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9496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5: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背光单元,包含一光源模组、一胶层以及一保护膜。光源模组具有一中央区与围绕中央区的一周边区。胶层粘贴于光源模组的周边区,而保护膜覆盖光源模组。保护膜藉由胶层粘附于光源模组。保护膜具有多个切口图案。这些切口图案彼此分离,且在与保护膜平行的一投影平面上,这些切口图案与周边区不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单元,特别是一种具有保护膜的背光单元。
技术介绍
为了避免背光单元上的光学膜片表面会在运输或存放过程中受损的风险,习知技术会先设置一保护膜于背光单元的光学膜片表面上,当需要对背光单元进行加工处理时,再将保护膜撕除。然而,由于保护膜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而具有一定程度的挺性。而挺性会造成保护膜刚撕离时有回复平整的趋势(惯性)。因此,当保护膜撕离背光单元的表面时,保护膜上会具有一定程度的弯折力值,当恰欲脱离时,此弯折力值会瞬间作用在保护膜上的角落,而划在背光单元的光学膜片上,造成刮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背光单元目的之一是透过具有能释放应力的保护膜,而能提升背光单元的制造良率。本专利技术的背光单元目的之一是防止光学膜片刮伤。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态样包括一种背光单元。背光单元包含一光源模组、一胶层以及一保护膜。光源模组具有一中央区与围绕中央区的一周边区。一胶层粘贴于光源模组的周边区。一保护膜覆盖光源模组。保护膜藉由胶层粘附于光源模组。保护膜具有多个切口图案。这些切口图案彼此分离,且在与保护膜平行的一投影平面上,这些切口图案与周边区不重叠。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背光单元藉由保护膜上的切口图案的设置,而能有效释放应力,进而避免保护膜在脱离光源模组时划伤光源模组的表面。如此,将能有效提升背光单元的制造良率。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阅读以下详细叙述并搭配对应的图式,可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态样。应注意,根据业界中的标准做法,多个特征并非按比例绘制。事实上,多个特征的尺寸可任意增加或减少以利于讨论的清晰性。图1A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剖面图。图1B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爆炸图。图2为图1A的保护膜的正视图。图3A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保护膜的局部的正视图。图3B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保护膜剥离时的侧视图。图4A至图4B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不同实施例的保护膜的正视图。图5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保护膜的正视图。图6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保护膜的正视图。其中,附图标记100:背光单元110:光源模组111、112、113:光学膜片114:导光板115:外框120:胶层130、530、630:保护膜131、531、631:切口图案133:凸出部a、b、L、x、y:长度AD1:第一排列方向AD2:第二排列方向CA:中央区CP1:第一切口单元CP2:第二切口单元CR1:第一角落CR2:第二角落DL:对角线F:弯折力ED1:第一延伸方向ED2:第二延伸方向LS:长边P:力作用点PL:投影平面PA:周边区PS1:第一图案段S:间距SS:短边ST:连接段S1:第一表面S2:第二表面θ1:第一夹角θ2:第二夹角θ3:第三夹角β1、β2、β3、β4:角度1A-1A:剖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图1A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100的剖面图,图1B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100的爆炸图,其中图1A为沿图1B的剖线1A-1A的剖面图。图2为图1A的保护膜130的正视图。如图1A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背光单元100包含一光源模组110、一胶层120以及一保护膜130。具体而言,如图1A至图1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光源模组110例如包含至少一光学膜片、一导光板114、一光源组件116以及一外框115,而可用以提供均匀的面光源给显示面板。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是以三个光学膜片111、112、113为例,光学膜片111、112可为棱镜片、光学膜片113可为扩散片,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外框115可例如为胶框,并透过粘着件将反射片贴于胶框底部,但不限于此,例如光源模组110还可以再包括壳体(图中未示)来包覆胶框与反射片,可视需求调整。另外,光源组件116例如包含灯源与电路基材等。在本实施例中是以侧入式光源模组为例,但不限于此,于实际运用上亦可采用直下式光源模组,可依实际需求调整。如图1A至图1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光源模组110具有一中央区CA与围绕中央区CA的一周边区PA。胶层120粘贴于光源模组110的周边区PA。具体而言,如图1A至图1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保护膜130覆盖光源模组110,并藉由胶层120粘附于光源模组110上。于一实施例中,在移除保护膜130后,可将显示面板透过胶层120粘贴于光源模组110上,且光源模组110中央区CA可对应于显示面板的可视化区域(即ActiveArea),以提供均匀光线给显示面板。此外,如图1A至图1B所示,保护膜130藉由胶层120与光源模组110连接。于一实施例中,保护膜130例如藉由胶层120与光源模组110的至少一光学膜片111连接。于一实施例中,胶层120例如至少会设置于外框115的顶面上。具体而言,当背光单元100具有窄边框设计时,胶层120会贴附于外框115的顶面与最上方的光学膜片111的边缘上,以提供足够的贴附面积,进而有效固定保护膜130。然而,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当光学膜片111具有耳部,或是较为不易滑动,或是外框115边缘较大时,胶层120可以只设置于外框115的顶面上,即能提供足够的贴附面积。进一步而言,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保护膜130具有多个切口图案131,这些切口图案131彼此分离。于一实施例中,各切口图案131可贯穿保护膜130,也就是说,保护膜130可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S1与一第二表面S2,且各切口图案131可为一通孔且贯穿第一表面S1与第二表面S2。各切口图案131可贯穿保护膜130,可以协助更有效地释放应力,进而避免保护膜130在脱离光源模组110时划伤光源模组110的表面。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贯穿保护膜130的切口图案131的制作,可以整合在背光单元100的胶层120与保护膜130的制程中。举例而言,在执行胶层120的二次冲型(外部边缘冲型)及排废的制程中,可同时对胶层120以及其上的保护膜130进行裁切,以同时形成本专利技术胶层120以及切口图案131的外型。换言之,在本实施中,切口图案131的制程可被整合至胶层120的二次冲型及排废制程中。具体而言,在执行上述步骤之后,保护膜130的边缘与胶层120的边缘可切齐(如图1A所示)。如此,即可在形成胶层120与保护膜130的制程中,亦形成保护膜130的多个切口图案131,并且,由于形成切口图案131的制程能整合在背光单元100的原本制程中,因此不会增加额外的制作成本。进一步而言,请再次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切口图案131例如可形成多个第一切口单元CP1,这些第一切口单元CP1可相互平行,且分别沿一第一延伸方向ED1延伸,且这些第一切口单元CP1沿实质垂直于第一延伸方向ED1的一第一排列方向AD1排列。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切口单元CP1例如由多个第一图案段PS1沿第一延伸方向ED1排列而成,且各第一图案段PS1的轮廓例如为直线状。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其中某一第一图案段PS1的前端可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背光单元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光源模组,具有一中央区与围绕该中央区的一周边区;一胶层,粘贴于该光源模组的该周边区;以及一保护膜,覆盖该光源模组,该保护膜藉由该胶层粘附于该光源模组,其中该保护膜具有多个切口图案,该些切口图案彼此分离,且在与该保护膜平行的一投影平面上,该些切口图案与该周边区不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光源模组,具有一中央区与围绕该中央区的一周边区;一胶层,粘贴于该光源模组的该周边区;以及一保护膜,覆盖该光源模组,该保护膜藉由该胶层粘附于该光源模组,其中该保护膜具有多个切口图案,该些切口图案彼此分离,且在与该保护膜平行的一投影平面上,该些切口图案与该周边区不重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些切口图案形成多个第一切口单元,该些第一切口单元相互平行,且分别沿一第一延伸方向延伸,且该些第一切口单元沿实质垂直于该第一延伸方向的一第一排列方向排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切口单元由多个第一图案段沿该第一延伸方向排列而成,且各该第一图案段的轮廓为直线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图案段分别具有一长度,相邻的该些第一图案段之间具有一间距,且该长度大于该间距。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切口单元由多个第一图案段沿该第一延伸方向排列而成,且各该第一图案段的轮廓为曲线状。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方向与该保护膜的一对角线具有一第一夹角,该第一夹角的角度大于零。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方向与该保护膜的该对角线实质上相互垂直。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保护膜具有一第一角落与一第二角落,该第一角落与该第二角落分别位于该保护膜的该对角线的相对两端上,该保护膜更包含一凸出部,该凸出部凸出于该第二角落,且该些第一切口单元位于该第一角落。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保护膜具有一对长边与一对短边,各该长边邻接该些短边,当该凸出部凸出于该保护膜的其中一该短边时,该第一延伸方向与该保护膜的该长边具有一第二夹角,该第二夹角的范围介于一第一角度β1与一第二角度β2之间,其中该第一角度β1与该第二角度β2符合下列关系式:β1=90°-arctan[s/(y+b)]β2=90°-arctan[(s+a)/y]其中y为该保护膜的该长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振兴肖成榕林叶云陈小敏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