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葛顺英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石油勘探的钻探设备及其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09677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石油勘探的钻探设备及其控制系统,一种用于石油勘探的钻探设备,包括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灯光控制模块,一种如上所述的用于石油勘探的钻探设备的控制系统,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的电机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显示控制模块、按键控制模块和工作电源模块,该用于石油勘探的钻探设备及其控制系统中,传动杆上的导向块会在导轨内部的导向槽内部滑动,则就起到了对传动杆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的作用,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不仅如此,在工作电源电路中,集成电路的可调端对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分压进行检测,从而实现了对输出电压进行实时反馈调节,提高了输出电压的稳定性,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石油勘探的钻探设备及其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石油勘探的钻探设备及其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石油勘探是指为了寻找和查明油气资源,而利用各种勘探手段了解地下的地质状况,认识生油、储油、油气运移、聚集、保存等条件,综合评价含油气远景,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找到储油气的圈闭,并探明油气田面积,搞清油气层情况和产出能力的过程,现在的指示灯控制电路内部结构复杂,提高了其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钻探设备的市场价值。在现有的石油勘探的钻探设备中,在钻探的过程中,需要对钻头不断的来回控制,从而能够实现钻探,但是由于设备的长期工作,设备中的传动杆等会发生偏移,这样就容易使得机械间的摩擦变大,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可靠性,而且,在设备工作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内部的电机启动的时候,造成电网电压的波动,而由于设备中的工作电源电路都是采用了简单的稳压管来进行稳压,缺少很好的反馈检测调节功能,此时就会使得设备中工作电源的不稳定,降低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石油勘探的钻探设备及其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石油勘探的钻探设备,包括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灯光控制模块,所述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灯光控制模块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轮、传动轮、皮带和从动轮,所述驱动电机与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轮通过皮带与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轮与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连接杆、传动杆和支撑架,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从动轮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传动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与从动轮铰接的位置远离从动轮的圆心,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灯光控制模块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中部与支撑架铰接,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轨和设置在传动杆上的导向组件,所述导轨的内部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固定杆、导向块和若干缓冲组件,所述传动杆通过固定杆与导向块连接,所述导向块与导向槽匹配,所述缓冲组件周向均匀设置在导向块的外周;所述灯光控制模块包括灯光控制电路,所述灯光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第六发光二极管D6、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二电容C2、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一电容C1、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容C1并联,所述第二电阻R2与第二电容C2并联,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阴极接地,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阳极与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阳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接地,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灯光控制模块中,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组成多谐振荡器,通过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耦合,能够保证发光二极管进行闪烁。同时通过改变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容量,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阻值,能够控制闪烁的速度,提高了多媒体设备的实用性;而且该灯光控制模块中采用了简单常规的元器件,不仅保证了性能,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具体的,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中控机构,所述中控机构包括本体、显示界面和若干控制按键,所述显示界面和控制按键均设置在本体上,所述显示界面为液晶显示屏,所述控制按键为轻触按键。其中,中控机构能够实现工作人员对设备的现场操控;显示界面,用来显示设备在工作的时候的相关工作信息,能够实现工作人员对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其中显示界面为液晶显示屏,能够提高显示内容的多样化,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控制按键,用来实现工作人员对设备的操控,提高了设备的可操作性。具体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钢珠、外壳和弹簧,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凹槽,所述钢珠设置在凹槽的槽口,所述钢珠通过弹簧与凹槽的底部连接。其中,当导向块在导向槽的内部滑动的时候,会因为机械的轻微震动,使得导向块与导向槽之间发生碰撞,此时通过钢珠压迫弹簧能够实现减震缓冲,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具体的,所述驱动轮的下方设有支座,所述驱动轮设置在支座上。具体的,所述导轨的形状为圆环,所述导轨的圆心与传动杆和支撑架的连接处重合。其中,传动杆绕着传动杆与支撑架的连接处转动,为了能够使得导向块与导向槽更好的衔接,导轨的形状需要和导向块的轨迹相同,所以导轨为圆环状。具体的,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有蓄电池。一种如上所述的用于石油勘探的钻探设备的控制系统,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的电机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显示控制模块、按键控制模块和工作电源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为PLC;所述工作电源模块包括工作电源电路,所述工作电源电路包括集成电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电感,所述集成电路的型号为LT1585,所述集成电路的输入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可调端通过第二电容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可调端通过第二电阻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可调端通过第一电阻与集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感连接,所述电感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接地。具体的,所述驱动电机与电机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显示界面与显示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按键与按键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蓄电池与工作电源模块电连接。具体的,无线通讯模块包括蓝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石油勘探的钻探设备及其控制系统中,传动杆上的导向块会在导轨内部的导向槽内部滑动,则就起到了对传动杆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的作用,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不仅如此,在工作电源电路中,集成电路的可调端对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分压进行检测,从而实现了对输出电压进行实时反馈调节,提高了输出电压的稳定性,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灯光控制模块中采用了简单常规的元器件,不仅保证了性能,还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石油勘探的钻探设备及其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石油勘探的钻探设备及其控制系统的灯光控制模块的导向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石油勘探的钻探设备及其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石油勘探的钻探设备及其控制系统的缓冲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石油勘探的钻探设备及其控制系统的系统原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石油勘探的钻探设备及其控制系统的工作电源电路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石油勘探的钻探设备及其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石油勘探的钻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灯光控制模块,所述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灯光控制模块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轮、传动轮、皮带和从动轮,所述驱动电机与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轮通过皮带与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轮与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连接杆、传动杆和支撑架,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从动轮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传动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与从动轮铰接的位置远离从动轮的圆心,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灯光控制模块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中部与支撑架铰接,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轨和设置在传动杆上的导向组件,所述导轨的内部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固定杆、导向块和若干缓冲组件,所述传动杆通过固定杆与导向块连接,所述导向块与导向槽匹配,所述缓冲组件周向均匀设置在导向块的外周;所述灯光控制模块包括灯光控制电路,所述灯光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第六发光二极管(D6)、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二电容(C2)、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一电容(C1)、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容(C1)并联,所述第二电阻(R2)与第二电容(C2)并联,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阴极接地,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阳极与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阳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接地,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石油勘探的钻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灯光控制模块,所述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灯光控制模块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轮、传动轮、皮带和从动轮,所述驱动电机与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轮通过皮带与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轮与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连接杆、传动杆和支撑架,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从动轮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传动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与从动轮铰接的位置远离从动轮的圆心,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灯光控制模块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中部与支撑架铰接,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轨和设置在传动杆上的导向组件,所述导轨的内部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固定杆、导向块和若干缓冲组件,所述传动杆通过固定杆与导向块连接,所述导向块与导向槽匹配,所述缓冲组件周向均匀设置在导向块的外周;所述灯光控制模块包括灯光控制电路,所述灯光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第六发光二极管(D6)、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二电容(C2)、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一电容(C1)、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容(C1)并联,所述第二电阻(R2)与第二电容(C2)并联,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阴极接地,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阳极与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顺英
申请(专利权)人:葛顺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