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7251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0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助力车,包括靠背装置、坐板和运动装置,坐板的两边分别通过执行装置与运动装置相连,执行装置与靠背装置相连,运动装置带动靠背装置和坐板运动。靠背装置包括靠背板、靠背连接件和连接板,靠背板和连接板通过靠背连接件相连,连接板与第一中间连杆相连,运动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安装有前轮、后轮和电机,电机与螺杆相连,电机转动时带动螺杆自身旋转。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助力车,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根据不同的人进行私人订制,成本较低、制造容易,使用方便。

Mope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ower assisted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a backrest device, a seat plate and a motion device. The two sides of the seat plat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moving device through the execution device, and the execution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ckrest device, and the moving device drives the backrest device and the seat plate to move. The backrest device comprises a backboard, a backrest connecting piece and a connecting plate, a backboard and a connecting plate connected by the backrest connector,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nnecting the middle link plate movement device comprises a bracket, a front wheel, rear wheel and a motor mounting bracket, motor and screw connected to the motor rotating drive screw rotation. The utility vehicl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adopts modular design, and can be customi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eople, low cost, easy manufacturing and convenient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助力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设备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助力车。
技术介绍
传统的助力车,针对下肢功能障碍的用户,常见的辅助和康复产品往往只具备辅助用户站起/坐下或下肢康复训练中的某一项,而不能很好的将两者结合,使其具有很大的使用局限性。并且,多数产品仍需要其他人辅助进行操作,其存在携带性差,效率低,使用寿命短,质量大,成本高,舒适度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集助起、坐和行走功能为一体的用户可以完全独立操作的助力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助力车,包括靠背装置、坐板和运动装置,坐板的两边分别通过执行装置与运动装置相连,执行装置与靠背装置相连,运动装置带动靠背装置和坐板运动。优选地,所述执行装置包括第一级连杆机构、第二级连杆机构、第三级连杆机构、螺杆和推力杆;第一级连杆机构包括第一级左连杆和第一级右连杆,第二级连杆机构包括第二级左连杆和第二级右连杆,第三级连杆机构包括第三级左连杆和第三级右连杆;第一级左连杆的两端和第一级右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中间连杆和第二中间连杆相连,第一级左连杆、第一级右连杆、第一中间连杆和第二中间连杆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第二级左连杆的两端和第二级右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中间连杆和第三中间连杆相连,第二级左连杆、第二级右连杆、第二中间连杆和第三中间连杆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第三级右连杆的一端与运动装置相连,第三级右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三中间连杆与第三级左连杆的一端相连,第三级左连杆的另一端与推力杆相连;第二中间连杆与第一级左连杆相连的端部还与第二级左连杆相连,第二中间连杆与第一级右连杆相连的端部还与第二级右连杆相连;第二级左连杆与第三级左连杆之间还设有第一齿轮,第二级左连杆的中部依次设有互相啮合的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第三级左连杆与第三中间连杆连接的中间设有第四齿轮,第三级左连杆上依次分别设有互相啮合的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第八齿轮和第九齿轮,第九齿轮与运动装置相连;推力杆的另一端铰接有螺母装置,螺母装置套设于螺杆上,螺母装置与螺杆活动连接;螺母装置在螺杆上往返运动时,与螺母装置相连的推力杆推动第三级左连杆摆动,第三级左连杆在摆动过程中带动第一级连杆机构、第二级连杆机构和第三级连杆机构运动,从而带动坐板运动。优选地,所述坐板的侧边设有坐板侧边安装孔和旋转装置,坐板侧边安装孔和第一中间连杆通过旋转装置相连,旋转装置包括旋转盘内壳和旋转盘外壳,旋转盘内壳和旋转盘外壳都为圆柱体开口结构,旋转盘内壳与旋转盘外壳贴合;旋转盘内壳内部设有内壳安装孔、内壳限位挡块、水平限位孔和垂直限位孔;旋转外壳的内部设有外壳限位孔、外壳限位挡块、中心孔柱和外壳安装孔,中心孔柱上套设有盘簧,外壳限位孔内套设有限位销钉,限位销钉用于控制旋转盘内壳和旋转盘外壳的相对回转运动。优选地,所述中心孔柱位于旋转盘外壳底部的中间且延伸方向为旋转盘外壳的开口方向。优选地,所述靠背装置包括靠背板、靠背连接件和连接板,靠背板和连接板通过靠背连接件相连,连接板与第一中间连杆相连。优选地,所述靠背板竖直布置,靠背板上还设有扶手。优选地,所述运动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安装有前轮、后轮和电机,电机与螺杆相连,电机转动时带动螺杆自身旋转。优选地,所述支架上还设有底部支撑,底部支撑与第三级右连杆相连。优选地,所述后轮上还设有后尾灯。优选地,所述前轮为万向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坐板的运动拟合人体的运动轨迹,更舒适;整个装置结构较小,质量轻,在小范围内即可以实现换向等动作,便于室内活动。2、本专利技术在起始位置时整个装置的机构收缩比例较高,纵向高度较低,便于携带,在室外活动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3、本专利技术采用纯机械式的齿轮连杆结构,利用结构自身的自锁性为用户提供安全保护,可靠性更高,成本低,更具有普及性;本装置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独立操作,实现生活上的自理。4、本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化的思想,将运动装置的底部进行模块化处理,设置为不同的功能模块,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可以设计为户外能力更强的大轮、履带等,适合室内的小轮;也可以设计为能电动控制的轮子,通过在主框架的后区增加一个电机和高低位转速的开关,实现装置的自动行进,低位转速可以辅助用户进行下肢恢复锻炼,高位转速可以在用累的时候,实现代步工具。5、本专利技术便于进行私人化定制,因为个体的臀部运动轨迹是不一样的,通过采集用户的运动轨迹数据再生执行机构的尺寸,进而实现私人化的定制。6、本专利技术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实用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助力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助力车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助力车执行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助力车执行装置侧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助力车执行装置原理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助力车执行装置运动原理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助力车坐板与执行装置连接处的爆炸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助力车旋转盘内壳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助力车旋转盘外壳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助力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装置1、坐板2和运动装置3,坐板2的两边分别通过执行装置4与运动装置3相连,执行装置4与靠背装置1相连,运动装置3带动靠背装置1和坐板2运动。如图3和图4所示,执行装置4包括第一级连杆机构41、第二级连杆机构42、第三级连杆机构43、螺杆44和推力杆48;第一级连杆机构41包括第一级左连杆411和第一级右连杆412,第二级连杆机构42包括第二级左连杆421和第二级右连杆422,第三级连杆机构43包括第三级左连杆431和第三级右连杆432;第一级左连杆411的两端和第一级右连杆41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中间连杆45和第二中间连杆46相连,第一级左连杆411、第一级右连杆412、第一中间连杆45和第二中间连杆46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第二级左连杆421的两端和第二级右连杆42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中间连杆46和第三中间连杆47相连,第二级左连杆421、第二级右连杆422、第二中间连杆46和第三中间连杆47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第三级右连杆432的一端与运动装置3相连,第三级右连杆43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中间连杆47与第三级左连杆431的一端相连,第三级左连杆431的另一端与推力杆48相连;第二中间连杆46与第一级左连杆411相连的端部还与第二级左连杆421相连,第二中间连杆46与第一级右连杆412相连的端部还与第二级右连杆422相连;第二级左连杆421与第三级左连杆431之间还设有第一齿轮51,第二级左连杆的中部依次设有互相啮合的第二齿轮52和第三齿轮53,第三级左连杆431与第三中间连杆47连接的中间设有第四齿轮54,第三级左连杆431上依次分别设有互相啮合的第五齿轮55、第六齿轮56、第七齿轮57、第八齿轮58和第九齿轮59,第九齿轮59与运动装置3相连;推力杆48的另一端铰接有螺母装置49,螺母装置49套设于螺杆44上,螺母装置49与螺杆44活动连接;螺母装置49在螺杆44上往返运动时,与螺母装置49相连的推力杆48推动第三级左连杆431摆动,第三级左连杆431在摆动过程中带动第一级连杆机构41、第二级连杆机构42和第三级连杆机构43运动,从而带动坐板2运动。第一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助力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助力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装置(1)、坐板(2)和运动装置(3),坐板(2)的两边分别通过执行装置(4)与运动装置(3)相连,执行装置(4)与靠背装置(1)相连,运动装置(3)带动靠背装置(1)和坐板(2)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力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装置(1)、坐板(2)和运动装置(3),坐板(2)的两边分别通过执行装置(4)与运动装置(3)相连,执行装置(4)与靠背装置(1)相连,运动装置(3)带动靠背装置(1)和坐板(2)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装置(4)包括第一级连杆机构(41)、第二级连杆机构(42)、第三级连杆机构(43)、螺杆(44)和推力杆(48);第一级连杆机构(41)包括第一级左连杆(411)和第一级右连杆(412),第二级连杆机构(42)包括第二级左连杆(421)和第二级右连杆(422),第三级连杆机构(43)包括第三级左连杆(431)和第三级右连杆(432);第一级左连杆(411)的两端和第一级右连杆(41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中间连杆(45)和第二中间连杆(46)相连,第一级左连杆(411)、第一级右连杆(412)、第一中间连杆(45)和第二中间连杆(46)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第二级左连杆(421)的两端和第二级右连杆(42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中间连杆(46)和第三中间连杆(47)相连,第二级左连杆(421)、第二级右连杆(422)、第二中间连杆(46)和第三中间连杆(47)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第三级右连杆(432)的一端与运动装置(3)相连,第三级右连杆(43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中间连杆(47)与第三级左连杆(431)的一端相连,第三级左连杆(431)的另一端与推力杆(48)相连;第二中间连杆(46)与第一级左连杆(411)相连的端部还与第二级左连杆(421)相连,第二中间连杆(46)与第一级右连杆(412)相连的端部还与第二级右连杆(422)相连;第二级左连杆(421)与第三级左连杆(431)之间还设有第一齿轮(51),第二级左连杆的中部依次设有互相啮合的第二齿轮(52)和第三齿轮(53),第三级左连杆(431)与第三中间连杆(47)连接的中间设有第四齿轮(54),第三级左连杆(431)上依次分别设有互相啮合的第五齿轮(55)、第六齿轮(56)、第七齿轮(57)、第八齿轮(58)和第九齿轮(59),第九齿轮(59)与运动装置(3)相连;推力杆(48)的另一端铰接有螺母装置(49),螺母装置(49)套设于螺杆(44)上,螺母装置(49)与螺杆(44)活动连接;螺母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云韩远飞李志伟刘雪垠徐笑非乐然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