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及预制装配式调蓄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9181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包括角单元、正边单元、侧边单元和中间单元;其中,角单元至少包括:第一纵向通道以及第一横向通道,第一纵向通道的中部与第一横向通道的一端相通,第一纵向通道的一端封闭;正边单元至少包括:第二纵向通道以及第二横向通道,第二横向通道的一端与第二纵向通道的中部相通;侧边单元至少包括:第三纵向通道以及第三横向通道,第三横向通道与第三纵向通道交叉相通,第三纵向通道的一端封闭;中间单元至少包括第四纵向通道以及第四横向通道,第四纵向通道、第四横向通道交叉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各个单元可以拼装成调蓄池,可缩短工期,工厂程序化预制作业,质量可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及预制装配式调蓄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水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及预制装配式调蓄池。
技术介绍
调蓄池具有对初期雨水、雨污合流雨水和后期雨水的流量调节、截流储存、预处理等功能,在工程中作为水工构筑物可布置在小区、道路、绿化带区域,主要埋设于地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强度和荷载必须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并防渗漏和防臭味。池体容积和埋设深度视工程实际需要而不同。在现阶段的工程实际应用中,调蓄池施工常见的是采用现浇方式进行,其具有以下缺陷:(1)施工周期长,安全风险较高。(2)施工现场受场地、天气等环境因素影响大。(3)不同的作业队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此外,亦存在部分采用预制件组装的方案,但仍存在现场组装复杂、预制件种类繁多且难以满足个性化设计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该预制组件的各个单元可以拼装成调蓄池,可缩短工期,工厂程序化预制作业,质量可控。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包括:角单元、正边单元、侧边单元和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及预制装配式调蓄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角单元(1)、正边单元(2)、侧边单元(3)和中间单元(4);其中,所述角单元(1)至少包括:第一纵向通道(10)以及第一横向通道(11),所述第一纵向通道(10)的中部与所述第一横向通道(11)的一端相通,所述第一纵向通道(10)的一端封闭;所述正边单元(2)至少包括:第二纵向通道(20)以及第二横向通道(21),所述第二横向通道(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纵向通道(20)的中部相通;所述侧边单元(3)至少包括:第三纵向通道(30)以及第三横向通道(31),所述第三横向通道(31)与所述第三纵向通道(30)交叉相通,所述第三纵向通道(30)的一端封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角单元(1)、正边单元(2)、侧边单元(3)和中间单元(4);其中,所述角单元(1)至少包括:第一纵向通道(10)以及第一横向通道(11),所述第一纵向通道(10)的中部与所述第一横向通道(11)的一端相通,所述第一纵向通道(10)的一端封闭;所述正边单元(2)至少包括:第二纵向通道(20)以及第二横向通道(21),所述第二横向通道(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纵向通道(20)的中部相通;所述侧边单元(3)至少包括:第三纵向通道(30)以及第三横向通道(31),所述第三横向通道(31)与所述第三纵向通道(30)交叉相通,所述第三纵向通道(30)的一端封闭;所述中间单元(4)至少包括第四纵向通道(40)以及第四横向通道(41),所述第四纵向通道(40)、所述第四横向通道(41)交叉相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单元(1)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侧板(12)和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2)一端的第一横板(13)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2)顶部的第一顶板(14),一对所述第一侧板(12)之间沿所述第一侧板(12)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纵向通道(10),所述第一横板(13)上设置所述第一横向通道(11);所述正边单元(2)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二侧板(22)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侧板(22)顶部的第二顶板(23),一对所述第二侧板(22)之间沿所述第二侧板(22)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纵向通道(20),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侧板(22)上设置所述第二横向通道(21);所述侧边单元(3)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三侧板(32)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三侧板(32)顶部的第三顶板(33),一对所述第三侧板(32)之间沿所述第三侧板(32)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三纵向通道(30),其中一个所述第三侧板(32)上设置所述第三横向通道(31);所述中间单元(4)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四侧板(42)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第四侧板(42)顶部的第四顶板(43),一对所述第四侧板(42)之间沿所述第四侧板(42)长度方向设置有第四纵向通道(40),所述第四横向通道(41)的两端开口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四侧板(42)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还包括过渡单元(5);所述过渡单元(5)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五侧板(51)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五侧板(51)顶部的第五顶板(52),一对所述第五侧板(51)之间沿所述第五侧板(51)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五过渡通道(50)。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还包括用于形成底壁并安装多个所述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的基础结构(6);所述基础结构(6)上设置多个用于安装的凹槽,所述角单元(1)、所述正边单元(2)、所述侧边单元(3)、所述中间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肯林周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