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触点熔接的增强型有色纤维及织物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907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触点熔接的增强型有色纤维及织物的制造方法,所述增强型有色纤维为双组份纤维和常规涤纶长丝的复合,其中双组份纤维为皮芯型结构,其中皮层为低熔点聚酯,芯层为普通聚酯,通过熔融挤出喷丝后形成双组份纤维,所述双组份纤维中皮层的含量以质量份计为50‑70%,芯层的含量以质量计为30%‑50%,并将得到的双组份纤维与常规涤纶长丝复合,双组份纤维占常规涤纶长丝的质量比例为40%‑70%,所述复合为加捻。其不仅具有良好的粘结效果,平滑的表面,且还有加好的机械强度和加工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触点熔接的增强型有色纤维及织物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纤维及织物的制造领域,并具体涉及一种多触点熔接的增强型有色纤维及织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由连续双组分纤维形成的非织造织物是常见的技术。双组分纤维是指由已一起纺成单丝或纤维的两种不同聚合物组成的任何纤维或长丝。优选各双组分纤维由两种不同的聚合物制成,所述两种不同的聚合物布置在跨双组分纤维横截面的基本恒定地布置的不同区域,且沿纤维长度基本连续延伸。连续双组分纤维为通过从相同的喷丝头挤出两种聚合物制成的纤维,其中在相同长丝内包含两种聚合物。比较常见的双组份纤维有皮-芯双组份纤维,芯-皮双组分纤维包含由一种热塑性材料制成的芯和由不同热塑性材料制成的皮。芯可相对于皮同心或离心,并且与皮相比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形状。在粘合纤维中,皮层为低熔点纤维,主要起到粘结作用,芯层为相比皮层高熔点的纤维,可提供一定的强度,该种皮芯结构可以减少非织造布加工过程中胶黏剂的使用,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其中涤纶由于价格便宜、结实耐用、不易变形、耐腐蚀、挺括等因素收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双组份纤维中,涤纶熔点较高,不易组合为低点和高熔点的皮芯结构,此时,低熔点聚酯纤维应运而生,低熔点聚酯是一种具有较低熔点的无规共聚改性聚酯,是生产热粘合纤维的一种原料,低熔点纤维与聚丙烯、聚酰胺纤维相比,后者熔融后会发生流动变形,冷却后不能恢复原状,因而热收缩性很大,而低熔点纤维在其自由状态下的收缩仅为5%。因此,它可以在一些领域代替聚丙烯、聚酰胺类热熔胶,同时具有它自身独特的应用领域。低熔点皮芯双组份纤维的热粘合加固机理是:当复合纤维加热至一定温度时,低熔点皮层纤维非晶区的大分子链构象发生变化,纤维皮层软化、熔融,发生粘性流动,在低熔点复合纤维之间及其和主体纤维之间的交叉点处形成粘合。纤维熔接的点多可以使得到的织物粘结性好且具有细腻平滑的表面,此时希望在双组份纤维中具有较高的皮层组分,但是皮层组分高,纤维整体的强度会降低而且粘结手手感会偏硬,同时还会引起组件内两种熔体在复合处的压力差异过大,造成纤维的粗细不匀、皮层破裂、皮芯严重剥离等不良纺丝现象。现有技术中对关于皮层纤维熔接点控制的报道还很少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触点熔接的增强型有色纤维及制备方法,其不仅具有良好的粘结效果,平滑的表面,且还有加好的机械强度和加工性能。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多触点熔接的增强型有色纤维,其为双组份纤维和常规涤纶长丝的复合,其中双组份纤维为皮芯型结构,其中皮层为低熔点聚酯,芯层为普通聚酯,通过熔融挤出喷丝后形成双组份纤维,所述双组份纤维中皮层的含量以质量份计为50-70%,芯层的含量以质量计为30%-50%,并将得到的双组份纤维与常规涤纶长丝复合,双组份纤维占常规涤纶长丝的质量比例为40%-70%,所述复合为加捻。所述双组份纤维中皮层的含量进一步优选为60-70%,芯层的含量进一步优选为30%-40%,所述双组份纤维皮层熔点为130℃-180℃,芯层熔点为180℃-280℃。所述加捻为Z或S捻。在双组份纤维中,皮层含量占有较大的比重,这样得到的纤维之间粘合力比较好,织物表面比较平滑,同时再将常规的涤纶长丝与其进行加捻,使纤维之间缠绕,增加了纤维的熔接触点,在皮层纤维熔融时,其可以很好的粘结双组份纤维芯层的聚酯和涤纶长丝,熔接点多,粘结效果好,同时,涤纶长丝由于自身的弹性和强度可以缓和部分由于双组份纤维中皮层的低熔点纤维较多带来的手感偏硬的问题,且减少了常规皮芯结构中皮层含量过高引起的组件内复合处的压力差异过大,造成纤维的粗细不匀、皮层破裂、皮芯严重剥离等不良纺丝现象的风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多触点熔接的增强型有色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普通聚酯切片在100-13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干燥10-24h,根据需要加入助剂,然后加入第一螺杆挤出机,经过第一螺杆挤出机的熔融挤出,第一螺杆挤出机设有五段加热区,加热温度为:240℃-290℃,并将该熔体输送到复合纺丝箱体中,并进一步均匀分配到复合纺丝组件中;(2)将低熔点聚酯90-11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干燥10-24h,根据需要加入助剂,然后加入第二螺杆挤出机,经过第二螺杆挤出机的熔融挤出,第二螺杆挤出机设有五段加热区,加热温度为:120℃-200℃,并将该熔体输送到复合纺丝箱体中,并进一步均匀分配到复合纺丝组件中;(3)将复合组件中成型的两种成份挤出,由喷丝孔挤出得到皮芯型结构的丝,经冷却、上油、拉伸、定型等工序得到双组份纤维;(4)将多根双组份纤维长丝并为一股,将多根常规涤纶长丝并为一股,将并丝后的长丝通过加捻机进行加捻,经常规后续工艺即可得到多触点熔接的增强型有色纤维织物。本专利技术结构和加工工序较为简单,在双组份纤维中,皮层含量占有较大的比重,这样得到的纤维之间粘合力比较好,织物表面比较平滑,同时再将常规的涤纶长丝与其进行加捻,使纤维之间缠绕,增加了纤维的熔接触点,在皮层纤维熔融时,其可以很好的粘结双组份纤维芯层的聚酯和涤纶长丝,熔接点多,粘结效果好,同时,涤纶长丝由于自身的弹性和强度可以缓和部分由于双组份纤维中皮层的低熔点纤维较多带来的手感偏硬的问题并同时解决了了由于双组份纤维中芯层的普通聚酯少引起的强度不够的问题,且减少了常规皮芯结构中皮层含量过高引起的组件内复合处的压力差异过大,造成纤维的粗细不匀、皮层破裂、皮芯严重剥离等不良纺丝现象的风险。加工工艺简单,可行性高。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多触点熔接的增强型有色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普通聚酯切片在100-13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干燥12h,根据需要加入助剂,然后加入第一螺杆挤出机,经过第一螺杆挤出机的熔融挤出,第一螺杆挤出机设有五段加热区,加热温度为:240℃-290℃,具体温度为:255℃、260℃、265℃、265℃、260℃,并将该熔体输送到复合纺丝箱体中,并进一步均匀分配到复合纺丝组件中;(2)将低熔点聚酯90-11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干燥12h,根据需要加入助剂,然后加入第二螺杆挤出机,经过第二螺杆挤出机的熔融挤出,第二螺杆挤出机设有五段加热区,加热温度为:120℃-200℃,具体温度为:135℃、140℃、145℃、150℃、145℃,并将该熔体输送到复合纺丝箱体中,并进一步均匀分配到复合纺丝组件中;(3)将复合组件中成型的两种成份挤出,由喷丝孔挤出得到皮芯型结构的丝,经冷却、上油、拉伸、定型等工序得到双组份纤维;(4)将多根双组份纤维长丝并为一股,将多根常规涤纶长丝并为一股,将并丝后的长丝通过加捻机进行加捻,经常规后续工艺即可得到多触点熔接的增强型有色纤维织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触点熔接的增强型有色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型有色纤维为双组份纤维和常规涤纶长丝的复合,其中双组份纤维为皮芯型结构,其中皮层为低熔点聚酯,芯层为普通聚酯,通过熔融挤出喷丝后形成双组份纤维,所述双组份纤维中皮层的含量以质量份计为50‑70%,芯层的含量以质量计为30%‑50%,并将得到的双组份纤维与常规涤纶长丝复合,双组份纤维占常规涤纶长丝的质量比例为40%‑70%,所述复合为加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触点熔接的增强型有色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型有色纤维为双组份纤维和常规涤纶长丝的复合,其中双组份纤维为皮芯型结构,其中皮层为低熔点聚酯,芯层为普通聚酯,通过熔融挤出喷丝后形成双组份纤维,所述双组份纤维中皮层的含量以质量份计为50-70%,芯层的含量以质量计为30%-50%,并将得到的双组份纤维与常规涤纶长丝复合,双组份纤维占常规涤纶长丝的质量比例为40%-70%,所述复合为加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有色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组份纤维中皮层的含量进一步优选为60-70%,芯层的含量进一步优选为30%-4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有色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组份纤维皮层熔点为130℃-180℃,芯层熔点为180℃-28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有色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捻为Z或S捻。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增强型有色纤维的织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双全李雅徐斐斐彭雪龚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旷达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旷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