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9874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机构造,其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磁列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线圈列组及一感应开关组,各磁列组具有至少一第一磁性件及至少一第二磁性件,两者间具有一磁隙,各线圈列组具有至少一感应线圈件,各感应线圈件的线圈长度大于等于四分之一任一磁性件的长度、且小于等于四分之三任一磁性件的长度,各感应线圈件的导磁体长度大于等于任一磁性件长度加上相邻磁隙宽度、且小于等于任一磁性件长度加上相邻磁隙宽度再加上同组线圈长度,并配合感应开关组令线圈与电源间有给电与断电的选择,借此,可利用延伸导磁体跨越磁隙的设计,能消除磁阻,并增加磁助力,可有效降低输入的电能,并提升输出机械能。

Motor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otor structure, which has one or more magnetic column group, one or more coil column group and a group of magnetic induction switch, each column group has at least a first magnetic element and at least a second magnetic element, a magnetic gap between the coils column group has at least one induction coil, the coil length of each piece of the induction coil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4 of any magnetic member length, and less than or equal to 3/4 of any magnetic piece length, the length of the magnetic induction coil a magnetic element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any length with the adjacent magnetic gap width, and less than or equal to any magnetic length with the adjacent magnetic gap coupled with the coil length, and with the induction coil and the power switch group to give power and power, thereby, can be designed by extending the magnetizer across the magnetic gap. It can eliminate the magnetoresistance and increase the magnetic power,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put power and improve the output mechanical ener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机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机构造。
技术介绍
一般电动机主要利用电磁原理来产生高速旋转,其由可相对旋转运动的一定子与一转子所构成,以圈式电动机为例,其中定子的内缘设有多个线圈,而转子的外缘设有多个对应线圈的磁性件,通过对线圈的给电使线圈被磁化,进而与转子的磁性件产生相斥与相吸的磁力作用,从而驱动转子高速旋转。而现有电动机在运作时,采用间歇性给电方式,撷取需要的磁作用力,以驱动该转子,但受到其线圈与磁性件高磁通量及高切割数的影响,在暂停给电的期间,线圈仍然会受到惯性相对运动中的磁性件的导磁切割,而产生感应电动势及磁应力现象,因此该电动机需要较大的输入功率,如此将造成高的能源需求,且在相同的功率输入下,现有的电动机的输出动力效能不佳。换言之,如能降低或避免电动机在给电时的发电现象,使其感应电动势变小,则电动机即可用较小的输入功率来驱动,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如果可以进一步降低运转时的磁阻力、且增加其驱动时的磁助力,则可提高其输出的动力,而如何解决前述问题,为业界所亟待开发。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乃针对前述现有电动机于运转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借由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经不断努力的研究与试作,终于成功的开发出一种电动机构造,借以克服现有电动机因不良结构所产生的困扰与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驱动时的输入功率,进而能达到节能的电动机构造。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生全磁助力,以排除磁阻力,以增进运转时的速率,能有效提高输出动力的电动机构造。基于此,本专利技术主要通过下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电动机构造,其包括一磁列组、一线圈列组及一感应开关组,该磁列组与该线圈列组产生相对运动;该磁列组沿运动方向排列至少一第一磁性件及至少一第二磁性件,各第一、二磁性件的长度相等,且各第一、二磁性件呈运动方向充磁,相邻的第一、二磁性件的磁极呈同极相邻,且相邻的第一、二磁性件或第二、一磁性件间具有一等宽的磁隙;该线圈列组具有至少一同一轴线且相互间隔的感应线圈件,各感应线圈件分别具有一导磁体及一绕设于导磁体的线圈,且各感应线圈件的线圈分别连接一正向给电或逆向给电的电源,各感应线圈件的线圈长度大于等于四分之一任一磁性件的长度、且小于等于四分之三任一磁性件的长度,各感应线圈件的导磁体长度大于等于任一磁性件长度加上相邻磁隙宽度、且小于等于任一磁性件长度加上相邻磁隙宽度再加上同组线圈长度;该感应开关组包含设于磁列组的二给电检知器、二断电检知器及设于线圈列组的一导通感应器与一切断感应器,各给电检知器分设于该第一、二磁性件中,依运动方向相对进入该感应线圈件的磁极端面,而各断电检知器分设于该第一、二磁性件中,依运动方向相对离开该感应线圈件的磁极端面,该导通感应器设于该感应线圈件的线圈中,相对运动方向离开该磁列组的端部,而该切断感应器设于该感应线圈件的线圈中,相对运动方向进入该磁列组的端部。进一步,该线圈列组的感应线圈件的线圈长度等于四分之二任一磁性件的长度,而导磁体长度任一磁性件长度加上相邻磁隙宽度。一种电动机构造,其包括至少二个磁列组、至少一线圈列组及至少一感应开关组,各磁列组与各线圈列组同步产生相对运动;各磁列组相间隔设置,且各线圈列组相对磁列组间间隔有一等距,各磁列组沿运动方向排列至少一第一磁性件及至少一第二磁性件,各第一、二磁性件的长度相等,且各第一、二磁性件呈运动方向充磁,相邻的第一、二磁性件的磁极呈同极相邻,相对的第一、二磁性件的磁极呈同极相对,且相邻的第一、二磁性件或第二、一磁性件间具有一等宽的磁隙;而各线圈列组设于相对磁列组之间,且磁列组相对线圈列组间间隔有一等距,各线圈列组具有至少一同一轴线且相互间隔的感应线圈件,各感应线圈件分别具有一导磁体及一绕设于导磁体的线圈,且各感应线圈件的线圈分别连接一正向给电或逆向给电的电源,各感应线圈件的线圈长度大于等于四分之一任一磁性件的长度、且小于等于四分之三任一磁性件的长度,各感应线圈件的导磁体长度大于等于任一磁性件长度加上相邻磁隙宽度、且小于等于任一磁性件长度加上相邻磁隙宽度再加上同组线圈长度;各感应开关组包含设于磁列组的至少二给电检知器、至少二断电检知器及设于线圈列组的至少一导通感应器与至少一切断感应器,其中各给电检知器分设于各第一、二磁性件中,依运动方向相对进入各感应线圈件的磁极端面,而各断电检知器分设于各第一、二磁性件中,依运动方向相对离开各感应线圈件的磁极端面,各导通感应器分设于各感应线圈件的线圈中,相对运动方向离开各磁列组的端部,而各切断感应器分设于各感应线圈件的线圈中,相对运动方向进入各磁列组的端部。较佳的,各相对的线圈列组的感应线圈件和与其对应的磁列组的相邻磁性件同一位置排列,以提高同一时间点的磁助力。较佳的,各相对的线圈列组的感应线圈件和与其对应的磁列组的相邻磁性件的位置呈错位排列,使磁列组被持续作用推动,有效提高运动方向的惯性力。较佳的,各线圈列组的感应线圈件的线圈长度等于四分之二任一磁性件的长度,而感应线圈件的导磁体长度任一磁性件长度加上相邻磁隙宽度。本专利技术电动机构造通过其线圈列组的感应线圈件中导磁体的特殊长度设计,使其让导磁体跨越磁隙,再配合感应开关组的正逆向给电,故其磁作用时能形成全磁助力、并排除磁阻力,以增进运转时的速率,能有效提高输出动力,且于不发电、无感应电动势时给电,从而可降低线圈列组给电驱动时的输入功率,进而能使电动机达到小耗能、大动力之效,故能大幅增进其附加价值,并提高其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电动机构造较佳实施例的架构示意图,表示线圈的最短长度。图1B为本专利技术电动机构造较佳实施例的架构示意图,表示线圈的最长长度。图2A为本专利技术电动机构造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架构示意图,表示导磁体的最短长度。图2B为本专利技术电动机构造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架构示意图,表示导磁体的最长长度。图3A为本专利技术电动机构造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供说明由S极移向N极的状态(一)。图3B为本专利技术电动机构造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供说明由S极移向N极的状态(二)。图4A为本专利技术电动机构造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动作示意图,供说明由N极移向S极的状态(一)。图4B为本专利技术电动机构造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动作示意图,供说明由N极移向S极的状态(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电动机构造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架构示意图,供说明其盘式矩阵化的状态。【符号说明】磁列组10第一磁性件11第二磁性件12磁隙15线圈列组20感应线圈件21导磁体22线圈25电源28感应开关组30给电检知器31断电检知器32导通感应器35切断感应器36。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电动机构造,随附图例示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及其构件中,所有关于前与后、左与右、顶部与底部、上部与下部、以及水平与垂直的参考,仅用于方便进行描述,并非限制本专利技术,亦非将其构件限制于任何位置或空间方向。图式与说明书中所指定的尺寸,当可在不离开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专利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设计与需求而进行变化。而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构造的构成,如图1A及图1B所示,其由一组或一组以上的磁列组(10)、一组或一组以上的线圈列组(20)及一组或一组以上的感应开关组(30)所组成,各磁列组(10)与各线圈列组(20)可被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动机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机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磁列组、一线圈列组及一感应开关组,该磁列组与该线圈列组产生相对运动;该磁列组沿运动方向排列至少一第一磁性件及至少一第二磁性件,各第一、二磁性件的长度相等,且各第一、二磁性件呈运动方向充磁,相邻的第一、二磁性件的磁极呈同极相邻,且相邻的第一、二磁性件或第二、一磁性件间具有一等宽的磁隙;该线圈列组具有至少一同一轴线且相互间隔的感应线圈件,各感应线圈件分别具有一导磁体及一绕设于导磁体的线圈,且各感应线圈件的线圈分别连接一正向给电或逆向给电的电源,各感应线圈件的线圈长度大于等于四分之一任一磁性件的长度、且小于等于四分之三任一磁性件的长度,各感应线圈件的导磁体长度大于等于任一磁性件长度加上相邻磁隙宽度、且小于等于任一磁性件长度加上相邻磁隙宽度再加上同组线圈长度;该感应开关组包含设于磁列组的二给电检知器、二断电检知器及设于线圈列组的一导通感应器与一切断感应器,各给电检知器分设于该第一、二磁性件中,依运动方向相对进入该感应线圈件的磁极端面,而各断电检知器分设于该第一、二磁性件中,依运动方向相对离开该感应线圈件的磁极端面,该导通感应器设于该感应线圈件的线圈中,相对运动方向离开该磁列组的端部,而该切断感应器设于该感应线圈件的线圈中,相对运动方向进入该磁列组的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机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磁列组、一线圈列组及一感应开关组,该磁列组与该线圈列组产生相对运动;该磁列组沿运动方向排列至少一第一磁性件及至少一第二磁性件,各第一、二磁性件的长度相等,且各第一、二磁性件呈运动方向充磁,相邻的第一、二磁性件的磁极呈同极相邻,且相邻的第一、二磁性件或第二、一磁性件间具有一等宽的磁隙;该线圈列组具有至少一同一轴线且相互间隔的感应线圈件,各感应线圈件分别具有一导磁体及一绕设于导磁体的线圈,且各感应线圈件的线圈分别连接一正向给电或逆向给电的电源,各感应线圈件的线圈长度大于等于四分之一任一磁性件的长度、且小于等于四分之三任一磁性件的长度,各感应线圈件的导磁体长度大于等于任一磁性件长度加上相邻磁隙宽度、且小于等于任一磁性件长度加上相邻磁隙宽度再加上同组线圈长度;该感应开关组包含设于磁列组的二给电检知器、二断电检知器及设于线圈列组的一导通感应器与一切断感应器,各给电检知器分设于该第一、二磁性件中,依运动方向相对进入该感应线圈件的磁极端面,而各断电检知器分设于该第一、二磁性件中,依运动方向相对离开该感应线圈件的磁极端面,该导通感应器设于该感应线圈件的线圈中,相对运动方向离开该磁列组的端部,而该切断感应器设于该感应线圈件的线圈中,相对运动方向进入该磁列组的端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线圈列组的感应线圈件的线圈长度等于四分之二任一磁性件的长度,而导磁体长度任一磁性件长度加上相邻磁隙宽度。3.一种电动机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二个磁列组、至少一线圈列组及至少一感应开关组,各磁列组与各线圈列组同步产生相对运动;各磁列组相间隔设置,且各线圈列组相对磁列组间间隔有一等距,各磁列组沿运动方向排列至少一第一磁性件及至少一第二磁性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永顺许名俊许文毓
申请(专利权)人:宇生自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宇生自然能源科技股份香港有限公司宇生自然能源科技股份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