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式蒜种分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6762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9 22:27
针对现有技术中搓擦式蒜种分瓣设备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挤压式蒜种分瓣装置,包括圆筒形的机架、设置在机架内的自重进料型的进料斗、设置在进料斗下方的上挤压板和水平设置在上挤压板下方的下挤压板,其中,上挤压板与下挤压板之间夹角为θ,形成挤压仓,θ为锐角,其技术方案是:进料斗的正下方、下挤压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通过转动能够将大蒜拨入上挤压板与下挤压板之间的导蒜锥台,导蒜锥台通过连接件与上挤压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蒜锥台在电机带动下旋转,并带动上挤压板转动,导蒜锥台上的通过固定于其锥面上的拨片将蒜头强制拨入上挤压板与下挤压板形成的空隙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挤压式蒜种分瓣装置
本技术属于农产品加工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挤压式蒜种分瓣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蒜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常年种植面积900万亩,产量约1000万吨,占全世界产量的75%,涉及蒜农500多万户。大蒜生产时需要将蒜头分瓣,每亩蒜地约需蒜种150公斤,我国每年的蒜种需求量约135万吨。目前我国蒜种分瓣主要依靠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已成为影响大蒜生产发展、产业成长的主要问题。现有的蒜种分瓣机一般都采用搓擦式“分瓣”机构:如进料斗下方连接“分瓣”机构,进行分瓣,由于没有将蒜种拨入“分瓣”机构的结构,使得蒜种进入“分瓣”机构困难,底部蒜种长期在“分瓣”机构中,导致蒜种破皮,破皮后的蒜种容易丢失水分而影响发芽率。再有,如CN201320570035.X专利中所公开的技术方案,采用揉搓原理进行分瓣,分瓣效果不理想,同时出料机构在分瓣机构外侧,蒜瓣不能及时排出,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搓擦式蒜种分瓣设备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挤压式蒜种分瓣装置,其安全可靠,结构简单。所述的一种挤压式蒜种分瓣装置,包括圆筒形的机架、设置在机架内的自重进料型的进料斗、设置在进料斗下方的上挤压板和水平设置在上挤压板下方的下挤压板,其中,上挤压板与下挤压板之间夹角为θ,形成挤压仓,θ为锐角,其特征是:进料斗的正下方、下挤压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通过转动能够将大蒜拨入上挤压板与下挤压板之间的导蒜锥台,导蒜锥台通过连接件与上挤压板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导蒜锥台为圆锥形,该导蒜锥台的锥面上设置有2~4片拨片。进一步的,所述的导蒜锥台底端连接有旋转轴;该导蒜锥台的圆锥形表面的最大直径处连接连杆的一端,连杆的另一端连接到上挤压板靠近导蒜锥台的一端。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挤压板的下表面上向下径向均布设置有2~4个的下凸筋。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挤压板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的环形槽的宽度沿下挤压板径向逐渐变大。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挤压板的下方设置有弹簧;所述的下挤压板的下方设置有弹簧;弹簧能够根据上挤压板与下挤压板之间压力的大小调整下挤压板上下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挤压板的上表面向下径向均布设置有2~4个的上凸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导蒜锥台在电机带动下旋转,并带动上挤压板转动,导蒜锥台上的通过固定于其锥面上的拨片将蒜头强制拨入上挤压板与下挤压板形成的空隙。在上、下挤压板上沿径向设置有的凸筋进行挤压分瓣动作。下挤压板不转动,板上开设6~20mm的环形槽,宽度由内向外逐渐变宽,分瓣后的单瓣或小蒜瓣在内圈先落下,双瓣、多瓣及大瓣的再次挤压后到外圈再落下,减少双瓣和多瓣率。这样分瓣后的蒜瓣可通过环形槽落下,避免长时间反复挤压和揉搓,减小破皮。增加凸筋后,分瓣方式主要依靠凸筋之间的挤压作用,可降低破皮率。下挤压板通过弹簧压紧,可随进料的多少或蒜头的大小改变上挤压板与下挤压板之间的间隙,避免间隙过小挤坏蒜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2为上挤压板示意图。图3是下挤压板示意图。其中,1.进料斗;2.连杆;3.导蒜锥台;4.上挤压板;5.下凸筋;6.下挤压板;7.弹簧;8.环形槽;9.上凸筋;10.机架。其中,301.拨片;302.旋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3,所述的一种挤压式蒜种分瓣装置,包括圆筒形的机架10、设置在机架10内的自重进料型的进料斗1、设置在进料斗1下方的上挤压板4和水平设置在上挤压板4下方的下挤压板6,其中,上挤压板4与下挤压板6之间夹角为θ,形成挤压仓,θ为锐角,其特征是:进料斗1的正下方、下挤压板6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通过转动能够将大蒜拨入上挤压板4与下挤压板6之间的导蒜锥台3,导蒜锥台3通过连接件与上挤压板4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导蒜锥台3为圆锥形,该导蒜锥台3的锥面上设置有2~4片拨片301。进一步的,所述的导蒜锥台3底端连接有旋转轴302;该导蒜锥台3的圆锥形表面的最大直径处连接连杆2的一端,连杆2的另一端连接到上挤压板4靠近导蒜锥台3的一端。需要明确的是:旋转轴302可以连接电机驱动或其他可以驱动其旋转的输入动力,此为现有技术。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挤压板4的下表面上向下径向均布设置有2~4个的下凸筋5。优选的,下凸筋5的数量为4个,高5~20mm;材质为硅胶等软接触物质,防止蒜头压坏。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挤压板6上设置有环形槽8;所述的环形槽8的宽度沿下挤压板6径向逐渐变大。优选的,环形槽8的宽度尺寸为:6~20mm。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挤压板6的下方设置有弹簧7;弹簧7能够根据上挤压板4与下挤压板6之间压力的大小使下挤压板6上下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弹簧7的一端连接在下挤压板6的下方,另一端固定在一个固定不动的位置,弹簧7的作用是可以弹性的调节上挤压板4与下挤压板6之间的间距。当进料口1放入过多的料时,上挤压板4与下挤压板6之间的间距变大,拨片301可以拨入更多的大蒜进入上挤压板4与下挤压板6之间进行挤压。如果是上挤压板4与下挤压板6之间距离不变,当当进料口1放入过多的料时拨片301可能拨坏大蒜或无法拨动。另外,当拨入上挤压板4与下挤压板6之间的大蒜个头很大时,在进行挤压动作时,可以弹性的对大蒜进行挤压,不会损害大蒜。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挤压板6的上表面向下径向均布设置有2~4个的上凸筋9。优选的,优选的,上凸筋9的数量为4个,高5~20mm;材质为硅胶等软接触物质,防止蒜头压坏。本技术改变了以往采用搓擦式分瓣的方案,利用旋转的上挤压板4和固定的下挤压板6上的下凸筋5和上凸筋9对大蒜进行挤压式分瓣,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增加的导蒜锥台3可以将待分瓣的大蒜强制拨入挤压仓中,一方面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大蒜在分瓣装置中的时间,减少大蒜破皮几率。以上所述仅为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己,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挤压式蒜种分瓣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挤压式蒜种分瓣装置,包括圆筒形的机架(10)、设置在机架(10)内的自重进料型的进料斗(1)、设置在进料斗(1)下方的上挤压板(4)和水平设置在上挤压板(4)下方的下挤压板(6),其中,上挤压板(4)与下挤压板(6)之间夹角为θ,形成挤压仓,θ为锐角,其特征是:进料斗(1)的正下方、下挤压板(6)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通过转动能够将大蒜拨入上挤压板(4)与下挤压板(6)之间的导蒜锥台(3),导蒜锥台(3)通过连接件与上挤压板(4)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压式蒜种分瓣装置,包括圆筒形的机架(10)、设置在机架(10)内的自重进料型的进料斗(1)、设置在进料斗(1)下方的上挤压板(4)和水平设置在上挤压板(4)下方的下挤压板(6),其中,上挤压板(4)与下挤压板(6)之间夹角为θ,形成挤压仓,θ为锐角,其特征是:进料斗(1)的正下方、下挤压板(6)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通过转动能够将大蒜拨入上挤压板(4)与下挤压板(6)之间的导蒜锥台(3),导蒜锥台(3)通过连接件与上挤压板(4)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式蒜种分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导蒜锥台(3)为圆锥形,该导蒜锥台(3)的锥面上设置有2~4片拨片(3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式蒜种分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导蒜锥台(3)底端连接有旋转轴(302);该导蒜锥台(3)的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令新张利娟李心平王升升庞靖杨芳刘春亚杨兴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