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隧道交通安全监测的智能型能见度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95964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隧道交通安全监测的智能型能见度检测设备,包括伸缩机构、发射器、接收器和两个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移动平台、升降机构、升降平台和干燥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块、移动块、驱动单元和伸缩架,干燥机构包括调向机构、喷头、导气管和干燥盒,该用于隧道交通安全监测的智能型能见度检测设备通过伸缩机构改变两个移动平台间的距离,并利用升降机构调节升降平台的高度位置,从而使发射器和接收器能够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能见度检测,大幅度增加了设备的检测范围,不仅如此,通过干燥盒输送热空气,并利用调向机构调节喷头角度,使发射器和接收器镜面上的水雾蒸发,从而保证设备能够在阴雨天气准确地检测隧道内的能见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隧道交通安全监测的智能型能见度检测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监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隧道交通安全监测的智能型能见度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能见度又称可见度,指观察者正常视力下可以清楚看见物体的最大距离,通常与“视距”等价。能见度在地面公路隧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能见度过低,驾驶员对前方的障碍物和行人易判断错误,影响隧道内行驶过程中的定向、定位、确认距离及速度感受等直观感觉。在公路隧道中,能见度是在正常运营和火灾事故下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目前,人们通常利用CO/VI检测仪检测隧道内部的能见度。但是现有的能见度检测设备由于固定安装在隧道内部,由于高度位置固定不变,导致设备只能对隧道内部某一特定范围内的特定高度下进行能见度检测,导致检测范围十分有限,不仅如此,在阴雨天气下,由于空气中的湿度大幅度增加,一些水雾容易吸附在发射器和接收器的镜面表面,导致设备检测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给隧道交通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造成现有的能见度检测设备实用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隧道交通安全监测的智能型能见度检测设备。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隧道交通安全监测的智能型能见度检测设备,包括伸缩机构、发射器、接收器、两个滑轨和两个移动机构,所述滑轨的竖向截面的形状为U形,所述U形截面的开口向上,所述伸缩机构位于两个滑轨之间,两个移动机构分别设置在伸缩机构的两侧,两个移动机构中,其中一个移动机构与发射器对应,另一个移动机构与接收器对应,两个移动机构分别位于发射器和接收器的上方;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平台、升降机构、升降平台、吊杆、干燥机构和两个滑环,两个滑环分别位于移动平台的两侧,所述滑环与移动平台固定连接,所述滑环与滑轨一一对应,所述滑环套设在滑轨上,所述升降平台位于移动平台的下方,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移动平台和升降平台之间,所述升降机构与升降平台传动连接,所述吊杆和干燥机构均设置在升降平台的下方,所述吊杆的顶端固定在升降平台上,所述干燥机构位于吊杆的靠近伸缩机构的一侧,两个升降机构的吊杆中,其中一个吊杆的底端与发射器固定连接,另一个吊杆的底端与接收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块、移动块、驱动单元、伸缩架、凹口、滑杆和套环,所述固定块固定在移动平台的下方,所述驱动单元位于移动块的远离固定块的一侧,所述驱动单元与移动块传动连接,所述凹口设置在升降平台的上方,所述滑杆的两端固定在凹口的两侧的内壁上,所述套环套设在滑环上,所述伸缩架的顶端的两侧分别与固定块和移动块铰接,所述伸缩架的底端的两侧分别与套环和升降平台铰接;所述干燥机构包括调向机构、侧杆、喷头、导气管和干燥盒,所述干燥盒固定在升降平台的下方,所述侧杆位于干燥盒和吊杆之间,所述侧杆的一端与干燥盒铰接,所述侧杆的另一端与喷头固定连接,所述调向机构与喷头传动连接,所述喷头通过导气管与干燥盒连通。作为优选,为了改变两个移动平台间的距离,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两个伸缩单元,两个伸缩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一电机的两侧,所述伸缩单元包括第一驱动轴和套管,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套管套设在第一驱动轴上,所述套管与移动平台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的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套管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套管内的内螺纹与第一驱动轴上的外螺纹相匹配。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驱动轴旋转,第一驱动轴上的外螺纹与套管内的内螺纹作用,从而改变套管的位置,使两个套管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进而调节了两个移动平台间的距离。作为优选,为了改变固定块和移动块之间的距离,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气泵、气缸和活塞,所述气缸固定在移动平台的下方,所述气泵固定在气缸上,所述气泵与气缸连通,所述活塞的一端设置在气缸内,所述活塞的另一端与移动块固定连接。气泵运行时,改变了气缸中的气压,随着气缸内气压的变化,活塞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带动移动块移动,改变了固定块和移动块之间的距离。作为优选,为了检测移动块和固定块之间的距离,使两个升降机构中伸缩架的形态保持一致,所述移动块和固定块之间设有距离检测机构,所述距离检测机构包括横杆、压力传感器和弹簧,所述横杆的一端与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在横杆的另一端,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弹簧与固定块连接,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簧受压缩,使压力传感器接收到压力数据,当移动块和固定块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弹簧的压缩程度发生改变,压力传感器接收到的压力数据不同,根据压力数据可确定移动块和固定块之间的距离。作为优选,为了实现喷头的角度调节,所述调向机构包括第二电机、驱动轮和拉线,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升降平台的下方,所述第二电机与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拉线的一端设置在驱动轮上,所述拉线的另一端与喷头连接。第二电机运行,带动驱动轮转动,通过拉线拉动喷头,使喷头的角度发生变化。作为优选,利用铅密度大的特点,为了保证侧杆的重量,所述侧杆的材质为铅。作为优选,为了使干燥盒向导气管输送热空气,所述干燥盒内设有进气管、出气罩、电热丝、第三电机、第三驱动轴和两个通气单元,所述进气管设置在干燥盒顶部一侧的内壁上,所述出气罩设置在干燥盒的底部,所述出气罩与导气管连通,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在干燥盒内的顶部,所述第三电机与第三驱动轴传动连接,两个通气单元分别位于第三驱动轴的两侧,所述通气单元包括若干扇叶,所述扇叶从上而下均匀分布在第三驱动轴上,所述电热丝设置在第三驱动轴和出气罩之间。电热丝通电,产生热量,而第三电机通过第三驱动轴带动扇叶旋转时,产生气流,气流通过高温的电热丝进行加热后,从出气罩流出并进入导气管中。作为优选,为了固定第三驱动轴的位置,所述干燥盒内还设有固定环和两个固定杆,两个固定杆分别位于固定环的两侧,所述固定环通过固定杆与干燥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套设在第三驱动轴上。作为优选,利用直流伺服电机驱动力强的特点,为了保证第三电机的驱动力,所述第三电机为直流伺服电机。作为优选,为了便于热空气从出气罩进入导气管中,所述出气罩的形状为喇叭形。为了扩大该能见度检测设备对隧道内部能见度的检测范围,使用前将滑轨的两端和伸缩机构的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隧道内的顶部,而后由伸缩机构带动两个移动平台在两个滑轨之间,从而提高了设备在水平方向的检测范围,而在移动平台下方的升降机构中,由驱动单元带动移动块向固定块移动,通过压力检测机构检测移动块和固定块之间的距离,使两个升降机构中移动块和固定块之间的距离相等,从而使发射器和接收器的高度相等,由于移动块和固定块的距离发生变化,带动伸缩架发生伸缩,使升降平台的高度发生改变,进而调节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的高度位置,使设备能够对隧道内部不同高度位置进行能见度的检测,从而大幅度增加了设备对隧道内部能见度的检测范围。该用于隧道交通安全监测的智能型能见度检测设备通过伸缩机构改变两个移动平台间的距离,并利用升降机构调节升降平台的高度位置,从而使发射器和接收器能够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能见度检测,大幅度增加了设备的检测范围。在阴雨天气,由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雾附着在发射器和接收器的镜面上,影响了设备准确的检测,为了消除镜面上的水雾,通过干燥机构消除发射器和接收器镜面上的水雾。在干燥机构内,由干燥盒通过导气管向喷头输送干燥的热空气,同时由调向机构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隧道交通安全监测的智能型能见度检测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隧道交通安全监测的智能型能见度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缩机构、发射器(1)、接收器(2)、两个滑轨(3)和两个移动机构,所述滑轨(3)的竖向截面的形状为U形,所述U形截面的开口向上,所述伸缩机构位于两个滑轨(3)之间,两个移动机构分别设置在伸缩机构的两侧,两个移动机构中,其中一个移动机构与发射器(1)对应,另一个移动机构与接收器(2)对应,两个移动机构分别位于发射器(1)和接收器(2)的上方;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平台(4)、升降机构、升降平台(5)、吊杆(6)、干燥机构和两个滑环(7),两个滑环(7)分别位于移动平台(4)的两侧,所述滑环(7)与移动平台(4)固定连接,所述滑环(7)与滑轨(3)一一对应,所述滑环(7)套设在滑轨(3)上,所述升降平台(5)位于移动平台(4)的下方,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移动平台(4)和升降平台(5)之间,所述升降机构与升降平台(5)传动连接,所述吊杆(6)和干燥机构均设置在升降平台(5)的下方,所述吊杆(6)的顶端固定在升降平台(5)上,所述干燥机构位于吊杆(6)的靠近伸缩机构的一侧,两个升降机构的吊杆(6)中,其中一个吊杆(6)的底端与发射器(1)固定连接,另一个吊杆(6)的底端与接收器(2)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块(8)、移动块(9)、驱动单元、伸缩架(10)、凹口(11)、滑杆(12)和套环(13),所述固定块(8)固定在移动平台(4)的下方,所述驱动单元位于移动块(9)的远离固定块(8)的一侧,所述驱动单元与移动块(9)传动连接,所述凹口(11)设置在升降平台(5)的上方,所述滑杆(12)的两端固定在凹口(11)的两侧的内壁上,所述套环(13)套设在滑环(7)上,所述伸缩架(10)的顶端的两侧分别与固定块(8)和移动块(9)铰接,所述伸缩架(10)的底端的两侧分别与套环(13)和升降平台(5)铰接;所述干燥机构包括调向机构、侧杆(14)、喷头(15)、导气管(16)和干燥盒(17),所述干燥盒(17)固定在升降平台(5)的下方,所述侧杆(14)位于干燥盒(17)和吊杆(6)之间,所述侧杆(14)的一端与干燥盒(17)铰接,所述侧杆(14)的另一端与喷头(15)固定连接,所述调向机构与喷头(15)传动连接,所述喷头(15)通过导气管(16)与干燥盒(17)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隧道交通安全监测的智能型能见度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缩机构、发射器(1)、接收器(2)、两个滑轨(3)和两个移动机构,所述滑轨(3)的竖向截面的形状为U形,所述U形截面的开口向上,所述伸缩机构位于两个滑轨(3)之间,两个移动机构分别设置在伸缩机构的两侧,两个移动机构中,其中一个移动机构与发射器(1)对应,另一个移动机构与接收器(2)对应,两个移动机构分别位于发射器(1)和接收器(2)的上方;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平台(4)、升降机构、升降平台(5)、吊杆(6)、干燥机构和两个滑环(7),两个滑环(7)分别位于移动平台(4)的两侧,所述滑环(7)与移动平台(4)固定连接,所述滑环(7)与滑轨(3)一一对应,所述滑环(7)套设在滑轨(3)上,所述升降平台(5)位于移动平台(4)的下方,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移动平台(4)和升降平台(5)之间,所述升降机构与升降平台(5)传动连接,所述吊杆(6)和干燥机构均设置在升降平台(5)的下方,所述吊杆(6)的顶端固定在升降平台(5)上,所述干燥机构位于吊杆(6)的靠近伸缩机构的一侧,两个升降机构的吊杆(6)中,其中一个吊杆(6)的底端与发射器(1)固定连接,另一个吊杆(6)的底端与接收器(2)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块(8)、移动块(9)、驱动单元、伸缩架(10)、凹口(11)、滑杆(12)和套环(13),所述固定块(8)固定在移动平台(4)的下方,所述驱动单元位于移动块(9)的远离固定块(8)的一侧,所述驱动单元与移动块(9)传动连接,所述凹口(11)设置在升降平台(5)的上方,所述滑杆(12)的两端固定在凹口(11)的两侧的内壁上,所述套环(13)套设在滑环(7)上,所述伸缩架(10)的顶端的两侧分别与固定块(8)和移动块(9)铰接,所述伸缩架(10)的底端的两侧分别与套环(13)和升降平台(5)铰接;所述干燥机构包括调向机构、侧杆(14)、喷头(15)、导气管(16)和干燥盒(17),所述干燥盒(17)固定在升降平台(5)的下方,所述侧杆(14)位于干燥盒(17)和吊杆(6)之间,所述侧杆(14)的一端与干燥盒(17)铰接,所述侧杆(14)的另一端与喷头(15)固定连接,所述调向机构与喷头(15)传动连接,所述喷头(15)通过导气管(16)与干燥盒(17)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交通安全监测的智能型能见度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一电机(18)和两个伸缩单元,两个伸缩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一电机(18)的两侧,所述伸缩单元包括第一驱动轴(36)和套管(37),所述第一电机(18)与第一驱动轴(36)传动连接,所述套管(37)套设在第一驱动轴(36)上,所述套管(37)与移动平台(4)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36)的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套管(37)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套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桂英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卓茨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