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振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08849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3 00:22
解决弹簧端部的支承位置的偏移,实现线性振动马达的动作特性的稳定化。线性振动马达(1)包括:可动件(10),该可动件(10)具有磁体(2)和重块(3);框体(4),该框体(4)将可动件(10)支承为往复振动自如;线圈(5),该线圈(5)固定于框体(4),并对磁体(2)施加使可动件(10)振动的驱动力;以及螺旋弹簧(6),该螺旋弹簧(6)设置在框体(4)与可动件(10)之间,在可动件(10)和框体(4)中的一方或双方上设置有对螺旋弹簧(6)的端部(6A)进行支承的支承部(20),支承部(20)具有相对于螺旋弹簧(6)的中心轴(6P)以一定角度倾斜的锥面(21),螺旋弹簧(6)的端部(6A)与锥面(21)抵接而被支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线性振动马达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性振动马达,该线性振动马达通过信号输入使可动件往复振动。
技术介绍
振动马达(或振动致动器)作为内置于移动电子设备并通过振动向携带者传达信号接收或警告等信号的产生的装置而被广泛普及。此外,振动马达作为实现触摸面板等人机界面中的触觉技术(皮肤感觉反馈)的装置,近年受到关注。振动马达的各种形态在开发中,已知有能通过使可动件直线地往复振动而获得比较大的振动的线性振动马达。上述线性振动马达通过弹簧将具有磁体和重块的可动件支承为能往复振动,并对固定的线圈通以与弹簧和可动件的固有振动频率相等的频率的交流电,从而向磁体施加用于往复振动的驱动力(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0161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的线性振动马达在可动件与框体之间配置弹簧而对可动件弹性支承,使弹簧的端部(安装定位圈部)与设置于框体或可动件的凸状或凹状的弹簧承载部卡合而对弹簧的支承位置进行定位。此时,存在以下问题:弹簧端部相对于弹簧承载部的位置会在弹簧端部的内/外径的公差和弹簧承载部的凹凸径的公差的范围内产生偏移。上述偏移是在弹簧端部的径向上产生的,因此,会导致弹簧弹力的方向相对于可动件的振动方向倾斜,或者在可动件的振动中产生弹簧端部的位置移动而使弹力的方向变化,从而可能对线性振动马达的动作特性造成不良影响。本专利技术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技术问题的一例。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弹簧端部的支承位置的偏移,实现线性振动马达的动作特性的稳定化等。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线性振动马达具有以下结构。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可动件,该可动件具有磁体和重块;框体,该框体将上述可动件支承为往复振动自如;线圈,该线圈固定于上述框体,并对上述磁体施加使上述可动件振动的驱动力;以及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设置在上述框体与上述可动件之间,在上述可动件和上述框体中的一方或双方上设置有对上述螺旋弹簧的端部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上述支承部具有相对于上述螺旋弹簧的中心轴以一定角度倾斜的锥面,上述螺旋弹簧的端部与上述锥面抵接而被支承。专利技术效果具有上述特征的本专利技术的线性振动马达能以无位置偏移的方式对使可动件往复振动的螺旋弹簧的端部进行支承,能使线性振动马达的动作特性稳定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说明图((a)是主视图,(b)是A-A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支承部的说明图((a)是对螺旋弹簧进行支承的凸状的支承部,(b)是对螺旋弹簧进行支承的凹状的支承部)。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支承部的说明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说明图((a)是主视图,(b)是A-A剖视图)。图6是表示装备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移动电子设备(移动信息终端)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中,对各图中的共同部位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每幅图的重复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1包括:可动件10,该可动件10具有磁体2和重块3;框体4,该框体4将可动件10支承为往复振动自如;线圈5,该线圈5固定于框体4;以及螺旋弹簧6,该螺旋弹簧6设置在可动件10与框体4之间。在图中,X方向表示振动方向,Y方向表示与振动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Z方向表示高度(厚度)方向。作为磁体2,图1和图2所示的线性振动马达1(1A)具有沿着振动方向配置的三个磁体2A、2B、2C。在磁体2A、2B、2C之间分别配置有间隔轭7。磁体2A、2B、2C沿着振动方向(图示X方向)磁化,并配置成彼此相对的磁极为同极。即,若沿着X方向,磁体2A的一侧的磁极为N极,另一侧的磁极为S极,则在该磁体2A旁边隔着间隔轭7配置的磁体2B的磁极为:靠磁体2A一侧的磁极为S极,与该磁极相反的一侧的磁极为N极,在该磁体2B旁边隔着间隔轭7配置的磁体2C的磁极为:靠磁体2B一侧的磁极为N极,与该磁极相反的一侧的磁极为S极。供驱动电流流通的线圈5隔着间隙配置于间隔轭7的周围,并固定于框体4。上述线圈5卷绕成:从间隔轭7朝向配置于该间隔轭7周围的磁性体(框体4)的磁通横穿该线圈5,或者从周围的磁性体(框体4)朝向间隔轭7的磁通横穿该线圈5。藉此,在包括间隔轭7的磁体2(2A、2B、2C)中施加有沿着X轴方向的驱动力(洛伦兹力)。包括间隔轭7的磁体2(2A、2B、2C)通过沿着X轴方向延伸设置的加强构件8而被一体地连接加强。在被一体地连接加强的磁体2的X方向两端部安装有一对重块3。藉此,形成具有磁体2和重块3的可动件10。在图1和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重块3中固接有引导轴11,该引导轴11从重块3的两端沿着X方向延伸。框体4具有将引导轴11支承为滑动自如的轴承12,藉此将固接有引导轴11的可动件10支承为沿着X方向往复振动自如。在图示的例子中,框体4是将由一对板片构成的正面部4D、4E固接于具有底面部4A和侧壁部4B、4C的折曲的板体、再安装平板的上盖部4F而形成的,并且,该框体4呈振动方向(X方向)长、厚度方向(Z方向)薄的箱形形状。螺旋弹簧6以沿着X方向压缩弹性变形自如的方式设置在可动件10与框体4之间,在该例中,在X方向的左右各配置有两个螺旋弹簧6,合计配置有四个螺旋弹簧6。四个螺旋弹簧6配置在相对于引导轴11延伸的轴呈对称的位置。在可动件10和框体4双方上设置有支承部20,该支承部20对螺旋弹簧6的端部6A进行支承。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可动件10和框体4双方上设置有支承部20,但也可以仅在可动件10和框体4中的一方设置支承部20,将螺旋弹簧6的一侧的端部6A支承于支承部20,将螺旋弹簧6的另一侧的端部6A通过焊接等固接于可动件10和框体4中的另一方。在图示的例子中,支承部20设置于框体4的正面部4D、4E和可动件10中的重块3的端部。在图3(a)中,示出了支承部20的具体结构。支承部20具有锥面21,该锥面21供螺旋弹簧6的端部6A抵接。图3(a)所示的例子的支承部20具有进入螺旋弹簧6的端部6A内的凸部,并在上述凸部的外侧面设置有供端部6A的内侧抵接的锥面21。锥面21相对于螺旋弹簧6的中心轴6P以一定角度(锥角θ)倾斜。上述锥面21绕中心轴6P整周设置,或者以螺旋弹簧6的端部6A能定位的程度绕中心轴6P部分地设置,并在所有的面相对于中心轴6P呈一定的锥角θ。若在支承部20设置上述锥面21,并使螺旋弹簧6的端部6A的内侧与上述锥面21抵接,则即使在螺旋弹簧6的端部6A的内侧径W1的尺寸从设定值偏离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只要上述偏离程度在锥面21的最小直径T1和最大直径T2的范围内,也能改变与锥面21抵接的位置,并通过锥面21以无偏移的方式对端部6A进行支承。锥面21的最大直径T2与最小直径T1之差可考虑螺旋弹簧6的端部6A的内侧径W1的公差和锥面21的尺寸公差而适当设定。图3(b)表示支承部20的另一形态例。在该例中,支承部20具有对螺旋弹簧6的端部6A进行收容的凹部,在上述凹部的内侧面设置有供螺旋弹簧6的端部6A的外侧接触的锥面21。该例也与上述例子同样地,锥面21相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线性振动马达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动件,该可动件具有磁体和重块;框体,该框体将所述可动件支承为往复振动自如;线圈,该线圈固定于所述框体,并对所述磁体施加使所述可动件振动的驱动力;以及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设置在所述框体与所述可动件之间,在所述可动件和所述框体中的一方或双方上设置有对所述螺旋弹簧的端部进行支承的支承部,所述支承部具有相对于所述螺旋弹簧的中心轴以一定角度倾斜的锥面,所述螺旋弹簧的端部与所述锥面抵接而被支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4.10 JP 2015-0812051.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动件,该可动件具有磁体和重块;框体,该框体将所述可动件支承为往复振动自如;线圈,该线圈固定于所述框体,并对所述磁体施加使所述可动件振动的驱动力;以及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设置在所述框体与所述可动件之间,在所述可动件和所述框体中的一方或双方上设置有对所述螺旋弹簧的端部进行支承的支承部,所述支承部具有相对于所述螺旋弹簧的中心轴以一定角度倾斜的锥面,所述螺旋弹簧的端部与所述锥面抵接而被支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田好纪小田岛慎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