的供料罐、设置在所述供料罐下方并连接所述双轴搅拌机的混合仓。优选地,所述底泥输送机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一端连接所述格栅机,另一端连接所述供料机。优选地,所述河道底泥一体化处理装置还包括传送搅拌固结处理后的底泥的第一输送机;所述第一输送机连接在所述双轴搅拌机远离所述底泥输送机的一侧。优选地,所述第一输送机为带式输送机。优选地,所述河道底泥一体化处理装置还包括传送所述格栅机分选出来的杂物的第二输送机;所述第二输送机连接在所述格栅机远离所述供料机的一侧。优选地,所述第二输送机为带式输送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各部分连接形成一体的处理装置,合理紧凑,占地面积小,对底泥处理效率高,可连续作业,自动化程度比较高。整个装置可车载,运输方便,进场出场速度快,可适用于城市河道的清淤工程。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河道底泥一体化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河道底泥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格栅机10,依次排布连接的底泥输送机20、供料机30和双轴搅拌机40,底泥输送机20设置在格栅机10下方,与格栅机10、供料机30和双轴搅拌机40等组成一体化的处理装置,用于对河道底泥进行处理。其中,格栅机10对应河道宽度和高度设置,可布置在河道中,对河道底泥进行分选处理。挖泥机将河道底泥挖起置于格栅机10中,通过格栅机10将底泥中较大粒径碎石、砖块等尺寸大于10mm的杂物拦截清除。优选地,格栅机10采用回转式格栅机。底泥输送机20连接在格栅机10下方,将分选后的底泥输送至供料机30和双轴搅拌机40。底泥输送机20可包括传送带,传送带的一端连接格栅机10,另一端连接供料机30。供料机30为底泥的搅拌固结提供底泥改性剂,在底泥进入双轴搅拌机40前,将底泥改性剂加入分选后的底泥中。本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供料机30包括放置底泥改性剂的供料罐31、设置在供料罐31下方并连接双轴搅拌机40的混合仓32。供料罐31中的底泥改性剂通过供料罐31底部的料斗结构进入混合仓32内,以控制底泥改性剂的加入量。供料机30可以采用连续计量供料方式,保证了整个装置的可连续作业。双轴搅拌机40对分选后的底泥进行搅拌固结处理。双轴搅拌机40主要由机壳、螺旋轴总成、驱动装置、配管、盖板、链罩等部件组成;螺旋轴总成是双轴搅拌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组成部分主要有左右旋向螺旋轴、轴承座、轴承套、轴承盖、齿轮、链轮、油杯、叶片等零部件。底泥输送机20将分选后的底部输送到混合仓32内,与底泥改性剂混合。混合仓32可以组装方式组合在双轴搅拌机40的一端,通过双轴搅拌机40的两根螺旋轴同步旋转,输送底泥和底泥改性剂的同时将两者充分混合。供料机30也可以集成在双轴搅拌机40的一端,形成具有配料部分的搅拌机。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河道底泥一体化处理装置还可包括第一输送机50,连接在双轴搅拌机40远离底泥输送机20的一侧,将搅拌固结处理后进行传送,例如传送至运输车60上,再通过运输车60运至其他地方再处理或利用。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河道底泥一体化处理装置还可包括第二输送机70,传送格栅机10分选出来的杂物。第二输送机70连接在格栅机10远离供料机30的一侧。第二输送机70传送的杂物可外运处理。第一输送机50和第二输送机70均可采用带式输送机。本技术的河道底泥一体化处理装置中,各部分之间的连接还可通过管道连接,提高自动化施工程度。此外,本技术的河道底泥一体化处理装置,整体可装入标准集装箱(5.9m×2.3m×2.4m),形成集装箱一体化处理装置,便于车载运输,减少施工面积,进场出场速度快。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河道底泥一体化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河道底泥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河道宽度和高度设置的对河道底泥进行分选处理的格栅机(10)、对分选后的底泥进行搅拌固结处理的双轴搅拌机(40)、将底泥改性剂加入分选后的底泥中的供料机(30)、将分选后的底泥输送至所述供料机(30)的底泥输送机(20);所述底泥输送机(20)设置在所述格栅机(10)下方,并且所述底泥输送机(20)、供料机(30)和双轴搅拌机(40)依次排布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底泥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河道宽度和高度设置的对河道底泥进行分选处理的格栅机(10)、对分选后的底泥进行搅拌固结处理的双轴搅拌机(40)、将底泥改性剂加入分选后的底泥中的供料机(30)、将分选后的底泥输送至所述供料机(30)的底泥输送机(20);所述底泥输送机(20)设置在所述格栅机(10)下方,并且所述底泥输送机(20)、供料机(30)和双轴搅拌机(40)依次排布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底泥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机(30)集成在所述双轴搅拌机(40)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底泥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机(10)为回转式格栅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底泥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机(30)包括放置底泥改性剂的供料罐(31)、设置在所述供料罐(31)下方并连接所述双轴搅拌机(40)的混合仓(32)。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河清吴乾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泰通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