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蛭弧菌在消除禽蛋及肉类携带的常见致病菌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8944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蛭弧菌在消除禽蛋及肉类携带的常见致病菌的应用,用蛭弧菌液以喷洒或者擦涂或者浸渍的方法处理携带有致病菌的禽蛋及肉类,采用浸渍的方法时蛭弧菌浓度至少达到10↑[2]puf/ml,采用喷洒或者擦涂的方法:使用浓度≥10↑[2]pfu/ml的蛭弧菌液时,使用量至少达到15ml/kg。公开的2株蛭弧菌可分别独立使用,但混合使用效果更佳。采用本应用方便、安全且无副作用,消除禽蛋及肉类携带的常见致病菌效果显著,致病菌清除率均在99%以上。可适用于从“养殖到餐桌”包括禽蛋肉类加工在内的全过程,直接提高了产品品质。对提高食用安全性,保障人类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涉及细菌及其应用,具体是指一种蛭弧菌在 消除禽蛋及肉类携带的常见致病菌的应用,特别适用于畜禽养殖环境、禽蛋 肉的保藏及其加工过程中常见致病菌的消除。
技术介绍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食品 安全看作是一个世界性的挑战。近年来,全球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发,食源 性疾病已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据WH0统计,发达国家每年约有三分 之一的人感染食源性疾病,而一些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往往是致人非正 常死亡的主要原因。多方面的研究和调査结果显示,除意外事故和人为因素 以外,食源性疾病主要是由微生物和化学药物所引起的。根据中美两国CDC 近10年的统计结果,在中美两国由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均占总数的50% 左右,而化学物质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占总数的比率在美国是1%左右,在中国 是27%左右。国内外的各种资料和统计数据表明微生物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罪 魁祸首。近20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产品 占整个食品行业的比重越来越大,肉、乳、蛋和水产品是动物性食品中的主 要种类。根据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的统计结果,我国肉类产品2003年的产量 为6920万吨、禽蛋量为2606.8万吨,肉类和蛋类的年产量均为全世界第一。 但是,我国肉类的年出口量仅为60多万吨,不到总量的1%,禽蛋类的出口 量更是微乎其微,其原因之一是微生物污染等食品安全问题。引发食源性疾 病的微生物普遍存在,但并不是时时刻刻都会引起食源性疾病,这些致病微 生物与其周围的非致病菌及环境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处于微生态的平衡 状态,而当这种平衡被打破以后,致病的微生物大肆生长,从而导致食源性 疾病暴发。我国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破坏使这一问题日益突出。对于禽蛋及肉类携带的致病菌的控制,目前还没有任何资料报道,现有 的资料只是从畜禽养殖过程中采取一些措施,例如使用抗生素,以消除或者减少其活体携带的致病菌,虽然这种源头措施或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但是 对畜禽有副作用,直接影响了禽蛋及肉的质量。例如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致病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疫苗的使用虽然是个途径,但免疫效果不明显, 特别是目前人们为了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选用的毒株越来越强,反而有潜 在的致病危险。然而,蛭弧菌作为一类具有裂解致病菌的特殊细菌,不仅可 应用到畜禽从养殖到食用前的全过程,而且不会导致细菌出现抗性,也无噬 菌体疗法中宿主过于专一的缺点,因此蛭弧菌作为一类致病菌的生物消除剂 具有相当的优势。如能在畜禽从养殖、畜禽产品运输、食用或加工前,先进行致病菌的生 物消除工作,则可以减少或消除食物中毒的机率,特别是可为禽蛋及肉产品 的加工提供优质原材料和加工上的便利。因此,利用蛭弧菌消除禽蛋及肉类 携带的致病菌以提高和改善禽蛋及肉的安全性,对人类健康和我国禽蛋及肉 类加工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通过研发找出适用于消除禽蛋 及肉类携带的常见致病菌的蛭弧菌,从而提供一种高效、无毒无副作用的蛭 弧菌在消除禽蛋及肉类携带的常见致病菌的应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蛭弧菌在消除禽蛋及肉类携带的常见致病菌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应用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及其条件 步骤一蛭弧菌的分离纯化对采集的水体或底泥进行预处理,接种增殖蛭弧菌的嗜水气单胞菌,倒 双层平板,在含宿主菌的双层平板上出现噬菌斑,挑取不断扩大的单斑,再 按微生物学方法液体增殖培养、双层平板检验,再次挑取不断扩大的单斑, 并重复若干次,至单噬菌斑传代形成形状、大小、透明度均一致的噬菌斑, 即为一株蛭弧菌纯菌株,按同一时间内单斑大小计,分离出2株蛭弧菌纯菌株,所述蛭弧菌于2008年1月13日在位于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内的中国典型培养 物保藏中心保藏,^/e77op^力rio5^ BDFOl,保藏编号为CCTCCNO: M 208008 和^/eWow77rio 5"p. BDF02,保藏编号为CCTCC NO: M 208009;步骤二蛭弧菌液的制备将2株蛭弧菌分别进行发酵培养,分别制成浓度为102 1012pfWml的蛭 弧菌液,待用;步骤三蛭弧菌在消除禽蛋及肉类携带的常见致病菌的应用 采用上述2株蛭弧菌按任意比例混合的蛭弧菌混合液或单株蛭弧菌液, 以喷洒或者擦涂或者浸渍的方法处理携带有致病菌的禽蛋及肉类产品,其中 采用浸渍的方法蛭弧菌浓度至少达到102pfo/ml,其优选范围为104 106pfu/ml;采用喷洒或者擦涂的方法使用浓度》l(^pfii/ml的蛭弧菌液时, 直接用于禽蛋及肉类产品,其使用量至少达到15ml/kg,优选使用量范围为 35-55ml/kg;应用于环境,其使用量至少达到10ml/m2。所述蛭弧菌混合液的最佳混合比例为BDF01:BDF02为1:1。 所述应用环境包括畜禽养殖场养殖环境、保藏环境和禽蛋及肉类产品运 输工具、加工过程。所述应用方法用于畜禽养殖场养殖环境致病菌的消除时,采用喷洒的方 法当使用浓度》l(^pfii/ml的蛭弧菌液时,优选使用量范围为35 55ml/m2。 所述应用方法用于禽蛋及肉类保藏或运输环境中致病菌的消除时,采用 喷洒的方法当使用浓度^l(^pfii/ml的蛭弧菌液时,优选使用量范围为30 50ml/m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和显著的效果 1、采用本法消除禽蛋及肉类携带的致病菌的效果显著 本应用克服了抗生素滥用带来的副作用,也克服了疫苗免疫效果不明显 而噬菌体疗法中宿主过于专一的缺点,为消除禽蛋及肉类所携带的食源性致病菌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可适用于从"养殖到餐桌"包括禽蛋肉类加 工在内的全过程。(1) 用于畜禽养殖场养殖环境致病菌的消除时,可明显的减少养殖环境 中的致病菌的数量,可以防止或减少畜禽动物的患病率,从而提高畜禽养殖 环境的质量以及改善畜禽动物产品的品质,同时也防止人患猪链球菌病的可 能。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致病菌所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确保人的健康安全。(2) 用于禽蛋及肉类保藏、运输环境中致病菌的消除时,以新鲜的鸡蛋、 鸭蛋、猪肉、猪肉为例,检测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对沙门氏菌(5Wmo^/^Sp),猪链球菌(S&印toCOCCWS SM&),梭状芽胞杆菌(C70S^TiVj'i/i77Sp)及大肠杆菌(五^/^r/c/z^ co/z')的清除率均可达99%以上。可有效地延长在常温或者低 温下的保藏时间,防止或延缓禽蛋及肉腐败变质,同时避免使用化学防腐剂, 方便、安全且效果好,直接提高了产品品质。(3)本应用方法特别适用于禽蛋及肉类加工过程中,为加工提供优质原 材料和加工上的便利,确保禽蛋类加工产品的优质,有效地解决了食品安全 问题。2、 采用本专利技术消除禽蛋及肉类携带致病菌安全性好 蛭弧菌消除禽蛋肉类携带的沙门氏菌,猪链球菌,梭状芽胞杆菌及大肠杆菌的方法是生物的方法,蛭弧菌具有可侵染、裂解宿主细菌的特性,使之 适合作为抑止或清除生物体及其环境中致病菌的生物净化因子,且其在裂解 完宿主细菌后,会因饥饿而自动消亡,因此对人和动物无毒副作用。有效地 减少或消除化学药物如抗生素的残留,确保禽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蛭弧菌在消除禽蛋及肉类携带的常见致病菌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及其条件: 步骤一:蛭弧菌的分离纯化 对采集的水体或底泥进行预处理,接种增殖蛭弧菌的嗜水气单胞菌,倒双层平板,在含宿主菌的双层平板上出现噬菌斑,挑取不断扩大的单斑,再按微生物学方法液体增殖培养、双层平板检验,再次挑取不断扩大的单斑,并重复若干次,至单噬菌斑传代形成形状、大小、透明度均一致的噬菌斑,即为一株蛭弧菌纯菌株,按同一时间内单斑大小计,分离出2株蛭弧菌纯菌株,所述蛭弧菌是指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Bdellovibrio sp.BDF01,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8008和Bdellovibrio sp.BDF02,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8009; 步骤二:蛭弧菌液的制备 将2株蛭弧菌分别进行发酵培养,分别制成浓度为10↑[2]~10↑[12]pfu/ml的蛭弧菌液,待用; 步骤三:蛭弧菌在消除禽蛋及肉类携带的常见致病菌的应用 采用上述2株蛭弧菌按任意比例混合的蛭弧菌混合液或单株蛭弧菌液,以喷洒或者擦涂或者浸渍的方法处理携带有致病菌的禽蛋及肉类产品,其中采用浸渍的方法:蛭弧菌浓度至少达到10↑[2]pfu/ml;采用喷洒或者擦涂的方法:使用浓度≥10↑[2]pfu/ml的蛭弧菌液时,直接应用于禽蛋及肉类产品,其使用量至少达到15ml/kg;应用于环境,其使用量至少达到10ml/m↑[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俊鹏马小花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