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件、履带板及条形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0359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1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条形件、履带板以及条形件的制造方法。条形件(30)具有:具有棒状形状且由第一金属形成的基础部(40)、以覆盖基础部(4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即被覆区域(41)的方式沿着基础部(4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增厚层(50)。在基础部(40)的表面的、被覆区域(41)与被覆区域(41)以外的其它区域即露出区域(42)的边界即增厚端部(49),形成露出区域(42)与增厚层(50)的表面构成同一平面的锻造面。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trip, caterpillar and ba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making a strip, a crawler plate, and a strip. The strip member (30) has a rod shape and a base part (40) formed by the first metal, and a thickening layer (50) extending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base part (40) in a way that covers the outer part of the base part (40), that is, the covering area (41). The surface of the base part (40), the covering area (41) and the area beyond the covering area (41), namely the boundary of the exposed area (42), namely the thickening end (49), forms the forging surface of the same plane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exposed area (42) and the surface of the thickening layer (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条形件、履带板及条形件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条形件(ラグバー)、履带板及条形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液压挖掘机、推土机等作业机械中装备有履带式行驶装置。构成履带式行驶装置的履带具有:连结为环状的多个履带链环、以及相对于各履带链环固定的履带板。各履带板具有:具有板状形状的板部、以及从板部突出的履齿部。在通过履带式行驶装置进行行驶时,履带板的履齿部与地面卡合,履带进行旋转。因此,履齿部与板部相比而提前磨损。当履齿部的磨损发展时,则会对履带式行驶装置的行驶造成恶劣影响,所以,例如要采取更换履带板的应对措施。但是,即使在履齿部发生了磨损的情况下,大多情况下板部还维持在可使用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更换履带板整体是不经济的。因此,有时采用针对履齿部发生了磨损的履带板,通过焊接等方法来设置具有与磨损前的履齿部接近的形状的条形件,来修复履带板的相应措施(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4-58688号公报(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586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上述履带板的修复,使履带板处于可再次使用的状态。但是,当上述履带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条形件、履带板及条形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条形件,与构成履带的履带板的履齿部接合,其特征在于,具有:基础部,其具有棒状形状,由第一金属形成;增厚层,其沿所述基础部的长度方向延伸以覆盖所述基础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即被覆区域;在所述基础部的表面的、所述被覆区域与所述被覆区域以外的区域即露出区域的边界即增厚端部上,形成所述露出区域与所述增厚层的表面构成同一平面的锻造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条形件,与构成履带的履带板的履齿部接合,其特征在于,具有:基础部,其具有棒状形状,由第一金属形成;增厚层,其沿所述基础部的长度方向延伸以覆盖所述基础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即被覆区域;在所述基础部的表面的、所述被覆区域与所述被覆区域以外的区域即露出区域的边界即增厚端部上,形成所述露出区域与所述增厚层的表面构成同一平面的锻造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厚层包括:由第二金属形成的母相;在所述母相中分散的硬质颗粒。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条形件,其特征在于,位于从所述增厚层的所述表面距离所述硬质颗粒的平均粒径以内的区域即增厚层表层区域内的所述硬质颗粒以埋入所述增厚层的状态排列配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条形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增厚层表层区域内的所述硬质颗粒与所述增厚层的所述表面相接而配置。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条形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增厚层表层区域内的所述硬质颗粒的、与从所述增厚层的所述表面露出的区域对应的中心角为锐角。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条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厚层在包括所述增厚层与所述基础部的界面的区域中具有向所述基础部突出的多个突出部,在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石真之浅田久夫正朋祥久松健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