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塑料分格培养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6840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薄型塑料分格培养皿采用无毒聚氯乙烯板材,经吸塑或压制而成。该皿直径为70—110mm,皿盖周边有三个半圆柱形通气孔,有利于需氧菌生长及过多水蒸汽散发。沿皿盖顶部边缘有一阶状棱,呈直角2×2mm,起加强作用。皿底被分隔成半圆形或扇形的2—4室或多室,划线方便,因增大小室面积故易出单个菌落,便于鉴定。可同时在一具培养皿内倾注适当搭配的2—4种或多种培养基,装入软塑料袋内密封保存,作为商品化培养基直接供给使用单位,且使用方便合理。(*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薄型塑料分格培养皿的专利技术,培养皿是化验室培养细菌用的微生物学装置。在临床上细菌检验过程中,由于标本来源不同,检验目的不同,需要同时接种几种不同的培养基。目前,国内外化验室常规使用的培养皿,皿内只载有一种培养基,性质及用途单一。因此,一份标本常需要同时连续接种几枚平板,不仅操作繁琐,常有致病菌的漏检,影响对细菌的检验质量,也浪费材料。本专利技术人与其合作者曾设计一种方形复合培养皿,虽可根据不同检验目的一次同时接种多种培养基,简化操作手续,缩短鉴定周期,避免某些致病菌的漏检,提高对细菌的检验质量。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方形皿操作时旋转划线不方便,被分隔成的小室为方形,接种时四角常划不到,三格皿小室细长,四格皿小室过小不易划出单个菌落,对分离鉴定细菌不利;皿盖上四个支点起不到支撑作用,致使通气及水蒸气散发不好,皿内凝集水过多。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皿盖周边有三个半圆柱形通气孔,皿底被分隔为多室的薄型塑料圆形分格培养皿。本技术拟采用薄型塑料,经吸塑或压制成2-4室或多-->室的圆形分格培养皿。改善培养皿的密封程度,利于需氧菌的生长,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和要求,将不同特点的培养基分别倾注于被分隔的室内。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特点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    是分格培养皿皿底正视图图2    是分格培养皿皿盖正视图图3    是分格培养皿皿底侧视图图4    是分格培养皿皿盖侧视图图5    是分格培养皿外观图该培养皿之皿盖大于皿底呈圆形,便于握持及旋转接种,二者均有向外延伸之边缘〔5〕,便于开启和防止灰尘落入皿内;皿底壁〔1〕为双层卷边结构,增加皿底强度,操作时不易变形;皿底内有凸出的双层隔〔3〕,将其平均分成多个小室〔4〕,每室内可倾注一种培养基,形成多种不同组合的复合培养基,供不同检验目的选用;小室底部周边有加强棱〔2〕,使培养基附着牢固;皿盖壁〔6〕为单层,皿盖顶部边缘呈阶状棱形〔7〕,起加强作用;皿盖周边有三个半圆柱形通气孔〔8〕,有利于需氧菌的生长及过多水蒸气的散发。薄型塑料分格培养皿可制成直径为70-110mm,皿底被分隔成半圆形或扇形的2-4室或多室的不同规格的培养皿,以供选用。-->按上述构思制作的薄型塑料分格培养皿系采用0.3mm厚的无毒聚氯乙烯板材,经吸塑或压制成直径为100mm的圆形皿底,双层卷边侧壁〔1〕高14mm、顶宽2mm、底宽3mm、边缘宽2mm;皿底向内凸出的双层隔〔3〕高6mm、顶宽2mm、底宽3mm,将皿底均分成四个室〔4〕。皿盖直径为104mm,单层壁〔6〕高10mm,阶状棱〔7〕呈直角2×2mm,半圆柱形通气孔〔8〕直径为4mm。薄型塑料分格培养皿经钴60照射或环氧乙烷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将S·S琼脂、麦康凯琼脂、血琼脂、弯曲菌琼脂,冷却凝固后装入软塑料袋热合封口,4℃保存备用。薄型塑料分格培养皿的优点在于:使用时便于握持,旋转划线自如,被分隔成的小室为半圆形或扇形,划线方便。由于增大小室面积故易出单个菌落,便于鉴定。皿盖周边有三个半圆柱形通气孔,有利于需氧菌的生长及过多水蒸气的散发。沿皿盖顶部边缘有一阶状棱,起加强作用。该皿增加了培养基的功能,可以简化细菌检验操作手续,缩短鉴定周期,避免某些致病菌的漏检,提高对细菌的检验质量,同时节省原材料,使成本显著降低,有例于培养基的商品化、标准化和一次性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型塑料分格培养皿,其特征在于该培养皿皿盖周边有半圆柱形通气孔[8],皿盖顶部边缘呈阶状棱形[7],皿底被分隔成半圆形或扇形的小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型塑料分格培养皿,其特征在于该培养皿皿盖周边有半圆柱形通气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毅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第二医学院医药科技咨询服务开发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