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机构。
技术介绍
在工件焊接过程中,通过若干个夹持装置共同夹持该工件,所述若干个夹持装置固定在承载座上。但在工件焊接时,需要对工件的不同位置焊接,但由于目前,无法调节工件的方位,从而对焊接操作带来诸多不便;而且,现有的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均通过气缸驱动,以使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相互靠近或远离,方便于夹紧工件或松开工件。但由于现有的夹持装置包括两个气缸,需配备配气装置,从而造成夹持装置的成本较高,远不能满足工业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机构,其可调节工件的方位,而且,通过合理设置夹持装置,使得夹持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无需采用气缸,有利于降低夹持装置的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旋转机构,包括承载座、可转动地安装在承载座上的转盘、用于驱动转盘绕转盘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的驱动装置、绕转盘的中心轴线呈圆周排列并共同用于夹持工件的若干个夹持装置、与该若干个夹持装置分别一一对应的若干个调节装置;所述夹持装置通过对应的调节装置安装在转盘上,且 ...
【技术保护点】
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座、可转动地安装在承载座上的转盘、用于驱动转盘绕转盘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的驱动装置、绕转盘的中心轴线呈圆周排列并共同用于夹持工件的若干个夹持装置、与该若干个夹持装置分别一一对应的若干个调节装置;所述夹持装置通过对应的调节装置安装在转盘上,且各调节装置均用于引导对应夹持装置沿转盘的径向移动;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支撑座、固定在支撑座上的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摆动杆、连杆、插装件;所述第一夹持臂靠近转盘中心轴线的一端形成为第一夹持端,所述第二夹持臂形成有第二夹持端;所述摆动杆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设置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连接部;在各夹持装置中,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座、可转动地安装在承载座上的转盘、用于驱动转盘绕转盘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的驱动装置、绕转盘的中心轴线呈圆周排列并共同用于夹持工件的若干个夹持装置、与该若干个夹持装置分别一一对应的若干个调节装置;所述夹持装置通过对应的调节装置安装在转盘上,且各调节装置均用于引导对应夹持装置沿转盘的径向移动;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支撑座、固定在支撑座上的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摆动杆、连杆、插装件;所述第一夹持臂靠近转盘中心轴线的一端形成为第一夹持端,所述第二夹持臂形成有第二夹持端;所述摆动杆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设置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连接部;在各夹持装置中,所述第二夹持臂铰接在支撑座上,所述连杆的其中一端与第二夹持臂铰接,且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摆动杆的第一端部铰接,所述摆动杆的连接部铰接在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的一侧还设有活动区,所述摆动杆的第二端部设置有第二穿孔;该插装件用于在第二穿孔与第一穿孔正对时穿插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内以将摆动杆锁定在支撑座上,所述连杆用于在摆动杆的第二穿孔从活动区往与第一穿孔正对的位置运动时带动所述第二夹持臂运动以促使第二夹持臂的第二夹持端往靠近第一夹持端的方向运动,第二夹持臂的第二夹持端用于在第二穿孔与第一穿孔正对时与第一夹持端间隔形成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强,刘尓彬,张国良,吴潮辉,郑杰才,谭志军,梁科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