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牛角间的清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0514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4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申请属于动物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种牛角间的清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牛舍的入口处设置通道,通道包括清洗段和喷淋段;2.放牛后,人工用水清洗种牛,将种牛身上大部分尘土、牛粪清洗干净;3.将种牛赶到通道的清洗段内,清洗段包括导轨、角间清洗装置、饲料槽和双出轴电机,导轨设置在通道上,双出轴电机滑动连接在导轨上,饲料槽设置在双出轴电机上。角间清洗装置设置在饲料槽上,包括储存箱、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二支杆、水平杆、单轴电机和刷子;4.将种牛赶到喷淋段内,喷淋段的顶部喷淋管;5.当种牛从喷淋段走出后,将种牛擦干;6.将角间清洗装置复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种牛角间难以清洗的问题。

Cleaning method between cattle horns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nimal breeding, in particular discloses a horn between the cleaning metho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in the barn at the entrance channel, including channel cleaning and spraying stage; 2. cattle, cattle cattle artificial water cleaning, will be on the part of the dust, clean the cleaning dung; 3. some cattle rushed to the channel within the cleaning section comprises a guide rail, the angle between the cleaning device, feed and double shaft motor, guide rail is arranged on the channel, double shaft motor is in sliding connection with the guide rail, the feed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double shaft motor. The angle between cleaning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trough, comprises a storage box, a first supporting rod, second supporting rod, second supporting rod, a horizontal rod, single axis motor and brush; 4. cattle rushed to spray, spray spray top tube; 5. when the cattle out from the spraying section after the dry cow; 6. the angle between the cleaning device reset. The aim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is difficult to clean between the horns of the cat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牛角间的清洗方法
本专利技术申请属于动物养殖
,具体公开了一种种牛角间的清洗方法。
技术介绍
种牛主要是用于和奶牛配种,所以种牛的精液质量至关重要。为了保证种牛的精液质量,在养殖种牛时不仅提高种牛饲料的质量,还要注意种牛的清洁卫生。种牛休息时是躺卧的,所以种牛的身上会沾染牛粪、尘土等,如果不定期清洗种牛,可能会导致种牛染上皮肤病,这对种牛的健康极其不利,也会降低种牛精液的质量。同时种牛的角间很难清洗,人工清洗效率低、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种牛角间的清洗方法,以解决种牛角间难以清洗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为:种牛角间的清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牛舍的入口处设置通道,通道包括清洗段和喷淋段;步骤二:放牛后,人工用水清洗种牛,将种牛身上大部分尘土、牛粪清洗干净;步骤三:将种牛赶到通道的清洗段内,所述清洗段包括导轨、角间清洗装置、饲料槽和双出轴电机,所述导轨包括水平部和上升部,所述水平部水平设置在通道的两个侧壁上,所述上升部竖直设置在通道末端,所述双出轴电机的两个输出端上均设有滚轮,滚轮滑动连接在导轨上,所述饲料槽设置在双出轴电机上,饲料槽距离通道底面的高度为40-45cm,所述角间清洗装置设置在饲料槽上,角间清洗装置包括储存箱、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二支杆、水平杆、单轴电机和刷子,所述储存箱设置在饲料槽的上方,储存箱的底部设有开口,储存箱的底部还设有第一挡板和限位块,第一挡板的一端铰接在储存箱的底部且第一挡板放置在限位块上,所述第一支杆竖直设置,第一支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储存箱上,第一支杆还与水平杆的中部铰接,第一支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挡板的一端铰接,第二挡板的另一端与饲料槽的内壁底部相抵,第二挡板靠近储存箱的一侧上还设有推杆和第二支杆,推杆还与第一挡板连接,第二支杆与水平杆上靠近储存箱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支杆与水平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水平杆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杆铰接,第三支杆还与单轴电机连接,单轴电机的输出端与刷子连接,刷子位于饲料槽的上方;步骤四:将种牛赶到喷淋段内,所述喷淋段的顶部设有水箱,水箱上连接有喷淋管,喷淋管上设有电磁阀;步骤五:当种牛从喷淋段走出后,将种牛擦干;步骤六:将角间清洗装置复位。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当种牛进入到通道内后,会看到饲料槽中的饲料,种牛会在饲料的引诱下主动前进。此时启动双出轴电机,滚轮开始转动,双出轴电机就会在导轨上向前移动。当种牛在吃饲料槽中的饲料时,种牛的头部会将第二挡板顶起,同时第二挡板也会将推杆和第一挡板推起,所以储存箱内的饲料会掉落到饲料槽中。当第二挡板被顶起后,第二支杆也会随之被顶起,由于第二支杆与水平杆的一端铰接,水平杆的中部与第一支杆铰接,所以在第二支杆上升时,水平杆上靠近第二支杆的一端会上升,水平杆的另一端会下降。同时铰接在水平杆另一端的第三支杆也会随之下降,第三支杆上的刷子就能够触碰到种牛的角间,再打开单轴电机就可以对种牛角间进行清洗。当种牛进入喷淋段后,打开电磁阀就能对种牛进行喷淋,将其角间的污垢、尘土冲干净。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清洗装置能够将种牛的角间清洗干净。2.清洗装置中的角间清洗装置可以在导轨上移动,角间清洗装置上的饲料槽中装有饲料,可以引诱种牛前进,能够防止种牛在进入通道后原地不动。3.当种牛看到饲料槽中的饲料后,会去吃饲料,由于饲料槽距离通道底面的高度为40-45cm,而普通的饲料槽高度一般在50左右,所以种牛必须低下头去吃饲料。此时种牛的头部会将第二挡板顶起,然后将第一挡板向上推动,此时储存箱内的饲料能够自动向下掉。只需在储存箱内加入饲料即可,而没有该结构就必须经常向饲料槽内添加饲料。4.种牛的角间是种牛身上比较敏感的部位,但是角间清洗装置只有在种牛吃饲料时才能够对种牛的角间进行清洗,而此时进食能够分散种牛的注意力,减少其敏感度。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刷子上设有海绵。采用本方案可以增加刷子的柔软度,防止刷子太硬导致种牛皮肤被擦伤。优选方案二: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挡板与饲料槽远离储存箱的一端的距离为10cm。如果挡板将饲料槽全部挡住,种牛就看不到饲料,在角间清洗装置前进时就无法引诱种牛主动前进。而采用本方案,饲料槽中的部分饲料则会暴露在外,就可以引诱种牛前进。优选方案三: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推杆上可拆卸连接有平衡块。单轴电机和刷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重量,所以可能会出现种牛在没有顶起第二挡板的时候,第二挡板还是会被拉起。而采用本方案,在推杆上设置平衡块,可根据单轴电机和刷子的重量来更换不同重量的平衡块,使得第二挡板能够在未使用状态时保持垂直。优选方案四: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述通道内设有电灯。种牛在黑暗中的视力非常差,如果通道设置得过长可能导致种牛看不清楚,采用本方案则可以避免该问题。优选方案五: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滚轮的移动速度为0.3m/s。种牛的行走速度大概在1.1m/s左右,滚轮的移动速度控制在0.8m/s就留有时间给种牛吃饲料,避免出现种牛跟不上而不会吃饲料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角间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通道1、导轨2、储存箱3、饲料槽4、第一挡板5、第二挡板6、推杆7、平衡块8、第一支杆9、第二支杆10、第三支杆11、水平杆12、单轴电机13、刷子14、双出轴电机15、滚轮16。步骤一:在牛舍的入口处设置通道1,通道1包括清洗段和喷淋段;步骤二:放牛后,人工用水清洗种牛,将种牛身上大部分尘土、牛粪清洗干净;步骤三:将种牛赶到通道1的清洗段内。清洗段内设有导轨2、角间清洗器、饲料槽4和双出轴电机15。导轨2包括水平部和上升部,水平部水平设置在清洗段的左右两侧壁上,上升段垂直设置在清洗段末端的左右侧壁上。双出轴电机15的两个输出端上均设有滚轮16,滚轮16滑动连接在导轨2上。饲料槽4设置在双出轴电机15的顶部,饲料槽4距离通道1底面的高度为40cm,角间清洗装置设置在饲料槽4上,角间清洗装置包括储存箱3、第一支杆9、第二支杆10、第二支杆10、水平杆12、单轴电机13和刷子14。储存箱3呈漏斗状,且上下开口。储存箱3的右端与饲料槽4的右端焊接,储存箱3的底部开口处设有第一挡板5,第一挡板5的右端与储存箱3右端铰接。储存箱3底部开口的左端设有限位块,第一挡板5的左端放置在限位块上。第一挡板5上连接有推杆7,推杆7上还螺纹连接有平衡块8。角间清洗装置还包括第二挡板6、第一支杆9、第二支杆10、水平杆12、第三支杆11、单轴电机13和刷子14。第一支杆9的一端竖直焊接在储存箱3上,另一端与第二挡板6铰接。第二挡板6与推杆7连接,第二挡板6上还连接有第二支杆10,第二挡板6与饲料的左端距离10cm。水平杆12的中部与第一支杆9的中部铰接,水平杆12的右端与第二支杆10铰接,其左端与第三支杆11铰接。第三支杆11的底部连接有单轴电机13,单轴电机13的输出端与刷子14相连,刷子14上设有海绵。步骤四:将种牛赶到喷淋段内,所述喷淋段的顶部设有水箱,水箱上连接有喷淋管,喷淋管上设有电磁阀;步骤五:当种牛从喷淋段走出后,将种牛擦干;步骤六: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种牛角间的清洗方法

【技术保护点】
种牛角间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牛舍的入口处设置通道,通道包括清洗段和喷淋段;步骤二:放牛后,人工用水清洗种牛,将种牛身上大部分尘土、牛粪清洗干净;步骤三:将种牛赶到通道的清洗段内,所述清洗段包括导轨、角间清洗装置、饲料槽和双出轴电机,所述导轨包括水平部和上升部,所述水平部水平设置在通道的两个侧壁上,所述上升部竖直设置在通道末端,所述双出轴电机的两个输出端上均设有滚轮,滚轮滑动连接在导轨上,所述饲料槽设置在双出轴电机上,饲料槽距离通道底面的高度为40‑45cm,所述角间清洗装置设置在饲料槽上,角间清洗装置包括储存箱、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二支杆、水平杆、单轴电机和刷子,所述储存箱设置在饲料槽的上方,储存箱的底部设有开口,储存箱的底部还设有第一挡板和限位块,第一挡板的一端铰接在储存箱的底部且第一挡板放置在限位块上,所述第一支杆竖直设置,第一支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储存箱上,第一支杆还与水平杆的中部铰接,第一支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挡板的一端铰接,第二挡板的另一端与饲料槽的内壁底部相抵,第二挡板靠近储存箱的一侧上还设有推杆和第二支杆,推杆还与第一挡板连接,第二支杆与水平杆上靠近储存箱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支杆与水平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水平杆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杆铰接,第三支杆还与单轴电机连接,单轴电机的输出端与刷子连接,刷子位于饲料槽的上方;步骤四:将种牛赶到喷淋段内,所述喷淋段的顶部设有水箱,水箱上连接有喷淋管,喷淋管上设有电磁阀;步骤五:当种牛从喷淋段走出后,将种牛擦干;步骤六:将角间清洗装置复位。...

【技术特征摘要】
1.种牛角间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牛舍的入口处设置通道,通道包括清洗段和喷淋段;步骤二:放牛后,人工用水清洗种牛,将种牛身上大部分尘土、牛粪清洗干净;步骤三:将种牛赶到通道的清洗段内,所述清洗段包括导轨、角间清洗装置、饲料槽和双出轴电机,所述导轨包括水平部和上升部,所述水平部水平设置在通道的两个侧壁上,所述上升部竖直设置在通道末端,所述双出轴电机的两个输出端上均设有滚轮,滚轮滑动连接在导轨上,所述饲料槽设置在双出轴电机上,饲料槽距离通道底面的高度为40-45cm,所述角间清洗装置设置在饲料槽上,角间清洗装置包括储存箱、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二支杆、水平杆、单轴电机和刷子,所述储存箱设置在饲料槽的上方,储存箱的底部设有开口,储存箱的底部还设有第一挡板和限位块,第一挡板的一端铰接在储存箱的底部且第一挡板放置在限位块上,所述第一支杆竖直设置,第一支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储存箱上,第一支杆还与水平杆的中部铰接,第一支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挡板的一端铰接,第二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维宽
申请(专利权)人:务川自治县石磨岩种养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