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孟成专利>正文

积木单元及积木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1288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4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积木单元及积木组合结构,包括外壳体、配置在外壳体内部的内置构件以及至少一个通过外壳体及内置构件配合形成的用于接合另一积木单元的结合部,结合部包括布设在外壳体的圆形通孔以及设置在内置构件端部的支持圆台,支持圆台安装于所述圆形通孔下方并对应匹配成环形卡槽,在所述圆形通孔外缘设有至少一个卡齿,积木单元通过所述卡齿可旋转插接于另一积木单元的环形卡槽使积木单元两两接合。该积木单元及积木组合结构,无需其他结构即可实现积木单元间相互接合,结构简单,便于快速生产,节省材料成本,且同一积木单元上可根据需要集中设置多个连接位点,这能够给玩家提供了更多样的拼合方式,增强了可玩性和趣味性。

Block structure of building blocks and building block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uilding block unit and building block combination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body, a built-in component in the shell body and at least one of the outer casing and built-in component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other building blocks for engaging unit formation, including the combination of layout in the shell and is arranged in the built-in circular hole. End components support platform, support platform is arranged in the circular holes below and matching into a ring slot, at least one card teeth arranged at the outer edge of circular holes, blocks inserted in another unit of rotary unit block ring slot to block unit 22 engagement by the card teeth. The building unit and building structure, no other structure can be realized between the building block un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connection, fast production, saving material cost, and the same building unit may according to need to set a plurality of connection sites, which can provide more kind of combination to enhance the playability of the game player. And interes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积木单元及积木组合结构
本技术涉及玩具
,具体涉及一种积木单元及积木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积木作为一种早教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儿童智力的开发,通过拼合、扭转操作,可将积木拼接成不同造型,能够有效培养及提高儿童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及想像力,促进数字、空间概念的早期形成和发展,综合提升儿童智力。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积木的连接结构较为复杂,且同一个积木单元上可连接其他积木结构的连接位点较少,组合方式较为单一。而有的积木虽然结合位点多,但需其他独立结构配合方可完成,结构繁复且不易保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积木组合方式单一、结构繁复且不易保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积木单元,包括外壳体、配置在外壳体内部的内置构件以及至少一个通过外壳体及内置构件配合形成的用于接合另一积木单元的结合部,结合部包括布设在外壳体的圆形通孔以及设置在内置构件端部的支持圆台,支持圆台安装于所述圆形通孔下方并对应匹配成环形卡槽,在圆形通孔外缘设有至少一个卡齿,积木单元通过所述卡齿可旋转插接于另一积木单元的环形卡槽使积木单元两两接合。优选地,圆形通孔包括外侧的上缘、内侧的下缘以及沿圆形通孔厚度方向延伸的侧壁,在圆形通孔上缘向积木单元外侧延伸一预设长度的卡齿,卡齿与圆形通孔面呈一个预定角度的侧倾夹角,侧倾夹角为锐角或直角,所述支持圆台设有凸缘部及与卡齿的形状数量匹配的凹陷部,卡齿通过凹陷部插接所述环形卡槽并通过凸缘部可转动地限位在环形卡槽内。优选地,卡齿设于圆形通孔上缘并沿球体表面切线方向延伸一预设长度,所述圆形通孔的侧壁自下缘向上缘延伸并在径向方向逐渐向外侧以与所述卡齿适配的角度倾斜。优选地,卡齿可旋转卡接所述环形卡槽,在支持圆台凸缘部下方还设置有用于限制卡齿过量旋转的拦挡部,所述卡槽还设有弹性贴附层,所述弹性贴附层位于所述卡齿与环形卡槽之间。优选地,内置构件包括用于接合所述外壳体的支撑端,以所述支撑端为中心向外延伸出与所述圆形通孔数量匹配的连接柄,所述支持圆台对应设置在连接柄的端部。优选地,外壳体设置为球体,包括相互接合的上半球部及下半球部,在所述上半球部和/或下半球部分别设置至少一个结合部,所述内置构件包括内置于上半球部的第一构件和内置于下半球部的第二构件,二者设有用于接合所述外壳体的基台,所述连接柄安装在基台边缘。优选地,上半球及下半球部分别以球体中心为参考中心同纬线等距设有四个结合部,结合部中心的径向截面上,两两结合部与球心在截面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直角。优选地,在上、下半球部之间还设有用于连接两个半球部的中部圆环,在中部圆环的上、下两向分别接合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在所述上、下半球部内侧还分别设有用于两个半球对应匹配相连的中空圆柱接合座及圆柱连接轴。优选地,中部圆环安装有接合座,在所述第一构件的支持圆台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接合部和至少一个第二接合部,在第二构件的支持圆台底部设有数量匹配的第三接合部和第四接合部,在所述第一接合部和第三接合部设有在轴向方向延伸贯穿的通孔,第二接合部和第四接合部为一预定长度的圆柱轴体,第一接合部卡入所述接合座并通过内部的通孔接合第四接合部,所述第二接合部直接接合于第三接合部。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积木组合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积木单元,积木单元通过所述结合部对应组合成整体。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由于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通过卡齿与卡槽可旋转连接相互接合的积木单元及积木组合结构,无需其他结构即可实现功能,结构简单,便于快速生产,节省材料成本,且同一积木单元上可根据需要集中设置多个连接位点,这能够给玩家提供了更多样的拼合方式,增强了可玩性和趣味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实施例1积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内置构件的内侧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中部圆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外壳体的内侧结构示意图。1-外壳体;2-内置构件;3-结合部;4-圆形通孔;5-支持圆台;6-环形卡槽;7-卡齿;8-凸缘部;9-凹陷部;10-中部圆环;11-基台;12-连接柄;13-接合座;14-第一接合部;15-第二接合部;16-中空圆柱接合座;17-圆柱连接轴;18-第一紧固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现有的积木连接结构较为复杂,且在同一积木单元上可连接其他积木结构的位点较少,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积木单元,结合图1所示,包括外壳体1、配置在外壳体1内部的内置构件2以及至少一个通过外壳体1及内置构件2配合形成的用于接合另一积木单元的结合部3,结合部3包括布设在外壳体1的圆形通孔4以及设置在内置构件2端部的支持圆台5,支持圆台5安装于所述圆形通孔4下方并对应匹配成环形卡槽6,在所述圆形通孔4外缘设有至少一个卡齿7,积木单元通过所述卡齿可旋转插接于另一积木单元的环形卡槽使积木单元两两接合。本实施例中,积木单元设置为球体,包括相互接合的上半球部及下半球部,在所述上半球部和/或下半球部分别设置至少一个结合部。在其他实施例中积木单元还可以为长方体、锥体等立体形状,且可根据需要设置结合部的数量,只要能够满足结合部的设置条件,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为进一步合理化结合部的分布,实现可玩性、趣味性与实用性的平衡,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所述上半球及下半球部分别以球体中心为参考中心同纬线等距设有四个结合部3,结合部中心的径向截面上,两两结合部与球心在截面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所述内置构件包括用于接合所述外壳体的支撑端,以支撑端为中心向外延伸出与所述圆形通孔数量匹配的连接柄,所述支持圆台对应设置在连接柄的端部。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所述圆形通孔1包括外侧的上缘、内侧的下缘以及沿圆形通孔厚度方向延伸的侧壁,在圆形通孔1上缘向球体外侧延伸一预设长度的卡齿7,卡齿7与所述圆形通孔面呈一个预定角度的侧倾夹角,侧倾夹角可设为锐角或直角。如图2所示,所述支持圆台5设有凸缘部8及与卡齿7的形状数量匹配的凹陷部9,卡齿通过凹陷部插接所述环形卡槽并通过凸缘部转动地限位在环形卡槽内。为合理化积木单元结合部位的设置,节省空间,提高使用的安全性,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积木单元,该卡齿设于圆形通孔外缘并沿球体表面切线方向延伸形成,在尽量减少尖锐棱角的同时,提升了积木单元的实用性和美观度。该卡齿为一预设长度,为配合卡齿卡接,该圆形通孔的侧壁自下缘向上缘延伸,并在径向方向逐渐向外侧以与所述卡齿适配的角度倾斜。为保证卡齿可旋转卡接在环形凹槽的状态,避免因过量旋转卡齿导致相连的积木单元意外分离的情况,本实施例在支持圆台凸缘部下方还设置有用于限制卡齿过量旋转的拦挡部,该拦挡部一般设置在卡齿旋入环形凹槽后可抵达且不至于导致积木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积木单元及积木组合结构

【技术保护点】
积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配置在外壳体内部的内置构件以及至少一个通过外壳体及内置构件配合形成的用于接合另一积木单元的结合部,结合部包括布设在外壳体的圆形通孔以及设置在内置构件端部的支持圆台,支持圆台安装于所述圆形通孔下方并对应匹配成环形卡槽,在圆形通孔外缘设有至少一个卡齿,积木单元通过所述卡齿可旋转插接于另一积木单元的环形卡槽使积木单元两两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1.积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配置在外壳体内部的内置构件以及至少一个通过外壳体及内置构件配合形成的用于接合另一积木单元的结合部,结合部包括布设在外壳体的圆形通孔以及设置在内置构件端部的支持圆台,支持圆台安装于所述圆形通孔下方并对应匹配成环形卡槽,在圆形通孔外缘设有至少一个卡齿,积木单元通过所述卡齿可旋转插接于另一积木单元的环形卡槽使积木单元两两接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通孔包括外侧的上缘、内侧的下缘以及沿圆形通孔厚度方向延伸的侧壁,在圆形通孔上缘向积木单元外侧延伸一预设长度的卡齿,卡齿与圆形通孔面呈一个预定角度的侧倾夹角,侧倾夹角为锐角或直角,所述支持圆台设有凸缘部及与卡齿的形状数量匹配的凹陷部,卡齿通过凹陷部插接所述环形卡槽并通过凸缘部可转动地限位在环形卡槽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积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齿设于圆形通孔上缘并沿球体表面切线方向延伸一预设长度,所述圆形通孔的侧壁自下缘向上缘延伸并在径向方向逐渐向外侧以与所述卡齿适配的角度倾斜。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积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齿可旋转卡接所述环形卡槽,在支持圆台凸缘部下方还设置有用于限制卡齿过量旋转的拦挡部,所述卡槽还设有弹性贴附层,所述弹性贴附层位于所述卡齿与环形卡槽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构件包括用于接合所述外壳体的支撑端,以支撑端为中心向外延伸出与所述圆形通孔数量匹配的连接柄,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孟成
申请(专利权)人:李孟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