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仓军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磁粉探伤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9608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7:11
一种便携式磁粉探伤仪,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控制线路板、电源模块和紫铜线圈,电源模块与控制线路板连接;控制线路板上设有MCU控制模块和可控硅驱动模块,外壳内还设有两组与紫铜线圈连接并伸出外壳的硅钢片叠片,可控硅驱动模块分别与MCU控制模块和紫铜线圈连接;外壳的下方在两组硅钢片叠片之间设有照明驱动模块和UVLED照明灯及白光LED照明灯,照明驱动模块与MCU控制模块连接,UVLED照明灯和白光LED照明灯分别与照明驱动模块连接。将紫外线照明、白光照明、交直流磁化功能切换、退磁等功能,集成于便携式磁粉探伤仪内部,简便操作,实现便携式功能的多样化及方便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磁粉探伤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损检测的磁粉探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磁粉探伤仪。
技术介绍
现有的便携式磁粉探伤仪,功能比较单调,仅能完成磁化的基础功能,其他如:紫外线照明、白光照明、交直流磁化功能切换、退磁等等功能,均需要外接控制器方能实现或者直接是功能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情形,为了解决现有的便携式磁粉探伤仪的紫外线照明、白光照明、交直流磁化功能切换、退磁等功能缺失及携带/外接控制器的不方便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功能的便携式磁粉探伤仪。一种便携式磁粉探伤仪,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控制线路板、电源模块和紫铜线圈,电源模块与控制线路板连接;所述控制线路板上设有MCU控制模块和可控硅驱动模块,外壳内还设有两组与紫铜线圈连接并伸出外壳的硅钢片叠片,所述可控硅驱动模块分别与MCU控制模块和紫铜线圈连接;所述外壳的下方在两组硅钢片叠片之间设有照明驱动模块和UVLED照明灯及白光LED照明灯,所述照明驱动模块与MCU控制模块连接,所述UVLED照明灯和白光LED照明灯分别与照明驱动模块连接。优选地,所述UVLED照明灯和白光LED照明灯的周围设有散热器,散热器固定在外壳的下方。优选地,所述散热器为外置式铝制散热片。优选地,所述控制线路板上设有显示控制模块,所述显示控制模块分别与MCU控制模块和设置在壳体上的显示器连接。优选地,所述控制线路板上设有输入控制模块,所述输入控制模块分别与MCU控制模块和设置在壳体上的控制键盘连接。优选地,所述外壳内的电源模块设有可充电电池。优选地,所述外壳上设有启动按钮,所述启动按钮与控制线路板上的MCU控制模块连接。优选地,所述外壳上还设有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分别连接控制线路板和外接电源。优选地,所述外壳为分体组装的塑胶壳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磁粉探伤仪主要特点为:磁化/退磁/白光/紫外线/交流/直流等等功能的集成化、小型化、便携性、智能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磁粉探伤仪为实现上述功能,采用MCU控制模块对磁化/退磁,交流/直流,白光/紫外线照明等等电路实现控制。具体如下:交直流切换功能,采用MCU控制板读取控制键盘上设置的交直流键盘按钮状态,控制可控硅驱动模块驱动相应的可控硅开始动作,实现交直流切换功能,并于显示器上显示当前状态。磁化/退磁切换功能,采用MCU控制板读取控制键盘上设置的磁化/退磁键盘按钮状态,控制可控硅驱动模块驱动相应的可控硅移相触发导通角度,经过控制的电流流经线圈,产生相应磁场,按下启动按钮即可实现磁化及退磁功能,并于显示器上显示当前状态。白光/紫外线照明功能,采用MCU控制板读取控制键盘上设置的白光、紫外线键盘按钮状态,控制照明驱动模块驱动相应的恒流电路开关,实现白光/紫外线功能的切换。在采取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磁粉探伤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紫外线照明、白光照明、交直流磁化功能切换、退磁等功能,集成于便携式磁粉探伤仪内部,在本仪器上就可以简便操作,实现便携式功能的多样化及方便性,增强便携式设备的便携性能及携行减重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磁粉探伤仪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便携式磁粉探伤仪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个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提供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以帮助对由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示例实施方式的理解。其包括帮助理解的各种具体细节,但它们只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对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和精神。而且,为了使说明书更加清楚简洁,将省略对本领域熟知功能和构造的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便携式磁粉探伤仪,包括外壳1和设置在外壳1内的控制线路板2、电源模块3和紫铜线圈4,电源模块3与控制线路板2连接;所述控制线路板2上设有MCU控制模块20和可控硅驱动模块21,外壳1内还设有两组与紫铜线圈4连接并伸出外壳1的硅钢片叠片40,所述可控硅驱动模块21分别与MCU控制模块20和紫铜线圈4连接;所述外壳1的下方在两组硅钢片叠片40之间设有照明驱动模块90和UVLED照明灯91及白光LED照明灯92,所述照明驱动模块90与MCU控制模块20连接,所述UVLED照明灯91和白光LED照明灯92分别与照明驱动模块90连接。所述UVLED照明灯91和白光LED照明灯92的周围设有散热器95,散热器95固定在外壳1的下方。所述散热器95为外置式铝制散热片。通过以上设置,实现磁化/退磁功能的可控硅触发及控制、UV紫外线照明/白光照明功能的切换及恒流控制、实现交流/直流功能切换。照明部分采用外置式铝制散热片,以便增强散热效果。所述控制线路板2上设有显示控制模块,所述显示控制模块分别与MCU控制模块20和设置在壳体1上的显示器5连接。所述控制线路板2上设有输入控制模块,所述输入控制模块分别与MCU控制模块20和设置在壳体1上的控制键盘6连接。所述外壳1内的电源模块3设有可充电电池。所述外壳1上设有启动按钮7,所述启动按钮7与控制线路板2上的MCU控制模块20连接。所述外壳1上还设有电源接口10,所述电源接口10分别连接控制线路板2和外接电源。所述外壳1为分体组装的塑胶壳体。本申请的便携式磁粉探伤仪,将控制电路、显示屏、UVLED、白光LED均安装在便携式磁粉探伤仪内部,通过优化电路及小型化设计,实现上述功能仅需一根电源线即可。能够在本机上实现UV/白光照明及切换功能、交流/直流磁化及切换功能和交流/直流退磁及切换功能。本申请的便携式磁粉探伤仪,将紫外线照明、白光照明、交直流磁化功能切换、退磁等功能,集成于便携式磁粉探伤仪内部,在本仪器上就可以简便操作,实现便携式功能的多样化及方便性,增强便携式设备的便携性能及携行减重的目的。以上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专利技术可实施。当然,以上所列的情况仅为示例,本专利技术并不仅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其他变形或简化,都可以适当地应用于本专利技术,并且应该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携式磁粉探伤仪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磁粉探伤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和设置在外壳(1)内的控制线路板(2)、电源模块(3)和紫铜线圈(4),电源模块(3)与控制线路板(2)连接;所述控制线路板(2)上设有MCU控制模块(20)和可控硅驱动模块(21),外壳(1)内还设有两组与紫铜线圈(4)连接并伸出外壳(1)的硅钢片叠片(40),所述可控硅驱动模块(21)分别与MCU控制模块(20)和紫铜线圈(4)连接;所述外壳(1)的下方在两组硅钢片叠片(40)之间设有照明驱动模块(90)和UVLED照明灯(91)及白光LED照明灯(92),所述照明驱动模块(90)与MCU控制模块(20)连接,所述UVLED照明灯(91)和白光LED照明灯(92)分别与照明驱动模块(9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磁粉探伤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和设置在外壳(1)内的控制线路板(2)、电源模块(3)和紫铜线圈(4),电源模块(3)与控制线路板(2)连接;所述控制线路板(2)上设有MCU控制模块(20)和可控硅驱动模块(21),外壳(1)内还设有两组与紫铜线圈(4)连接并伸出外壳(1)的硅钢片叠片(40),所述可控硅驱动模块(21)分别与MCU控制模块(20)和紫铜线圈(4)连接;所述外壳(1)的下方在两组硅钢片叠片(40)之间设有照明驱动模块(90)和UVLED照明灯(91)及白光LED照明灯(92),所述照明驱动模块(90)与MCU控制模块(20)连接,所述UVLED照明灯(91)和白光LED照明灯(92)分别与照明驱动模块(9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磁粉探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UVLED照明灯(91)和白光LED照明灯(92)的周围设有散热器(95),散热器(95)固定在外壳(1)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磁粉探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仓军
申请(专利权)人:仓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